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一份《春节合理用“心”指南》,请查收

文摘   2025-02-01 10:44   天津  

春节,是我国一年当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家人团聚,包饺子蒸年糕,户户张灯结彩;走亲访友,欢聚酣饮,家家喜气洋洋。然而,春节期间部分患有心血管病的病人由于不规律的作息、不合理的饮食、过度的情绪波动等,更易出现心绞痛、血压波动、甚至出现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急症等突发状况,因此在欢度春节时也要合理用“心”。


为什么要合理用“心”?

一、天气变化温差大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寒冷状态下,血管骤然收缩,变硬变脆,心脏和外周血管自主调节功能下降,易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重;此外,寒冷状态下,人们室外运动减少,人体新陈代谢缓慢,这些均可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出现感染,加重心肌氧耗,诱发血压明显增加或心肌梗死。

二、生活方式的改变

春节期间很多人改变了以往的生活方式。脂肪摄入量增加导致血管内脂肪细胞增多,侵入到血管内膜后斑块急剧增加,促进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的发生;此外,春节期间生活规律改变,如睡眠减少、过度劳累、吸烟饮酒增多、忘服药物等均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发作。

三、情绪过度波动

情绪的过度波动,如过喜、过忧或过怒等均可导致自主神经系统的激活,尤其是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从而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和心脏负担加重,从而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怎样合理用“心”?





《黄帝内经》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一、食饮有节


1.《黄帝内经》强调“食养以时”,即按时进餐,避免过饥过饱。此外,要遵循“少油、少盐、少糖”的原则,以清淡、营养丰富的食物为主。心血管疾病患者须谨慎吃喝,增加膳食纤维,多吃粗杂粮、蔬菜和水果,适当减少食盐的摄入,少吃高脂、高热量食物等。此外,戒烟限酒避免增加心脏负担

2.对于很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需要长期服药,即使在春节也不能间断。因此在节前要注意备足相关药品,按照医生指导规律服药,外出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急救药品,以防不时之需。


二、起居有常


新春佳节走亲访友,心血管疾病患者春节期间应尽可能维持日常生活规律,防止过度疲劳。此外,要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温暖。同时,《黄帝内经》还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要根据季节变化调整作息和饮食


三、不妄作劳


春节期间应注重劳逸结合,保持乐观积极心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的运动可舒筋活络,使人体的气血运行流通防病祛病。但春节正属冬季,以“藏”为主,故不宜剧烈运动,尤其不可大汗淋漓。运动方式可选择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衣着宜宽松保暖,微微发热为度








心血管疾病预防早知道!





1.血压升高:头痛、头胀、头晕伴有心悸等症状。


2.心律失常:自觉心悸不适,或快或慢或不齐,严重者可影响血压、心率,或合并胸闷痛、头晕甚至晕厥。


3.心绞痛:体力活动增加、情绪激动及饱餐后,出现心前区及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有压迫、发闷或紧缩感,或向颈部、牙及下颌部和左肩臂放射,一般持续5-15分钟。


4.急性心肌梗死:突发剧烈胸痛,合并大汗、恶心甚至晕厥,持续30分钟以上不缓解。


5.心力衰竭:常发生于合并冠心病、心脏瓣膜病等心脏基础病或病毒感染后发生心肌炎的病人,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






如何处理突发的心血管疾病?





1.若出现心悸症状不能缓解,或伴有头晕、胸闷痛甚至晕厥,提示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亦需及时来院就诊。


2.病人若出现活动后胸闷痛,需安静、制动、保暖、松解过紧衣物,测血压、心率,若血压不低立即给予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等药物,并及时来院就诊。若出现症状持续超过半个小时不缓解,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说明大致病情,紧急来院就诊(发病12小时为治疗黄金时间,应尽早开通闭塞血管)。


3.若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不能平卧,提示可能心衰发作,应保持半坐卧位、双腿下垂,有条件者给予吸氧,监测血压、心率并及时来院就诊。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让我们在欢度春节的同时,不忘合理用“心”,用健康的身体去拥抱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END

来源:健康天津

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融媒津南
天津市津南区融媒体中心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