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个新闻把我看得直摇头。安徽一家药店里,一位老人付完钱突然倒地,抽搐了十来分钟。药店老板只顾着打120,啥也没干,结果老人就这么走了。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的,大家都在讨论到底该不该救,能不能救。
说实话,我第一反应也是觉得药店老板太冷血了。人家都倒你店里了,你好歹上去看看吧?但仔细一想,这事儿也不能全怪人家。毕竟不是个个都是医生,万一救错了反而惹麻烦,谁还敢轻易出手啊?
要我说,这事儿最大的问题就是咱们老百姓压根不懂急救。你看国外,人家从小学就开始学CPR,遇到紧急情况基本人人都能上。咱们呢?别说CPR了,有多少人知道该怎么判断人是不是真晕倒了?
我查了一下数据,简直吓一跳。咱们国内懂基本急救的人不到1%!这也太少了吧?难怪遇到这种情况大家都不知所措。我觉得吧,与其在这儿争论谁对谁错,不如好好普及一下急救知识。起码得让大家知道,遇到这种情况第一步该干啥。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普及了知识,真遇上了有多少人敢上去救呢?毕竟前几年扶老人被讹的新闻可没少看。我记得有个老太太摔倒,好心人扶了一把,结果被告上法庭说是撞倒的。这种事搁谁身上谁不怕啊?
说到这儿就不得不提法律了。现在虽然有好人法,但说实话保护力度还是不够。你看这次药店老板,虽然没直接救人,但好歹打了120。要是真追究起来,他是不是也得担责任?这种模糊地带太多了,难怪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我觉得吧,与其指责普通人不敢救人,不如想想怎么完善法律。比如说,可以明确规定,只要施救者没有故意伤害的行为,就不追究法律责任。这样一来,大家是不是就敢出手了?
再说回这次的事件,还有个问题就是公共场所的责任。药店算不算公共场所?如果算,那是不是应该配备AED这样的急救设备?要是有这玩意儿,说不定老人就有救了。
但话说回来,要求每个小店都配这么贵的设备,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毕竟不是谁都有这个经济实力。我觉得吧,政府可以考虑在人流密集的地方多设置一些公共AED。这样既能保障安全,又不会给小商户增加太大负担。
说到底,这次事件暴露出来的是我们整个急救体系的问题。从普通人的急救意识,到公共场所的配置,再到法律保护,每一环节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记得去年看过一个新闻,说是有个城市在推广黄金四分钟急救圈。就是在社区里培训志愿者,遇到紧急情况可以在救护车到来之前先进行救助。我觉得这个想法挺好的,既解决了专业人员赶不及的问题,又不会让普通人觉得压力太大。
我还是想说两句。大家还是要多学点急救知识,哪怕就记住个急救电话也好。遇到这种情况,如果实在不敢直接施救,至少别袖手旁观。打个电话,喊个人来帮忙,这些都是力所能及的事。
人命关天的事儿,咱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希望以后再也不要看到这种悲剧发生了。毕竟,今天你救的人,说不定明天就是你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