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所双非闯入全国百强!综合实力比肩985,未来有望成为双一流

文摘   2024-10-14 17:50   山西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各行业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高等教育机构同样不例外。
"双非"高校,即非985、非211的大学,一度被认为是“低调”而“务实”的存在。
实际上,近年来这些院校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其中部分学府,完成从“区域名校”到“全国百强”的转身,用实力打破高等教育的“金字塔结构”。
比如即将提到的这4所,展现出与985媲美的综合实力
这一惊人突破,重新定位了“双非”学校的价值,或许它们正走在成为“双一流”的快车道上。

01.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师大,坐落于福州市,是一所拥有百年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等学府。
追溯前身,即1907年陈宝琛先生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
在本次全国高校排名中,升至第87名,展现了卓越的教育水平、学科建设实力。
作为一所以教育学、文学、理学为主导的大学,最为人称道的,无疑是教师教育。
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该校始终把“培养教育人才”放在首位,为教育事业输送了无数师资力量。
看到这可能有人会说,作为师范院校,上述内容自然是本质所在。
但我要强调一点,该校优势绝不仅限于此,在特色专业建设方面同样取得不菲成就。
据显示,该校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6个、特色专业建设点10个
另外,福建师大在强化自身教育实力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国际化进程。
例如引进海外优秀教师、开展国际科研合作等,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学术平台。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福建师大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朝着“双一流”高校的目标迈进。
至于录取分数,今年在山西地区本科一批B段理科划到了509分,文科为521分。

02.南京工业大学
这所以工为主的高校,背靠南京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如今又焕发出新生机。
在2024全国高校排名中,该校成功跻身全国百强,位列第89名
要说南工最大的亮点,非化学工程与技术领域莫属。
作为学校的王牌学科,早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A类评级,充分展现了强大实力。
以此同时,还在新材料、环境保护、绿色化工等前沿技术中占据一席之地。
特别是后两者,研究成果丰富不说,在废水处理、废气净化等方面,已成为国内重要研究中心。
不仅如此,为了帮助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参与工作,该校积极推动校企合作。
例如与全国各地的知名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注重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
此外,南工还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建立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在这种背景下,难怪该校能在国内工科学校中脱颖而出。
接下来看看录取分数,今年在辽宁本科批物理类划到了538分,历史类为553分。

0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单看学校名字,又是“电子”又是“科技”,很多人都误以为是专科学校。
其实不然,该校是一所以电子信息为特色,多学科相互渗透的教学研究型本科院校。
同时,也是省属高校中,唯一拥有国防特色重点专业的高校。
如今,杭电凭借其在特定领域的突出表现,在全国高校百强中崭露头角,位列第97名。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等5个学科进入全球ESI前1%。
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了B+评级。
但话说回来,既被称为电子信息领域的“新锐之星”,相关领域实力必定不容小觑。
落脚学术自身,很大程度与师资息息相关。
据显示,学校有教职员工2708人,拥有国家级人才53人,省部级人才200人
教授们每天无私奉献,学生们才能接触前沿学术水平。
除此之外,同样离不开学校“产学研”教学模式,比如与互联网巨头企业合作。
说到底,最终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至于录取分数,以贵州为例,今年在本科批物理类划到了539分,历史类为540分。

04.广州大学
在繁华都市广州,一所高校正以快速发展步伐,成为南方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即广大。
自建校以来,凭借着理、工、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持续提升着自身学术影响力。
在2024年全国高校排名中,该校位列第98名,可以说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上述已知该校的优势在于综合性强,自然各个学科都是重点所在。
比如土木工程专业,在城市规划、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的研究,得到了业界高度评价;
再比如文学、法学等专业,依托文化多元背景,为粤港澳地区文化、法治建设贡献了力量。
无论是理工科还是文科,之所以能顺利发展,得益于这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大湾区作为国家重点发展区域,正在迅速成为全球科技、金融、贸易的核心枢纽。
学校充分利用天赋资源,与高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开展了多个跨学科的创新项目。
对学生而言,在校期间就能获得丰富的实习、就业机会,也基于此,毕业时具备了强大竞争力。
录取分数上,该校在广西本科批物理类为560分,历史类为573分。

写在最后
这四所“双非”高校的成功崛起,意味着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无论是地理位置、学科特色还是师资力量,上述学府都展现出令人瞩目的发展潜力。
但记住,“标签”不是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唯一标准,“双非”同样能为学生提供广阔发展平台
让我们期待,这些“新势力”高校,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书写辉煌篇章!
感谢您的阅读,这篇文章每一个字,都是我用心而作。
如果觉得有共鸣,别忘了点赞、转发、关注!

小何之
95后文字工作者,从事行业5年,职业规划/教育成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