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猜下面這幅圖片是什麼?
它們可不止是中式樂器,
協力彈奏後,組成的就是
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
八音鑼鼓
”
“
八音鑼鼓
”
八音鑼鼓屬於廣東傳統曲藝,迄今有逾二百年歷史。根據製作材料的性能及發音的原理,可以分成八類的音調,並可製成八音櫃來演出。
八音,指的是製造樂器的八種主要材料,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涉及的中式吹奏、拉弦、敲擊和彈撥樂器,包括:鼓、鑼、鈸、嗩吶、笛、二胡等等。
鑼鼓,指的則是敲擊樂。
八音鑼鼓以前多用在紅白二事,例如神誕、婚宴、節慶、殯儀等活動,其形式分為巡遊吹奏與坐堂吹奏兩類。此外,八音鑼鼓也與道教相關,是道教法事儀式中運用的音樂之一。
為何與道教有關呢?
過去沒有擴音機,道教舉行醮會,如在舉行釋褐及酬神開光等吉祥道場的開始之前、結束之後及重要科儀之前等,就是靠打響鑼鼓來告訴附近的居民。不止如此,八音鑼鼓亦是作為娛神的節目之一。
上世紀六十年代末,喪禮簡化、漁民減少、道場減少,八音鑼鼓的演唱也因而減少,逐漸式微,近年傳承狀況受到關注。
澳門八音鑼鼓保存下來的樂譜不多,只有約十首,現存曲目包括《八仙賀壽》、《六國封相》、《玉皇登殿》、《朝臣大戰》、《落難得美》、《鴻雁傳書》、《點翰》等。
“
薪火相傳
”
在澳門,有一群有心人致力將這項澳門傳統音樂保留下來,希望八音鑼鼓能代代相承。
他們記錄、整理八音鑼鼓的曲譜,組織樂團演奏八音鑼鼓的曲目。樂團成員既有成人,也有中小學生,當中包括一隊約30人的青年樂團;又會舉行音樂會,向大眾推廣八音鑼鼓的魅力。
不止如此,亦在恪守傳統的基礎上,為八音鑼鼓的樂曲進行編配,注入現代音樂元素,為這個項目的傳承注入了新動力。
“
非遺傳承
”
2014年,八音鑼鼓列入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在澳門,澳門八音鑼鼓有着十分完整的曲譜與保存完好的珍貴錄音資料,包含相關曲牌、曲譜,是廣東傳統曲藝在澳門的傳承和演變的依據和體現,並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價值。2020年,八音鑼鼓被列入澳門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澳門重要的文化資源,至今累計有70個項目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內,包括有藝術表現形式及屬表演性質的項目、社會實踐、宗教實踐、禮儀及節慶、有關對自然界及宇宙的認知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
內容製作及資料來源
製作: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局
資料及圖片:《澳門》雜誌葡文版第98期、文化局、澳門文化遺產網站、澳門博物館
(歡迎轉載。轉載時請列明上述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