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话中对比中西教育

民生   2024-07-08 10:49   新西兰  
 
 
 
 
 
 
 

从对话里

对比中新教育

内卷迷茫,自由开放


我之前写的那篇

新西兰成长史

群里的妈妈们反响热烈讨论甚欢

其实起因是新西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





- 01 -

在国内的孩子妈妈这样说

#  #

一个朋友在群里问,新西兰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是多少?


我查了一下,去年到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百分之八十五到九十,这里指的是平均就业率,具体的数据还要看不同的大学。


这个朋友说,新西兰这个数据还是不错的,国内今年本硕就业率百分之三十多,孩子们卷到尽头是这样,真是让人伤心。


另外一个朋友说:是不是国外的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就已经确定好自己的就业方向,选择大学时也都是跟自己就业方向相关的?


我说,是的,每个学生在高中最后一年就已经确定了将来要做的事情。即使到了大学一年级后,想改变自己的决定,可以换专业继续学习。


她说:可是中国大多数都不是,盲目的上学刷题, 盲目的高考,盲目的上大学,然后大学出来都不知道自己要干嘛,可不就毕业即失业?


还有一个朋友说:家长和大人经常被反向教育(来自身边一些有青春期孩子的朋友反馈)。


那是城里一些家庭比较好的孩子,父母的起点跟眼界也决定孩子的未来,但是大多数还是普通又平庸的家庭,他们并不能为孩子提供什么指导,只会说你要努力学习,你要考高分,你要考好大学,但是对孩子的未来有没有什么规划,指导,完全没有,他们也不懂。


所以很多迷茫的娃儿稀里糊涂上大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基数这么大绝对数量必然也不少。


所以毕业即失业,考上大学的欢喜还没有完全褪去,失业的忧愁已经涌上心头。辛苦读书十几年,毕业之后才发现一切又回到原点。


所谓心里有泪,眼里无光。





而孩子读中小学的国内孩子更是辛苦了。一个妈妈问,新西兰的高中生晚上几点下课?


我说下午三点就放学了三点半全部走光,哪里来的晚上还上课的事情?


下午三点半之前全部走人,早上8:30到下午三点,上课时间,从小学到高中都没有变。


她说:我每天晚上11点接回孩子,早一些12点休息,作业没写完就得2点,第二天6点起,7点必须到校。。。一周只休息一天。


据说现在小学生课间十分钟都不让出教室玩儿的。我每天观察从校园走出来的孩子,头发稀疏,很少说话。。。书包都是背一提二。负重二三十公斤。。。


我儿子之前很爱喝水,现在上了一年级了,不喝水了。我问他为什么现在不爱喝水了。他说喝多了水很麻烦。


我小孩说有的上厕所都没时间,体育老师每周都生病的(被其他科的老师抢了上课)。


孩子们出校园的姿势都是向前倾,长期负重的结果。


是往死里学啊,只要学不死,就得爬起来给我学。


上次看到一句话说,我们全社会的焦虑最后都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累和焦虑,身边妈妈没有不焦虑的,最严重的一个妈妈双向了,年初住院两个月,现在还在吃药。所谓双向:抑郁加躁狂,双向情感障碍。


- 02 -

在新西兰的的妈妈这样说


一个带娃来新西兰读书的妈妈这样说:


早上9点上课,下午3点下课,回家没作业,上10周放假2周,圣诞节放大约2个月,明天开始又是16天不用上课……


一个朋友说:国内的孩子太辛苦了,反正如果是我,我身体精神上都受不了,我肯定百分之一千,厌学,所以我自己受不了,我不会让我女儿遭这个罪,听了大头妈的话,在她12岁的尾巴就领她来了。


另外一个妈妈说:这是非常好的事,举双手赞成,国内太紧,这里又太松了,今年不给在校用手机更好,下课球场都是学生,之前可以带手机,都是低头玩手机的。我孩子现在10年级,希望这两年孩子能知道自己,要什么?目标明确才有动力,有内驱力才会自发去学,孩子大了迫也迫不了。


一个妈妈说:我也很想带娃出去读书,但是又很纠结,我陪孩子去新西兰短期留学呆过一段时间,我为什么在那边没有安全感呢?


我总结呀,留在国内大人舒服,出去孩子开心。


四五十岁大龄陪读出去的父母,都是牺牲自己托举孩子为孩子铺路的。







总结:


是读书的料就读书,不是读书的料就想想其他路子,不要逼孩子,逼自己,我觉得他善良,三观正,健康长大。我自己也不是一个有多么大成就的人,这样想就对了,不要过于焦虑!很多父母太过于焦虑了,无法接受自己孩子的平庸。


大人好好赚钱,别把希望寄托在娃身上。


完全认同。自己都普通,就不要去苛求娃娃。再说了,普通人只要尽力,也能过好生活。



- 03 -

我跟拐哥哥的对话


拐哥哥不是在韩国留学吗,我们经常在微信上对话,有时候想想也是蛮有意思的:


拐哥哥:我发现写论文这个东西也是需要天赋的,不会写的人再怎么教也写不出来。有天赋的(比如我)换个语言都能写的得心应手。



间接称赞称赞老妈,语言基因直接遗传。



你猜猜我这次论文写的是什么


我:我的老妈?


论文不是日记。肯定是学术性质的。


我:论遗传的重要性。



文科。


我:论文科遗传的重要性?



怎么可能,这个不需要研究是真理和常识。



我:论如何用中文学习韩文?论摄影帅哥在韩流中的重要性?



有点近了,但其实跟我在摄影中干的事情毫无关系。政治学。


我:论中韩人民的战斗友谊。



差不多,跟金日成同志有很大关系


我:论金日成同志体重的遗传学。



他那一代还忙着抗日,户外活动丰富,体重还算正常。


我:所以我说是遗传学。要不然就是论朝中韩三国演义?


拐哥哥:“南北韩的汉字废止政策:政治体系与语言政策的交界点”。感谢父母让我从小接触了汉字,学了一年韩语便能用韩语写论文。

对我前几天写的《新西兰成长史》,拐哥哥这样说:


我读了你那篇文章了。其实搞副业这个东西最起码在我认识的同事中(公务员),很流行。在我认识的同事中有:健身教练,金银交易,瑜伽教练(还是高管),世界级别的水球运动员(商务部),国家级获奖诗人(审计长办公室),前新西兰排球协会委员。至于什么周末业余运动其他爱好什么的都来不及一一列举了。


新西兰是一个予以个人充分自由的国家。在这种国家,一个人拥有多重身份不是例外,而是惯例。你要是一个人被一种价值观(金钱之上,外貌至上)或者被一种职业(我是外企,我是公务员,我高大上)所定义,你就永远跟西方自由主义社会脱节。


这并不是说新西兰人并没有进取心,没有竞争力。恰好相反:新西兰人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例如体育方面)非常的好胜。但是重点是自己爱好,自己擅长的东西。在这个国家没有 “一定要上这个大学,一定要找这个工作,一定要跟这种人交往”这种社会观念。这种东亚思想在新西兰是行不开的。东方西方思想没有对错,但是任何人到新西兰这种国家想要融合进这个社会,就一定要了解新西兰乃至于西方这种对于个人发挥的重视。


以上所说的也许就是为什么新西兰出了很多“歪门邪道”的公司。比如 RocketLab (给美国航天局发射火箭), Weta Workshop (给魔戒做特技),Whittakers (巧克力)。看似和新西兰这个国家毫不相关,其实跟文化有很大关系。我这个人没本事所以选择了最稳妥的道路:公务员,周末做做副业。




WARM LIFE

我的评论:


不做评论。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无论在哪里。看你对自己或者对孩子的要求是什么,就选择哪里的教育。


有读者问拐哥哥为什么没有去读研究生或者更高的学位啊?在新西兰或者说是在西方其他国家,学位只是一个需要的时候可以用到的东西,真正的学识其实都在自己不断的学习中获得的。如果他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更高的学历,他可以选择去读。这也是为什么新西兰这里读研究生以上学位的,基本都是工作多年的人,回炉兼职学习的。


其实上面的话也是作为我们家学历最低的拐哥哥说的。


对了,拐哥哥一再强调,作为一个中国人,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一定不能丢弃,不仅仅要会听说读,还要会写。







【END】




新西兰成长史——一个英文小白的故事

新西兰发家史:一间小屋的故事

新西兰发财史——一个文件柜的故事


新西兰大头妈
描写新西兰的生活,描写我家的猫猫狗狗和花园,世外桃源,与世无争的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