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阁镇深化基层法治文化建设 为群众提供高质高效法律服务
民生
2024-11-06 21:48
山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底阁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运用法治思维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全力以赴推动民生工作落实落细。通过优化农村基层行政执法体制机制和乡村法律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建设乡村法治文化,探索构建新时代大调解工作格局,兜牢民生底线,用法治厚度涵养民生温度。一是队伍再整合。整合执法力量,统一执法标准、规范执法程序,成立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具体承担辖区内综合执法检查任务。二是集成促联动。推进法律服务、矛盾化解、综合执法等方面事务联办、矛盾联调、人员联管、治安联防、问题联治、平安联创的综合执法工作体系。三是执法更规范。积极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先后开展了卫片图斑、肉鸭养殖、环保执法等领域综合执法20余次,有效提升了基层综合执法质效。
一是设立“一站式”阵地。在镇服务大厅二楼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提供“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一条龙服务”,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目标。二是提供“订单式”法律援助。在镇设立法律援助站,在村设置法律援助点,由村支部书记担任联络员,为本村困难诉讼当事人提供联系法律援助、传递法律文书、配合调查询问、涉农纠纷案件调解等相关工作。三是开展“下沉式”服务。村级调解员定期主动走访了解民情村况,切实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为建设“平安底阁”保驾护航。
一是阵地“立体式”。在全镇设立法治宣传点百余处,以法治一条街、法治长廊为线,利用邸阁法治广场、乡村振兴馆为面,构筑“以点带线、以线促面、点面结合”“法治底阁”新景观,营造学法、守法、尊法、用法的浓厚法治氛围。截至目前,全镇民主法治示范村20个。二是宣讲“广覆盖”。充分发挥庄户剧团、法治副校长、法律顾问作用,组织开展《民法典》宣讲、“送法进村庄”“法律知识进课堂”等宣传活动1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4000余份。三是群众“齐参与”。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法治乡村建设中的神经末梢功能,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推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镇各村均有2名“法治带头人”和5名“法律明白人”。一是“家门口”搭建“连心桥”。从村中选任德高望重并具备一定法律素养的村民担任村级司法协理员,联合村法律顾问,利用“乡音”“乡情”去化解“老乡”之间的矛盾纠纷。二是“五站室”织密“一张网”。充分整合“峄帮到底”工作站、村级调解室、“公调对接”调解室、“访调对接”调解室和法官工作室五大调解组织力量,一元管理转向多元治理,消极司法转向主动化解,化讼止争转向少诉无讼。三是“小网格”发挥“大能量”。将全镇划分为12个新村,46个网格村,54个基础网格单元,519个微网格。网格员通过“榴乡诉递”信息采集终端,及时将排查出的纠纷隐患向镇网络平台报送,平台即时转至基层调解组织处调处,做到地域全覆盖、社情全摸清和服务全方位。全镇10年以上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100%。
一是司法利民措施更深入。涉农重点执法力度不断加大,镇行政执法和农业农村领域的执法监管进一步加强,多种方式开展涉农重点执法领域的执法监督,涉农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更加规范,政策措施与农业农村改革实现有效衔接,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不断贯彻落实,执法监督有效促进法治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建设奠定了良好法治基础。二是司法为民保障更完善。加强执法人员培训,规范执法程序,把加强法治队伍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多举措、多维度、多渠道提升法治队伍素质。逐步增加普法及调解经费的投入,改善基层普法机构及调解环境办公条件,加强装备配置,为普法依法治理及调解工作深入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保障。三是司法惠民效果更突出。发掘红色法治文化资源,打造法治文化阵地红色新样板,建立一批红色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弘扬法治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在红色文化基地的主要设施沿线设立普法绿道、设置红色文化主题的普法宣传流动站点、开展定期法治答疑活动,多样化开展普法宣传教育,为群众提供法治涵养大礼包,增强群众法治素养和法律意识。
供稿:镇司法所
责编:晁代超
一审:王宜梦
二审:文化
三审:孙启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