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消失5600所小学!

文化   2024-10-17 12:30   辽宁  

从妇产科与幼儿园刮起来的关停潮,还是蔓延到了小学。


前一阵子开学季,山西省朔州市的一所民办小学神不知鬼不觉地关闭了。很多家长去学校领学籍卡才发现,整个学校人去楼空。


事实上,中国出生人口从2017年开始下降,连锁反应就渐次发生:2021年幼儿园关停潮到来;2024年第一波少子化浪潮的孩子7岁,小学关停潮初露端倪,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全国已有5600多所小学关停


有业内人士预测,幼儿园和小学关停潮后,2030年的初中、2033年的高中、2038年的高等教育也都将迎来拐点。


与一些地方“一孩难求”相比,目前,北京公办小学生源正处于高峰,但相较去年,今年入学人数已经出现回落,未来很快也会面临生源减少的趋势。


面对人口变化,北京已经提前开始布局,建立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供给机制。其中,在幼儿阶段,引导富余学前资源有序向托育服务领域流动,用学前教育的专业优势赋能2~3岁幼儿成长;在中小学阶段,大力依托集团化办学,进行资源的错峰统筹,优化教育集团类型结构,积极扩大小、初、高一体化全学段教育集团比例,提高教育集团覆盖率。


01
半数小学“消失”
幼儿园关停潮蔓延到了小学


开学以来,不断有小学关闭的消息被引发关注。


前一阵子开学季,山西省朔州市的一所民办小学神不知鬼不觉地关闭了。很多家长去学校领学籍卡才发现,整个学校人去楼空。教育局通报是:该校未经批准擅自停止办学。


今年7月份,福建泉州下辖的晋江市永和镇黎山小学发布拟注销公告,今年以来,泉州已经有22所小学发布注销公告,或将有超过50所小学拟关停。


一线城市上海也是如此,今年以来,上海6区就有4所小学、12所幼儿园终止办学。


小学消失得最触目惊心的是东北,有报道显示,2013年到2022年10年间,黑龙江“消失”近六成、合计1900余所小学;吉林“消失”近五成、合计2600余所小学;辽宁也“消失”2200余所小学,降幅近一半。


目前来看,小学生源持续减少是无法逆转的,因为出生人口总量就限制了未来小学生的数量。



从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开始下降,到今年已经是七连降,连锁反应渐次发生:2021年幼儿园在园人数首次出现负增长,幼儿园关停潮到来;今年秋季,第一波少子化浪潮的孩子7岁,小学入学人口普遍回落,小学关停潮初露端倪,根据官方数据,2023年,全国5600多所小学关停。


2023年,我国新出生人口只有902万人,按此推断,到了2030年左右,小学人数会出现断崖式下滑,招生数量可能连1000万人都没有,这个数字2030年以后还会进一步降低。


02
小学、幼儿园关停潮
开始向一二线城市蔓延


子化时代呼啸而至,率先感受到“人丁”日渐稀薄的是乡村和民办学校。


随着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越来越多的孩子流向城市,大量乡村学校生源日渐调零,率先关闭或撤并。即便是没有倒闭,也都在苦苦支撑,当下农村已经没有多少适龄儿童了。


202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提出“适当整合小、散、弱的乡村小规模学校”。以后在很多乡村,找不出一所学校可能会是常态。


小学、幼儿园的关停潮开始向一二线城市蔓延,首当其冲的就是民办学校,部分城市民办校出现批量倒闭。


今年7月,北京房山一所国际学校突然宣布关闭,家长们必须匆忙寻找替代方案。这并非个案——宁波、佛山、南通等地的校区也相继关闭或转型,深圳校区也因资金问题宣布结束运营。


逐年减少的出生人数,不断关停的幼儿园更印证了:当前出现的小学关停只是大浪来前的一波小潮。


03
拐点已来
从“最难入学季”到生源开始回落


也有北京家长说,没感觉到小学生源在减少呀,感觉这两年的生源还增加了,孩子入学反倒更难了。


是的,与一些地方“一孩难求”相比,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公办小学,去年和今年迎来小学“最难入学年”。


 

受二孩人口高峰影响,2023年,北京小学入学人数23.5万人,比2022年增加了近4.6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入学年。


究其原因,除2016年的二孩政策带来的一波婴儿潮外,还有城镇化加速带来的影响,延缓了小学倒闭潮的到来。


今年,北京小学入学人数官方还没发布,但部分学校小学入学人数已经出现回落。


从目前北京官方公布的幼儿园入园人数看,2023-2024学年北京幼儿园入园人数约16万+,对比2022年入园人数17万+是有所减少的。


今年,很多家门口原先很难进的幼儿园,也逐渐面临生源压力。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幼儿园人数的逐年减少会不断传导至小学。


可以预见,随着少子化的持续,城市学校、公办学校、北上广深等人口流入地区学校的关停趋势几乎无法逆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无论哪个学段人数都将不可避免的减少。预计2030年的初中、2033年的高中、2038年的高等教育也都将迎来拐点,学校关停潮可能会是一场旷日持久战。


04
连锁反应
教师的“铁饭碗”不再稳固


源的减少,学校的接连倒闭,最先受到波及的就是老师这个职业。


目前,前几年的小学人口高峰正向初高中转移,导致2024年秋季初中入学人口普遍增加,校舍和师资压力陡增‌,去年和今年,教师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各学校的招聘信息也是接连不断。


但随着生源的减少及中小学合并关停的出现,势必导致教师“失业潮”的来临。


北师大研究团队预测:到2035年,全国将有约150万小学教师、37万初中教师过剩,小学教师过剩尤为严重。


今年年初,北京丰台区一份文件提出:将探索建立教师退出机制,如果教师聘期内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聘期结束后,学校可不再续聘,或降级、调岗聘用。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明确宣布教师退出机制的已经超过10个省市,这预示着,教师的“铁饭碗”可能也不再稳固。


05
应对人口变化
北京将扩大小初高一体化全学段教育集团比例


面对出生人口减少对学校的影响,其实,北京已经提前开始布局了。


近日,北京市教委负责人在媒体撰文中表示,北京教育将建立与人口变化相协调的供给机制。


据文中介绍,随着北京市户籍人口变化,在读学生高峰正呈排浪状冲击各个学段。为此,必须运用好系统观念,推动由聚集资源求增长向减量发展调结构的资源供给方式转变,统筹好大、中、小、幼系统衔接、集约高效配置资源、调动社会资源多元供给、盘活存量和补充增量等策略系统解决。


学前教育阶段,顺应出生人口刚性减少趋势,对学前教育学位和幼儿园托位资源,进行一盘棋规划,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就近就便”入园原则,稳步提升公办率,扩大优质学前资源,引导富余学前资源有序向托育服务领域流动,用学前教育的专业优势赋能2~3岁幼儿成长,提高幼儿园托位供给有效性。


中小学阶段,大力依托集团化办学,进行资源的错峰统筹,优化教育集团类型结构,积极扩大小、初、高一体化全学段教育集团比例,提高教育集团覆盖比率,探索建设学区内资源共享中心,改革资源要素支持方式,从支持单一学校建设向支持学区、集团资源建设转变,建立“法人统筹型”教育集团和城乡共同体或多法人联合体,强化集团内、学校间的资源要素无障碍流动。


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北京各区正在推行的教育集团和贯通式培养体系,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是在为日后学生人数快速下跌,提前做好准备。


06
学校关停潮
对家长可能是件好事?


不过,学校关闭潮也并非全是坏事。


有一组数据对比,可能会让人“欣慰”:2023年,全国普通本专科学校的招生总人数为1042.22万人;2023年,我国新出生人口却只有902万人。


两个数据一对比,有家长就推出这样的一份惊喜:如此一来,十几年后,孩子们上学可能也不用那么卷了,人人都可以上大学啦?


确实,学校关停潮,也不全是坏事,对于在2024年后读小学,2030年后上初中、2033年后上高中、2038年后上大学的孩子们来说,可以不用那么“卷”了。


学位宽松了,入学就会变很容易,过去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会出现明显缓解。师生比会有所提高,“小班制”指日可待,高悬头顶的“普职分流”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小,竞争态势有所缓和,家长和孩子就不用那么卷了,宽松教育和小班化教学或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来源|京城教育圈、大连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

小哈聊事
热门事件、通知,通告,公告,通报,警惕,注意,提醒,声明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