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三代人 买彩“众生相”

文摘   2024-09-14 09:56   陕西  


一天晚上,爷爷、爸爸和我坐在屋檐下纳凉,不知怎么就聊到了“彩票”这个话题。

最先打开话匣子的是爷爷,他对“大奖组”销售记忆深刻,“那时候买彩票人山人海,汽车摆在显眼位置,人们就挤在离汽车不远的地方买票、兑奖,比赶集还要热闹。”

1991年,中国福利彩票“大奖组”销售法在全国推广,因其“大宣传、大场面、大奖组、突击销售、实物兑奖”等特点,一经推出广受好评,成就了“大奖组时代”的辉煌,也为后续福利彩票蓬勃发展奠定了基础。


顺其自然地,爷爷成为了“大奖组”的忠实“粉丝”,时不时凑个热闹、过把手瘾。我调侃爷爷,“肯定是冲着汽车去的。”爷爷笑着说:“当然有中个汽车的想法,更多的还是想为福利事业出一份力。”话还没有落地,爷爷走到卧室,拿过来一个方盒,从底层翻找出几张福利彩票,上面“赈灾募集”几个字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经爷爷介绍,这是中国福利彩票为1998年抗洪赈灾发行的专项募集彩票,筹集的公益金全部上缴国家财政用于灾区抗洪救灾和恢复建设。当时的中国,每个人都心怀热血,万众一心重建家园,爷爷没有办法亲自上“前线”,便选择以“彩票”的方式献出自己的爱心,为支援灾区尽一份朴素之心。


我想,爷爷选择福利彩票,大约在他心中,比汽车更重要的是那份大爱。“那可是我做实事、做好事的凭证。”爷爷说着,小心翼翼地把那几张彩票重新放回盒子中,像把玩珍视的宝贝一样。

和爷爷不同,爸爸对福利彩票的印象更多地停留在“电脑票”。2003年2月16日,第一个统一游戏规则、统一开奖、共享奖池的全国联合销售游戏双色球上市,开启了福利彩票发展的新征程。作为一名数学老师,爸爸天然对数字抱有极大的乐趣,彩票店成为他下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研究研究号码情况、观察观察数字走向,爸爸在彩票店待个一二十分钟,出来后往往哼着小曲脚步欢快。

“昨的双色球,数字准确率咋样?”一度成为爸爸和邻居叔叔打招呼的方式。有时候妈妈让我喊爸爸回家吃饭,我则直奔小区楼下的彩票店。有次我实在没忍住,便问爸爸;“你中大奖啦?怎么这么热衷研究彩票?”

爸爸摇了摇头,“中不中奖的不重要。”与人在彩票店里聊聊天、自己看中的数字被摇出来、朋友之间调侃一下彩票……比起物质上的“奖励”,精神的满足更是爸爸喜欢双色球的理由。后来我慢慢懂得,在那个娱乐并不那么发达的年代,一张2元的双色球安放了爸爸对数字的喜爱,满足了他对社交的需求,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很少见你买双色球。”爸爸突然插了一句。

我认真回想了下,买双色球的次数寥寥无几,即开即兑、票面精美的刮刮乐才是我的“心头好”。下班时刻来两张、休闲逛街买几张、朋友聚会刮刮刮……于我而言,刮刮乐是解压的“良药”、是情绪的转换器、是社交的新选择。套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不是别的东西买不起,而是刮刮乐最有性价比。




当下社会节奏快、压力大,年轻人需要纾解压力、制造快乐。刮刮乐因其规则简单、即开即兑、惊喜多多等特点正中年轻人下怀,加之福利彩票布局“潮”店,注重渠道建设,不断扩展“福彩+”外延,打破了年轻人对于福彩的固有印象,迎合了年轻人追逐潮流、彰显自我的需求,自然而然成为年轻人的快乐新选择。

我还记得去年生日,朋友送了我两张刮刮乐作为礼物,我和她一边刮奖、一边交谈,聊着过往共同的经历、开心的回忆像电影一般闪过。如今我已不记得最终中了多少钱,却忘不了刮刮乐和我们一起创造的快乐回忆,年轻人念念不忘的“情绪价值”,刮刮乐给到位了

不同年龄的人遇见不同时期的彩票,看到的风景自然不会一样。就像爷爷、爸爸和我,热爱的彩票类型不一样,回忆起彩票的场景不相同,但神奇的是我们一家三代人都与彩票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彩票都曾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带来快乐、愉悦、期待与希望,就像一位老朋友,陪着我们走过一代又一代。

仔细想想,这难道不是福利彩票的传承与创新?将福利彩票比作一个人的话,其温暖、良善、友好的内心始终如一,变得只是外在的样貌和着装,所以经过时间洗礼,一代又一代人总会再次被彩票吸引,享受着彩票陪伴的漫漫岁月。

聊天过程中,爷爷、爸爸和我发现了一个共性:我们仨都没有把彩票当作生活的重心,我们都没有“一定中大奖”的执念,我们只是在稳妥的生活和工作之余光顾一下彩票,不寄予厚望便不会失望,所以才能享受彩票带来的纯粹乐趣。就像爸爸说得那样,彩票是一颗糖,偶尔吃一颗甜滋滋的,经常吃的话会腻,也会对身体不好。

图个乐子,顺带做件好事,这是我们一家三代人对彩票的共识。


榆林福利彩票
伴随着福利彩票事业的发展,榆林福利彩票游戏玩法日益增多,运营也更加成熟。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它充满趣味,为彩民带来了欢声笑语和幸运收获;作为一项公益事业,它任重道远,承载着各族彩民的片片真心,向社会弱势群体传递着人间大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