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的皖南,薄雾轻起,粉墙黛瓦的徽派民居掩映其中。一间堆满石料的小院内,一张案台上,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刻刀,王祖伟正对着一方砚作精心打磨。
王祖伟是歙砚领域首位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享有“歙砚国手”之誉,他用近40年身体力行,雕琢出了岁月的痕迹和独属于歙砚的文化韵味。
“文房四宝砚为首”,一直以来,文人墨客对砚的选择都十分重视。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因产于歙县而得名,以精工雕刻而闻名四方。从唐开元中叶以来,雕凿研磨的声音就和斑驳的歙县古城墙一样,与小城生活融为一体。
如果说当年在学校学习的王祖伟,只是懵懂地了解砚雕的基本理论和技艺,那么在创研室(高档组)与几位制砚前辈同操砚艺,就是对自己技艺磨砺最好的开始。幸运的是,他的才情禀赋和品行操守也都被歙砚领域传统文人派大师——胡震龙先生看在眼里,随后,胡震龙先生将他收为关门弟子,将砚雕技艺倾囊相授。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的石质、石形和纹理都相当考究。在王祖伟眼中每一块砚石都有独特的个性。他从不拘泥雕刻范式,讲究因材施艺,一块普通的砚石也常常被他赋予灵动的生命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歙砚厂改制,制砚工人从单一的订单制作中解放出来,王祖伟远离家乡去往千里之外,寻求谋生新路。
四川攀枝花到安徽歙县,足足两千多公里,隔着万水千山,亲情和乡情始终是他心头挥之不去的牵挂,离家三年后,他决定回归故里,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从此也踏上传承和发扬歙砚文化的新起点。
2006年年仅38岁的王祖伟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12年,他被正式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歙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并成为歙砚领域首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
历时三年,王祖伟在屯溪老街建成了一座歙砚艺术馆。他将店名取为“砚雕世家”,意在承世家之技道,弘扬砚雕文化。在艺术馆最醒目的位置,存放着最能代表他心境的“儒释道”系列作品。这是他将歙砚美学和人生哲学创新融合后的另一种表达。
如果说精美绝伦的砚作是王祖伟的功夫境界,那么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则彰显了他的大师风骨。
多年来,他开设工作坊,收徒传艺,将毕生所学无私传授给年轻一代,参与起草了《歙砚地方标准》《徽州四雕术语》等行业规范;主编出版《砚叔》《歙砚古今》等著作,担任《中国工艺美术全集·安徽卷》编委、《中华砚文化汇典》学术顾问、《歙砚志》编委等学术职务,建立了砚文化体系的基本框架。
山川静默,风过林梢。刀锋流转间,当年的青涩少年已成为一代制砚大师。他以刀为笔,以砚为纸,将匠心与技艺融合,把自然之物淬炼成方寸之石,变化为耕耘笔墨之田,传扬徽韵雅致风骨,赓续千古文脉华芳。
迎驾贡酒·大师版
独家冠名播出的《大师驾到》
期待与您准时相约!
12月8日21点30分
安徽公共频道
大师驾到第七集:《文心入砚 刀笔生辉》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