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试+”创新生态丨聚焦产业集群共性需求 以科技赋能丝网产业创新发展

政务   2024-11-12 17:11   河北  

日前,在位于安平的网都科技丝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最新研发的智能焊接机器人进入调试阶段,预计11月底就能正式投入生产。
河北东联金属网栏有限公司董事长杨雷时刻关注着调试进度:“一台机器人能顶好几十人,很多丝网企业都跟我们一样,盼着能尽快用上。”
东联金属是安平一家专业生产护栏产品的企业。生产过程中,焊接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焊接位置是否精确、焊料是否均匀,都会影响产品的强度和使用寿命。杨雷告诉记者,人工焊接成本高、效率低,产品一致性还差,满焊度一般只有80%,因为焊接问题造成的不良品率在2%左右。
在网都科技丝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技术人员操控自动激光切割机器人。
为了提质增效,2022年,东联金属花费40万元购买了两台机械焊接手臂,但设备智能化程度低,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操控才能完成焊接。
能不能研发一台全自动的焊接设备?带着这样的诉求,杨雷来到了网都科技丝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
“丝网产业是安平的县域特色产业,市面上缺乏满足需要的智能化焊接设备是许多丝网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中试示范平台负责人刘帅说,针对产业发展的共性需求,今年初,平台着手研发智能焊接机器人。
中试示范平台的电阻焊护栏网成型设备。
刘帅介绍,中试示范平台由安平县政府联合河北科技大学共同建设,同时,柔性引进了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行业专家,依托强大的技术与人才优势,不到半年,智能焊接机器人就已研发完成。据测算,相比人工焊接,智能焊接机器人将提高焊接效率1倍以上,为企业节省成本至少20%,同时大幅提升焊接质量。后续,平台将为丝网生产企业提供智能焊接设备共享服务,也可根据企业需求进行智能化设备定制研发。
技术人员正在检验高目数金属网。
“中试示范平台围绕当地丝网产业发展方向,聚焦丝网产业集群共性需求,提供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与工艺改进、生产工艺放大与小批量生产、产品性能检测与型式试验、仪器共享等服务,汇聚创新资源,助推丝网产业发展。”刘帅说,目前,平台已与24家丝网企业签订服务合同,提供原材料拉拔、丝网编织、护栏网焊接等中试服务1568项,转化科技成果5项,合同交易额1500万元,有效提高了企业研发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此外,研发650目斜纹网、500目平纹网编织工艺及0.013毫米国内不锈钢丝最细拉拔工艺,破解一批丝网原材料、生产工艺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技术人员进行金属线拉拔测试。
“中试,是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关键环节。通过中试验证,可以进一步提升性能质量、优化工艺流程、确定产品型式,实现稳定批量生产,加快产品产业化步伐。”省科技厅成果处一级主任科员张涛告诉记者,为加快提升科技成果中试服务能力,今年,省科技厅筛选支持了6个示范特色鲜明、引领性突出、对产业支撑作用强的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平台,其中就包括网都科技丝网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示范平台。后续,省科技厅将为该平台提供支持资金200万元,用于进一步提升平台中试服务能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技术人员进行高目数分样筛参数分析。
“依靠产业、服务产业,由‘产业驱动’到‘驱动产业’,中试示范平台紧密围绕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布局,在促进成果落地转化方面发挥了极强的推动作用。”张涛称,下一步,省科技厅将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鼓励平台面向地方产业共性需求开展中试服务,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产业集聚发展和技术升级,以科技赋能丝网产业创新发展。

记者 | 李代姣
通讯员 | 薛华
编辑丨耿琳
校对丨黄敬霞
来源 | 长城新媒体

打造“中试+”创新生态丨填补“从0.8到1”断档 形成机器人产业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闭环

打造“中试+”创新生态丨中试支持、落地扶持 推动膜材料产业链式集聚

打造“中试+”创新生态丨订单式技术攻关加速新能源电力装备先进成果市场化进程

科技河北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官方公众号,面向大众传达国家科技政策、科技计划,发布河北省科技动态、科技政策及解读,进行科学普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