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窝子来了个台湾人!陶艺大师蔡兆庆:“可能我几百年前就是彭州的一个烧窑工。”

政务   2024-12-07 08:06   四川  


11月30日的激情彭州·龙兴龘龘——彭州非遗音乐大集以及12月1日在彭州召开的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工作交流会,让越来越多人将目光投向了非遗,也更加了解彭州非遗。


彭州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桂陶、白瓷、巴蜀汉陶等都是彭州的非遗名片。2019年,台湾省陶艺大师蔡兆庆把台湾广达窑艺带到了彭州,将彭州当地的陶土、瓷土、矿物进行有机融合,通过在器皿上的釉色表达,来诠释彭州陶瓷文化的起源和地域文化的创新,更加丰富了彭州的陶瓷文化,壮大了彭州非遗的队伍!

说起和彭州的缘分,

蔡兆庆笑着调侃道:

“可能几百年前,我就在彭州工作和生活过,

或许上辈子我就是这里的一个烧窑工!”




蔡兆庆的陶艺人生

配音/无言

在海窝子古镇旁,沿着一条斜插上山的小路上坡,便能看到一处静谧雅致的古朴院落,这便是“广达窑艺”。大家好,我是无言,本周我邀您一起走进彭州这处匠心独运的陶艺空间。

广达窑艺的创始人是台湾著名陶艺大师蔡荣祐,2019年,第二代传承人蔡兆庆将台湾的广达窑艺带到了彭州,在此落地生根,安家落户。

作为台湾陶艺名家二代,蔡兆庆从小就受父亲蔡荣祐影响,对陶艺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正因有一位在陶艺界大名鼎鼎的父亲,蔡兆庆内心深处一直有一股无形的压力,这份压力也转化成为他刻苦学习的动力。蔡兆庆一直记得父亲的教导:“让作品说话”,因此他从小便严格要求自己,除了在家跟随父亲学制陶,蔡兆庆高中也选择了陶瓷专业进行系统化学习,十几岁时,在同龄人玩乐之际,他则是进入传统窑厂当学徒。从1985年开始,他陆续跟随釉药专家林锦钟、手挤胚专家陈金城、特殊拉胚技法专家张逢威等多位制陶老匠人学习,掌握了各名家所长。过人的天赋加上不懈的努力,高中时期,蔡兆庆的作品就荣获台湾陶艺奖——特选首奖,自此一炮打响,名声大噪。

蔡兆庆的创作以茶与器为主造型,结合原矿土不断追求釉色上的多变,作品贴近人心,符合人体使用,陶艺独有的温厚特质融入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当中,让人无法割舍,作品的独特性结合实用与生活美学,因此广受好评,目前作品遍布全世界各大城市,更被各界人士竞相收藏。

2019年5月,蔡兆庆受邀来彭州“西部瓷谷·陶工户”文创基地交流陶艺,首次来彭州的他被当地悠久的陶瓷历史和丰富的泥料、矿石吸引,几个月后,他决定扎根彭州,专注在地化的陶艺创作。

他的工作室延续了台湾广达窑艺的名字,选址在有着百年历史的通济镇碗厂坡(原六一瓷厂)遗址侧面。这里地处龙门山脉,彭州人的“母亲河”湔江穿境而过,“推开窗,就能看到湔江,眺望远方,龙门山尽收眼底”。在六一瓷厂残垣碎片被渐渐淡忘时,就像是有命运的安排,蔡兆庆在此重燃窑火,古窑的百年神秘面纱缓缓揭开,向世人昭示着当年彭州陶瓷的辉煌。正如蔡兆庆所说:“彭州的陶瓷文化很丰富,在宋代的时候达到了顶峰,这里既有陶又有瓷,这在全世界都是很少见的。”

附近的彭州居民都听说“海窝子来了个做陶瓷的台湾人”,已经80多岁的原六一瓷厂厂长以及当时厂里的画师、工作人员纷纷重回故地与蔡兆庆交流。蔡兆庆说:“当地老一辈陶瓷人听说有台湾人来这里做陶瓷文化推广,都很乐意带我去找泥料跟矿石”,当地65岁的陶瓷师傅黄明兴和他的弟弟也加入了蔡兆庆的工作室。

蔡兆庆留在彭州,将通济镇当地的陶土与瓷土融入现代陶技中,用陶瓷作品记录着彭州的美景,而他与彭州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向上滑动可查看更多↑↑↑)


广达艺苑
广达窑艺


1个神奇的数字
1977

在和蔡兆庆先生聊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数字——“1977”。这是一个很特别的年份,对四川陶瓷的发展和蔡兆庆个人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977年,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都江堰玉堂古窑遗址开始发掘,这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陶瓷窑口之一,面积约2.5平方千米,是一处唐至北宋时期的瓷窑群遗址。这次发掘,清理出生活用具、文房用具及玩具等陶瓷器皿上千件,对研究四川陶瓷业的兴衰过程及其原因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也是在1977年,《中国陶瓷史》一书正式开始记载彭州陶瓷!


蔡荣祐、蔡兆庆、蔡淼全合影(从左到右)


而同样在1977年,蔡兆庆的父亲——陶艺大师蔡荣祐在台湾省创立了广达艺苑,正式开始进行陶艺推广,蔡兆庆也跟随着父亲的脚步进入了陶瓷艺术的世界。


1家三代的坚守
传承

蔡荣祐先生是在台湾创立陶艺工作室品牌的第一人,被称为“台湾陶艺教父”。1977年,他创立了广达艺苑。广达窑艺则是继承蔡荣祐先生之志,集蔡家三代人努力创立的全新品牌,第二代传承人就是蔡兆庆,第三代传承人则是蔡兆庆的大儿子蔡淼全。


同时,蔡兆庆先生的小儿子也正在景德镇陶瓷大学考古专业,系统学习中国古代的传统陶瓷艺术,为广达窑艺的现代陶瓷艺术进行补充和加持。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蔡兆庆说:“小时候,父亲做陶瓷,我就在旁边玩泥巴”,“我从小就觉得长大以后会做陶瓷,也一定能做好,这是已经融进我生活中的一件事”。


而蔡兆庆的孩子们也是一样,将做陶瓷一事刻进了骨血,延续着父亲的道路。正是在蔡家三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广达窑艺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在陶艺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2019年,蔡荣祐、蔡兆庆父子“荣登”了“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子项目《中华茶器具通鉴》第三卷的“茶器具古今名家名器海内外共319位艺术家共同代表目前中国制瓷工艺的最高水平。


1场浪漫的邂逅
因陶瓷结缘

聊起为什么选择定居彭州进行陶艺创作,蔡兆庆表示,一是因为彭州自古以来就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这里有着世界少见的陶土与瓷土共生地质以及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陶瓷制作提供了天然的良好条件。


二是彭州拥有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从宋代金城窑到桂花龙窑,从白瓷、桂陶到巴蜀汉陶……彭州的陶瓷制作历史悠久,品类丰富,非常值得研究和学习。


蔡兆庆部分作品


而在这些原因背后,还藏着一个动人的浪漫故事,让蔡兆庆先生坚定地选择了彭州。2019年2月,春节期间,出生于彭州市海窝子古镇的罗岳女士去到台湾省探亲,在返程前购买伴手礼的时候,被一件陶瓷作品深深吸引。


蔡兆庆作品“寨沟绿”


蔡兆庆回忆道:“当时的她还不喝茶,也不了解茶具,那一次她买了很多茶具、茶杯送给朋友,就留下了一套‘寨沟绿’自己收藏。”这便是蔡兆庆先生的作品。


蔡兆庆作品“寨沟绿”


2019年5月,蔡兆庆受邀来彭州“西部瓷谷·陶工户”文创基地交流陶艺,而罗岳女士也恰好应朋友之邀去到了现场。听到蔡兆庆先生的名字,她便回忆起自己收藏的那套“寨沟绿”。



后来又有几次机缘巧合的相遇,让蔡兆庆先生和罗岳女士相谈甚欢,也愈加彼此了解,并确立了关系。像是宿命的指引,两人因一件陶瓷作品结缘,又在彭州相聚。


而罗岳女士家的老宅恰好又坐落在有着百年历史的通济镇碗厂坡(原六一瓷厂)遗址旁,于是在当地人都渐渐淡忘此地的时候,蔡兆庆将台湾广达窑艺带到这里,于此处重燃窑火!


1系列惊艳的作品
“龙门四季”“湔江蓝”

蔡兆庆在彭州制作陶瓷

定居彭州后,蔡兆庆花了3年的时间研究当地的泥料特性。他说:“彭州和台湾的泥料特性不太一样,同样的烧制方法得到的结果往往相反。以前在台湾烧制困难的在彭州成功率很高,而在彭州很难成功的在台湾又很容易烧成。”


漠河黛
钱塘潮
茶卡盐
黄山石
姑苏沉
伊犁紫


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三十余年,回望过去,从传统到创新一直是围绕蔡兆庆成长的命题。他的作品围绕着传统创新、器之为用的理念而创作,重视釉彩、质感与内涵传达,他一直坚持透过釉色共融,带领大家穿梭名山大川。


敦煌釉
梅里雪
乌镇墨


之前就创作出了以九寨沟为灵感的“寨沟绿”、以伊犁草原薰衣草为灵感的伊犁紫、以梅里雪山为原型的梅里雪……还有霞浦苔、黄山石、乌镇墨、漠河黛、钱塘潮、姑苏沉等等优秀作品。



蔡兆庆作品“龙门四季”系列

而来到彭州,蔡兆庆也有感于当地的大美山水,创作出了“龙门四季”以及“湔江蓝”系列作品,并带着它们亮相了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

蔡兆庆作品“湔江蓝”系列


“龙门四季”系列是蔡兆庆以彭州龙门铜矿为原矿釉料,取本地泥料为坯创作的作品,用不同的釉色表达了龙门雪山下的四季更迭。


“湔江蓝”系列颜色来源于唐代就有的传统釉色——孔雀蓝,以汩汩湔江水为灵感,由彭州当地的天然矿石作为制陶釉料而形成。


眼下,蔡兆庆正结合彭州作为古蜀文明发源地之一的特性,创作名为“蜀红”的系列作品。



80年代,蔡荣祐教学场景
2024年,蔡兆庆彭州研学活动场景


如今的蔡兆庆,

一年大约有330多天都在工作室里。

在彭州这座千年窑都,

除了钻研作品,

蔡兆庆还深入挖掘彭州陶瓷传承的意义,

将广达窑艺发展成

集展示、教学、体验为一体的研发、传承基地,

讲好陶艺发展与彭州当地陶瓷文化传承的故事。

蔡兆庆表示:

“希望未来大家提起陶瓷,

不仅想到景德镇,也会想起彭州。


END


“听鉴彭州”栏目在喜马拉雅上线啦!

快去喜马拉雅搜索“听鉴彭州”,听见彭州的声音!




本期声音导游



吴学森(笔名:无言),成都市广播电视台阅评专家组专家;资深媒体人、音乐人、策划人,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中国播音主持委员会理事、成都市文联文艺志愿者协会理事、成都市朗诵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历任成都广播电视台经济频率总监、Love Radio频率总监、头号音乐台总监、唯一音乐(Only Radio)频率总监、中美合作Billboard Radio.CN推广总监、成都市广播电视台广播播音指导;曾获中国金话筒奖、全国百优主持人奖,成都市十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成都市最受欢迎广播主持人奖等奖项;多次出任“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快乐男声”、“花儿朵朵”等国内大型选秀节目成都赛区评委;其担任编剧、词曲创作并出演的电影《那朵花的名字叫白兰》获亚洲微电影节金海棠奖最佳作品奖;1987年至今创作发表了近百余首原创歌曲。



1、稿件征集


稿件要求:稿件主题为“彭州人写彭州”。主要内容包括彭州的自然风景、历史人文、经济社会、民风民俗、美好事物等,可以是一个景点、一家好店、一份美食、一个回忆、一条路、一座山……一切有关彭州的美的事物以及在彭州生活的美好感受,都可以写成文字向彭彭砸来!

投稿方式:请在您的稿件后附上个人简介(姓名+年龄+籍贯+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2、声音导游征集


报名条件:只要你喜欢朗读、表述清晰,热爱彭州、热爱生活,愿意传播心中的美好,那就不要犹豫,赶紧来报名吧!

报名方式:请将您的朗读音频(3分钟以内)与个人简历(姓名+职业+联系方式+个人照片),发送到邮箱:2840955915@qq.com。





第226期:听鉴彭州·千年文明|一杯清茗,漫煮时光,细品彭州千年茶文化

第227期:听鉴彭州·百年奋斗 | 走进红色遗址,重温彭州百年光辉奋斗史!

第228期:听鉴彭州·万年足迹 | 走进彭州的“青铜时代”

第229期:秋天,去绿道吧!

第230期:听鉴彭州·千年文明 | 彭州的牡丹属性

第231期:迢迢山水间,阡陌巷弄里……那些藏在彭州的诗意秋景!

第232期: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彭州这几处出片胜地,收藏好了去打卡!

第233期:从“七佛圣地”到“城市会客厅”,彭州人为何独爱龙兴寺?

第234期:待一场雪落,去清凉寺品味冬日禅韵

第235期:曝光量突破1.1亿人次!第十三届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亮点回顾



免责声明:

★品鉴彭州微信公众号推文仅在品鉴彭州今日头条号转载,其他平台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文中配图支付相应稿费,若不同意使用,请告知删除!


期数:3253期

文字:刘倩 中国新闻网

图片:广达窑艺 

编辑:刘倩  编审:杨华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品鉴彭州”微信征稿啦!

弘扬天府文化,传播城市精神!

亲爱的小伙伴们,“品鉴彭州”微信面向全网征集优秀稿件啦!


投稿邮箱:2840955915@qq.com



主办:彭州市委宣传部

主编:王玉岩

副主编:叶韬 冯艳丽

责任编辑:梁丹 龙洋 刘倩

编辑:刘代萱 邓茹月

出品:彭州市融媒体中心

彭州市融媒体中心举报电话:028一68611355


你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喜欢!

品鉴彭州
有一种成都生活叫彭州! “立体山水 彭派之城”欢迎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