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
人民日报聚焦眉山
关注柳江古镇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
如何在发展中做好文明传承、文化延续?
一起来看~
旧街巷里有了更多新业态
(深阅读·文化传承 古韵新风)
本报记者 洪秋婷 邵玉姿 游 仪《人民日报》(2024年11月28日 第04版)
柳江一景。张佳豪摄(人民视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
一座座古城,一条条旧街巷,如何平衡保护与发展?如何在发展中做好文明传承、文化延续?一些地方摸索出越来越多的好做法,在很多古韵悠长、近悦远来的旧街巷里,洋溢着历史文化与现代生活水乳交融的自信从容。
四川眉山柳江——
古镇上的新变化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柳江古镇始建于南宋。穿行于古镇老街,民居鳞次栉比,商贩沿街叫卖,游人摩肩接踵。
青石板路旁,一间古民居映入眼帘。“方桌木椅、二三茶盏,佐以荷花盆景,这些都是我设计的。改造前,小院的杂草可比人都高呢!”拿出5年前拍的房屋旧照,民宿经营者周兵说。
退休后,周兵和妻子回到古镇。沿街走过,看见这处老房,兴起了将其改造成民宿的念头。于是,在9个多月的时间里,施工时挖出的一面石质棋盘成了茶台,造型独特的一截枯木被用作扶手,青砖灰瓦下的8间房古香古色,让这家店成了不少游客的拍照打卡地。
“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古民居改造得和老街相匹配。”洪雅县柳江古镇景区管委会副主任陈望说。从外墙上用青花瓷碎片拼成的“柳江”二字,到院内凉棚下的安然茶室,周兵的民宿改造方案经过管委会、住建局等部门多次讨论,为的是保持老街的古朴韵味。
2021年,瞧准老街人气,从事餐饮业多年的陈建山从眉山市过来,在古建筑里办起了农家乐。“宅子老,得修缮,头一年光翻瓦片、换门框、清理枯枝落叶就花了10多万元。”陈建山手上不停,边备菜边说。这儿能喝茶,也管饭,满打满算,小院能坐三四十桌。
柳江雨水充沛,河水时涨时歇,临河的吊脚楼屋基由卵石垒砌而成,因地依势而建。院中天井兰花环绕,凭栏而坐,别有一番雅趣。老宅子里开农家乐,引得游客纷至沓来,沏壶清茶,尝特色菜。
烟火气中,少不了文化味。站在柳江古镇老街,戏曲声咿咿呀呀传来,循声望去,始建于上世纪初的曾家园翘角飞檐,古韵悠然。园内建有4个四合院、3座戏台,西式窗棂、中式窗花,雕梁画栋,古树参天。
保护好古建筑,也就保存了城市历史与文脉。古戏台上,耍花枪、挥马鞭,川剧演员水袖翩翩,博得台下观众阵阵掌声。节假日里,曾家园中常有川剧表演,让游客在游览古建筑的同时,也能感受传统戏曲文化的魅力。人气不停涨,老建筑由此“活”了过来。
选料、漂洗、制浆……历经72道工序之后,一张雅纸方能制成。在捞出的纸浆上,孩子们用花草“作画”,体验浇花草纸,绘出柳江风景。老街连着的心洲岛上,开了一间书画院。院中,在王祥兵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正在体验雅纸制作。
作为洪雅雅纸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68岁的王祥兵去年来到这里,在传承雅纸技艺的同时,开展研学体验,传播传统文化。“人多的时候,我们还会组织3个造纸师傅表演打竹麻,展示制纸过程,一声声浑厚有力的竹麻号子吸引了不少游客围观。”王祥兵边指导孩子们把花瓣放到纸浆上边说。
不知不觉,已近黄昏,晚霞似火,古街、民居、河流都披上了柔和的金色。这里有亭亭如盖的老树、些许褪色磨损的横梁、老旧但齐整的墙面,也有新建的微型消防站、入地的电缆线、挂牌保护的川西民居,古风古韵与烟火气息就这样和谐共生。
来源丨眉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