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完的作业可以不写啦?“作业熔断”看上去很美 | 津报早评
时事
2024-12-13 07:04
天津
文 | 草木心
近日,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发布“致家长的一封信”, 表示在学校实行“作业熔断机制”,小学生至21:20、初中生至22:00、高中生至23:00仍未完成作业的,请让孩子停止作业及时就寝,保证充足睡眠。(12月10日《扬子晚报》)消息一经发布马上引发热议。有人拍手叫好,认为这是 “双减” 政策的有力推进,终于让孩子们有机会摆脱 “作业如山” 的重压,为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迈出了关键一步。还有家长激动地表示:“孩子每天写作业到很晚,看着心疼,这个政策简直是及时雨,让孩子能睡个好觉太重要了。”也有网友指出,这将促使学校和教师重新审视教学方法和作业布置,提高教学质量,是教育理念的积极转变。当然,反对的声音同样不少。一些家长担忧,孩子很可能就此使出拖延战术,反正到时间就不用写了。也有人质疑,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不同,一刀切的做法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可能会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更有网友发出灵魂拷问:“那老师没完成的工作可以不完成了吗,教学目标能达不到吗,成绩能不要吗,期末能不考核吗?”其实,“作业熔断”不是新鲜事。近年来,全国多地学校以及当地教育部门都在尝试推出类似机制,但一经报道总能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恰恰说明公众对“双减”政策落地,有效减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期待。不可否认,教育局的出发点是好的。在当前教育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睡眠严重不足,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影响。“作业熔断机制” 试图打破这一僵局,为孩子们争取更多的休息时间,体现了对学生基本权利的尊重和保护,也反映了教育部门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决心。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作业熔断”看上去很美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家庭作业的目的是巩固白天所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是学习过程必不可少的一环。为什么作业会写到那么晚,背后原因因人而异。有的学生确实是因为作业过多,但也有部分学生是由于学习习惯不良、时间管理能力差或者基础知识薄弱导致效率低下。在这种情况下,简单的“作业熔断”既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不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更不要说,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的家长,他们真的敢放手吗?表面上看,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的这封信是写给家长的,因为他们是“拉闸”的主体,但其实,作为制定考核标准的教育主管部门和布置作业的学校和老师,更应该看一看。“作业熔断”更像是一个被动的保护性措施,目的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摆脱海量作业的束缚,“熔断”之后也并不意味着“一断就算”,要想让它真正发挥积极作用,学校能做的还有很多。比如如何让课堂成为吸纳知识的“主战场”;怎样从作业的质量、难度、分层布置等方面入手,让作业布置更加合理化、精练化;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怎样安放家长的教育焦虑……作业“一键熔断”并非看上去那么简单,要让举措真正有效,还离不开对上述关键点的“破题”。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几个让家长们羡慕的“别人家的作业”。据《天津教育报》的报道,塘沽岷江里小学要求教师将作业设置成多层次、多梯度的选择性作业,给予学生作业的“弹性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发展;天津市第二新华中学的课后服务内容以答疑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为主,教师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分层留作业,教师通过答疑辅导,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北辰区普育学校小学部的数学课,更是直接从课堂入手,实现知识点的学习、巩固、强化提升全部在课堂完成,彻底取消数学作业。回头再看“作业熔断机制” ,时间一到能否真正让孩子休息而非流于形式,需要各方共同的智慧设计。这不仅要求学校和老师优化教学与作业管理,也需要家长转变理念,放下过度的焦虑。唯有家校协同努力,达成理念一致,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学习发展保驾护航,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