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海外,教会普遍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牧者流失,讲台荒凉。这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但主要有以下五大“元凶”:
一、逼迫恐吓
逼迫是教会历史上一直存在的难题。就像圣经中的先知以利亚,他曾在属灵战场上大获全胜,却因耶洗别一句恐吓而落荒而逃。如今,当教会遭遇逼迫时,牧者往往首当其冲。撒但深知,只要击垮牧者,教会就会陷入混乱。一些牧者在逼迫面前,若灵命不强大、信心不坚定,就容易像以利亚一样,觉得自己孤军奋战,势单力孤,于是选择逃避。然而,牧者是羊群的领头羊,主把教会托付给他们,怎能轻易退缩?耶稣曾说:“那杀身体、不能杀灵魂的,不要怕他们;惟有能把身体和灵魂都灭在地狱里的,正要怕祂。”(太10:28)面对逼迫,牧者不应惧怕,而应坚守阵地,以免给教会带来更大的亏损。
二、嫉妒纷争
教会内部的嫉妒纷争也是一大“元凶”。哥林多教会就曾出现过类似问题,保罗为此写信责备并劝勉他们。如今,一些教会中也存在争职分、争权柄、争讲台的现象。在这样的争斗中,有的牧者被迫离开,甚至被扣上“走偏了”的帽子。有的牧者因不满领袖同工的行为,选择另立山头,导致教会分裂,弟兄姐妹人心惶惶,不知所措。教会本应是神的国度,却因嫉妒纷争变得混乱不堪。牧者们应以保罗为榜样,靠主站立,不被嫉妒纷争所动摇,维护教会的合一。
三、歪曲真理
偏离真道是导致牧者流失的又一原因。以色列历史上,耶罗波安为王时偏行己路,造偶像、设丘坛,使真正神的仆人气愤不已,不愿留下与之同流合污。今天,面对教会同工领袖偏离真理的行为,一些牧者也难以忍受,选择离开。然而,这样的离开并非明智之举。工人离开,就等于把羊群扔给野兽。牧者应像大卫的朋友户筛一样,即使在困境中,也要留下来潜伏,伺机破坏错误的计谋,保护教会免受异端的侵害。
四、贪爱世界
贪爱世界是许多牧者离开的不愿面对的原因。保罗的同工底马就因贪爱现今的世界而离弃了他。今天,一些牧者也因生活的压力、社会的冲击、信心的软弱等原因,贪爱世界,离弃了真道。他们忘记了钱财不能带来真正的满足,反而会使人陷入迷惑和灭亡。牧者们应时刻警醒,不要在世界面前跌倒,要以耶稣基督为榜样,全心全意地服事神和教会。
五、生活困顿
生活困顿也是导致牧者流失的重要因素。尼希米时代,利未人因无人供给生活所需,不得不回到田地耕种,导致圣殿工作和以色列人的灵命受到忽略。如今,许多全职服事主的牧者也面临着类似困境。他们在经济上完全依赖教会的供给,而教会的供给往往难以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当牧者为生计所迫,不得不放弃服事、下海谋生时,教会的损失是巨大的。教会领袖和会众应深刻认识到牧者生活的重要性,为他们提供足够的生活保障,使他们能够专心牧养教会,无后顾之忧。
对策建议:
1. 加强牧者培训与关怀
教会应定期组织牧者培训,提升他们的属灵生命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建立牧者关怀小组,及时了解牧者在生活和服事中遇到的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通过培训和关怀,增强牧者的信心和归属感,使他们更愿意坚守岗位。
2. 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教会应根据牧者的服事情况和贡献,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那些在属灵争战中表现出色、为教会做出重大贡献的牧者,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同时,为牧者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和福利,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减少因生活困顿导致的流失。
3. 促进教会内部和谐
教会领袖应以身作则,倡导和谐的教会文化,化解嫉妒纷争。鼓励牧者之间相互支持、合作共赢,共同为教会的发展和信徒的属灵成长努力。通过建立和谐的教会环境,减少牧者因内部矛盾而离开的情况。
4. 强化信仰根基
教会应注重信仰教育,帮助牧者和信徒建立坚实的信仰根基。通过查经班、祷告会、信仰分享等方式,引导牧者和信徒深入学习圣经,理解神的心意,增强对神的信心和对教会的忠诚。当牧者和信徒的信仰根基稳固时,教会将更具凝聚力和抵御外界压力的能力。
5. 关注牧者家庭
牧者的家庭是他们服事的重要支撑。教会应关注牧者家庭的生活状况,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例如,为牧者的配偶和子女提供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支持,使牧者能够更安心地服事。同时,鼓励教会会众关心牧者家庭,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教会大家庭氛围。
总之,牧者流失是教会亟待解决的问题。教会领袖和会众应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入手,为牧者创造良好的服事环境,使他们能够坚守岗位,带领教会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