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济大学发起成立上海市卓越工程师培养联合体。该联合体由沪上10所高校: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电机学院组成。成立会上,同济大学还揭牌成立了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
联合体成立后,将推动这些高校学科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产教联合行动,促进上海市域高校与一流企业深入融合,形成更加广泛的协作网络,为强国建设培养造就大批卓越工程师。
同济·临港卓越工程师创新学院
该学院由同济大学与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临港投控集团三方合作共建,将依托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学科交叉、新兴学科和临港新片区优势资源,聚焦上海三大先导产业等重点产业的发展需求,以“项目制”为牵引,与一流企业工学交替开展有组织和特色的工程硕博士人才联合培养,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打造“校-产-城”协同共生的新生态。学院还将积极与临港新片区其他属地企业开展工程硕博士人才联合培养。学院现已设立智能建造、智慧能源、智能制造、金融安全等18个人才培养领域,首批15个教授工作室、100名硕博士研究生入驻,30余家企业提出重大工程需求,已匹配人才培养科研专项课题,成为一个企业与高校物理空间融合的协同创新平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是促进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共61所,第二批共133所高校,第三批共433个本科专业、126个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加入卓越计划。
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并与上海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经过117年的发展,同济大学已经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在海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学校始于1907年创办的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称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年由华人接办,先后改称为同济医工学校和私立同济医工专门学校。1923年定名为同济大学。在始于1949年的全国院系调整中,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当时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
目前,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长期科学观测系统”、国内首批标杆“自主智能无人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遥感空间信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国产化智能温室、新能源汽车研发、城市污水处理、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自主研制纳米级角度国家一级标准物质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在学科建设上,学校工科优势突出,理、医、文、法等学科齐头并进。学校生物学、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设计学8个学科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城乡规划学被评为A+,设计学、风景园林学、建筑学、软件工程、机械工程、数学等学科被评为A类。
在川招生专业
人文科学试验班、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经济管理试验班、医学试验班、临床医学(5+3一体化)、工科试验班(城市、建筑与创意设计类)等。
在川本科一批录取分数线
本文来源:综合自同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