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门:执“绿”为笔 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

民生   2024-11-19 19:07   甘肃  
3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坚持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这一明确要求,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辩证统一。

生态保护、改革开放、高质量发展,三位一体,有机统一。把生态保护放在首位,是玉门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深入人心,着眼全局和长远的战略部署,为谱写玉门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了生态支撑。

如今的玉门,所到之处皆风景,抬头可见“天空蓝”,放眼环顾“生态绿”,日益提升的生态环境质量,正实实在在地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PART.01

“久久为功”的红旗治沙实践

防沙治沙造林海,誓将荒漠变绿洲。玉门市柳河镇红旗村党支部书记顾红艳,至今还记得四十多年前的情景——风沙肆虐,风吹石头跑,不见树和草,红旗村人饱受环境恶化之苦。作为全国劳模顾天祥的女儿,顾红艳感慨道,“当时这里仅有7户人家、52亩荒地,草、树都稀罕。我的父亲带领这几户人,以坚定的信念和勤劳的双手持续播绿植树,带领群众治穷致富。”

经过三代人、四十多年的奋斗,45万株树木,总长35公里的防风林带像卫士一样守护着乡亲们的家园,耕地面积和果园面积分别增加到2160亩、1168亩,昔日黄沙肆虐的戈壁滩变成了林茂粮丰、瓜果飘香的新绿洲。
红旗村的变化是一代代玉门人民艰苦治沙、绿化家园的缩影。
自2016年玉门新市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启动以来,完成造林1.2万亩,植树近400万株,在新市区外围建成了一道环形的大型防护林带。
同时,以防沙治沙为重点,实施玉门镇东线风沙口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通过10余年综合治理,目前已造林3300亩,植树200万株,营造乔灌混交林带31公里,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历史性转变。

全力抓好重点风沙口治理、深入推进三北防护林、“三沿一部”绿化、加快提升全市森林覆盖率和林木覆盖率……

没有大保护,就没有玉门生机勃勃的今天,更不会有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PART.02

盐碱地变身“新粮仓”

距红旗村百里之外的柳湖镇,良田成方,钢架温室大棚连片,瓜果蔬菜四季常青,曾经的盐碱戈壁荒滩,变成了如今的幸福粮仓和果蔬园。

“寸草不生碱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尽撂荒。这是柳湖镇等移民乡镇饱受盐碱地影响的真实写照。”玉门市柳湖镇富民村党支部书记梁宏军说,后来政府免费提供有机肥、土壤改良剂,指导村民秸秆还田、种植抗盐碱性作物和品种来改良土壤,提高产量。于是,村民种上了耐碱性好的棉花、孜然、茴香等经济作物,当年就有了收益,一亩地种植棉花收入1500元,种植孜然收入1600元,让农民种地有了信心。

这些年,从“改地适种”到“改种适地”,玉门盐碱地改良实践愈发生动多样。

玉门市现有盐碱地61.3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9.6%,目前已经改良盐碱地19.4万亩,这是一笔沉睡的宝贵资源。通过采取工程、农艺、化学、生物等多重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和改良,耕地质量提高1至2个等级,农作物增产10%左右,亩均收入较整治前提升30%。把作物选好,措施用好,不毛之地也可以做到养地和用地有机结合,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PART.03

戈壁滩上“种太阳” 
无际荒漠变成能源“蓝海”

从“人退沙进”到新能源蓝海,玉门荒漠治理带动产业新发展。

在位于玉门市花海光电基地的中核新奥玉门“光热+”示范项目现场,一块块光热板整齐排列,犹如一片蓝色的海洋。这里被称为戈壁荒漠上的超级光热发电站,占地面积相当于6300个足球场,项目建成以后,将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线性菲涅尔发电基地。

“仅仅两年的时间,这里从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变成了‘光热蓝海’,延延定日镜组成的光热矩阵蔚为壮观。”玉门市绿色能源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史学磊感慨地说。

发挥荒漠地势开阔、光照充足、风能富足的优势,玉门多能并举、综合利用清洁能源,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新能源荒漠产业如雨后春笋在大漠戈壁拔地而起。

随着玉门市新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风光火储多能互促、协同供应的能源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风光”无限,绿色动能强劲澎湃。截至2023年底,玉门市已建成新能源装机545.6万千瓦,新能源装机量占全市总电力装机的87.4%,新能源累计发电量超680亿千瓦时,为实现“双碳”目标添“绿”蓄能。

作者:徐玮  /  责任编辑:徐桢
审核:白明端  /  监制:陈雪强

往期推荐🙆

  特别声明:

玉门市融媒体中心为玉门市域内唯一具有新闻采编、播出资质的媒体机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证号:62120230030。玉门市融媒体中心所属媒体平台发布的所有信息,未经授权,禁止任何自媒体以任何形式转载,特此声明。   

爱玉门
玉门市融媒体中心(玉门市广播电视台)主办,是政府官方主流媒体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