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微电影《正义时速》《觅光》在省大学生摄影竞赛中取得佳绩

政务   2024-11-20 18:59   浙江  





日前,由浙江省科技竞赛委员会主办,浙江传媒学院承办的省级一类竞赛“雁荡山杯”第十二届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的获奖名单正式揭晓。本次比赛吸引了全省95所高校、1882名同学参与,参赛作品多达1617件。经过初赛和决赛的严格评选,竞赛专家委员会最终评选出专业组、非专业组和省外高校组三大类别的获奖作品316件,其中非专业组微视频类获奖作品38件。

在此次竞赛中,学院师生创作的微电影作品成绩优异。其中,由公共基础教学研究部统筹,美育教研室主任徐蕾老师指导,信息技术与管理系庄天涯、应用法律系陈嘉楠、刑事司法系俞懿洳创作的微电影《正义时速》,荣获非专业微视频类一等奖;同时,应用法律系曹馨怡和信息技术与管理系张倚帆、喻俊杰创作的微电影《觅光》,荣获非专业微视频类二等奖。

此外,主演监管231梁慧玉、社矫222郑涵、文秘224罗晴、空保231吴昊东,特别出演高行帆以及演职人员监管232许浩然、监管232廖旻、监管232傅景煌、安保235汤翔宇、监信231宋润东等为作品的精彩呈现作出积极贡献。


NEXT

两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我院学生的才华,更体现了他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正义时速》以紧凑的叙事结构和独到的视角,探讨了科技与社会正义之间的关系;而《觅光》则以温情脉脉的镜头语言,阐述了人性与未来科技的深刻交融。两部作品巧妙结合比赛主题“科技·未来”,通过大学生的视角,用影像表达了对科技发展的展望以及对人类情感的深刻思考,描绘了梦想、希望、文明与未来的美好蓝图。


《正义时速》
《觅光》
《正义时速》
The Speed of Justice

创作阐述:
在拿到本次大赛的主题后,我们想以大学生的角度去展现科技和未来,我们思考能否将科技与我们的所学知识相结合。而2019年发生的“丽江反杀案”中女主角被拘留的342天这个数字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脑海中,这个342天是由于案件本身的复杂性而导致法官迟迟未能作出判决。那么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是否能用科技的手段使当事人更快的获得应有的正义,这正好也是我们片名的灵感来源。而在创作过程中,剧本的叙述和科技的表达则是将我们的设想落于现实。
正常的故事发展是由案件还原到案件审判的事情发展顺序展开的,但是为了使得案件更加扑朔迷离同时使得观众有参与案件审判的身临其境之感,我们选择将两个过程按照事件发生场景拆成两条故事线,同时采用双线并行交织的故事结构去探寻正义时速。
在剪辑手法上我们把审判过程和案发现场相交织,由审判过程抛出问题,案发现场还原复盘,效法AI总结分析辅助法庭判决,使得两条故事线最终交汇形成闭环。为贴合影片的叙事节奏,我们在特效上也进行了递进的处理,我们主要突出了科技在审判过程中的作用,展示了效法AI的大数据检索并实施全覆盖监测、心理测试技术、汇总归纳以及云端存储四个主要功能。以此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现了科技与未来。
借助这部作品,我们去思考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去思考恒久的爱与效率,去追寻永久的光与正义,因此在跌宕起伏的现实中,我们希望能够凭借科技的力量以更高的效率守护正义。
《觅光》
Seek the Light

创作阐述:
我们认为科技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找到一个具象的落脚点,便是我们剧本创作的难点,提到科更多想到的是机器,代码等比较理智的冰冷的,但我们一致科技还是要以人为本的,所以本片主要是体现它有温度的那一面。这个时代的犯罪率居高不下,而我们平时的课程中也有接触到了犯罪心理学,因此了解到许多罪犯就是因为过去不幸的经历才造就了现在偏激的性格,于是我们走访了很多这个专业的老师查看了大量文献,采集了罪犯的真实案件,结合现在的监狱系统内已存在的人机协作的心理疏导模式,所以我们做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展望,我们能否用科技的手段,打破过去和现在的时间壁垒帮助这一群体解决心理问题,重塑自我,引导他们向善,于是我们带着这个思考开始了本次电影的创作。
采用了过去现在潜意识显意识之间相互交叉的叙事结构为了区分现在和过去,在过去使用了边缘羽化的效果,偏暖色的色调来体现出租屋的逼仄,回忆的老旧,在现在使用偏冷色调,音乐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在标题的设计上,也是体现主角寻觅光的过程,这个寻觅光的过程是曲折的,这在开头主角的内心世界也有体现在安之内心世界的处理上,旨在展现出安之心中的执念,营造出紧张的氛围,在结构上与后半段高潮点的呼应,也是为了抓住观众的眼球。关于转场,大部分采用黑白转场,黑色转场主要用于不同场景的切换,白色转场主要用于潜意识中来回切换,不使用更多转场的原因是主旨在于叙述一个故事,更想要观众关注我们的故事内在,而不是各式各样的花式转场。内心世界是采取了帧对齐的方法,相近的动作进行拼接,以此来达到连贯的视觉效果。





学院坚持五育并举理念,注重在校园文化中营造“美”、在美学教育中感知“美”、在美学实践中创造“美”,并将以此次荣誉为契机,持续推进美育工作,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以更加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在各类平台发光出彩、实现自我。


END



稿源 | 公共基础教学研究部

协同 | 俞懿洳(刑事司法系)

编审 | 办公室

浙江警官职业学院
国家示范 中国双高 省部共建 上合基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