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一书,近日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
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健全遍及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习近平同志围绕健康中国建设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对于推动新时代我国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打下坚实健康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论述摘编》分10个专题,共计292段论述,摘自习近平同志2012年11月至2024年9月期间的报告、讲话、谈话、致辞、书信、指示、批示等140多篇重要文献。其中部分论述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昆医口腔《学习之旅》专栏自今起,摘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与大家共同学习。
第一期
加强党对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领导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美好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60页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事业,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十分喜爱,抱有热切的期待。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是能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气的强大力量。
——《在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的讲话》(2014年2月7日)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红十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热情帮助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在会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时的讲话(2015年5月5日),《人民日报》2015年5月6日
要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基础上,积极引导群众对居家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文体服务、休闲服务等方面的社会需求,支持相关服务行业加快发展,培育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使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有效对接、相得益彰。要着力保障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
——在部分省区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2015年7月17日),《人民日报》2015年7月20日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任务。这是因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我们必须认识到,保障人民健康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时间持续努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生命质量和健康安全,健康需要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点。人民群众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得病、少得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对政府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基本卫生与健康服务给予更高期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坚持问题导向,抓紧补齐短板,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这项重大民心工程摆上重要日程,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推动落实。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高度重视打基础、强基层工作。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边远地区等地方的基层卫生与健康领域是薄弱环节。很多地方基层人才普遍缺失,卫生与健康服务水平不高。要加大吸引人才到基层工作的力度,增加基层卫生与健康机构能力建设,不仅要有效吸引人才,而且要让人才留得住。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人才专业技能和素质,提升基层卫生与健康水平。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负责,统一推进“三医”联动改革,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中同部署、同要求、同考核。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在党中央确定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向和原则下,要鼓励地方大胆探索、锐意进取,支持因地制宜、差别化探索,充分放权给基层,努力做到下有所呼、上有所应。同时,要注重抓点带面、示范引领、典型推动。近期,中央深改组将推广一些地方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上取得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统一认识、积极作为,确保改革政策落地。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对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对中华民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党全国一定要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开拓进取,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8月19日)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更放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决胜全面建成健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人民出版社2023年版,第39-40页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确立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健康中国二〇三〇”规划纲要》,发出建设健康中国的号召,明确了建设健康中国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年版,第403页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深化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公立医院改革,规范民营医院发展。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把重点工作放在农村和社区。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创新医防协同、以防融合机制,健全公告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2022年10月16日),《二十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年版,第34页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要从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出发谋划和推进改革,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注重从就业、增收、入学、就医、住房、办事、托幼养老以及生命财产安全等老百姓急难愁盼中找准改革的发力点和突破口,多推出一些民生所需、民心所向的改革举措,多办一些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企业和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2024年5月23日),《人民日报》2024年5月24日
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导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健康,加强科技创新全链条部署、全领域布局,全面增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
——《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2024年6月24日),人民出版社单行本,第3页
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优先发展战略。
——《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2024年7月15日),《求是》杂志2024年第16期
摘选自《习近平关于健康中国论述摘编》
审核:党委办公室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云南省口腔医院
就诊咨询电话:0871- 65330099
👇五个分门诊就诊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