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刘医生!如果没有你上门为我鉴定的话,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近日,家住浏阳市北盛镇乌龙新村的76岁老人曹伟(化名)感激地说。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曹伟出门不便,儿子又长年在外打工,因此一直未申领残疾人证。浏阳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主任、肢体残疾评定专家刘道龙的上门服务,解了他的心中所急。
刘道龙认真询问老人的健康状况。受访者供图
“有的残疾人朋友因为行动受限、出行困难或年事已高,出门不方便,我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助他们。”2024年,利用节假日自驾上万公里,让浏阳400多名残疾人实现“零跑腿”办证,刘道龙与其团队的热心之举获得众多点赞。
利用节假日上门评残办证
“北盛镇乌龙新村两户,浏阳城区城东新村一户……”这几年,刘道龙在周末总是处于“奔跑”状态,上门进行残疾人等级鉴定工作,已经成为他的一种加班习惯。
家住乌龙新村的曹伟因脑干出血、小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等疾病,瘫痪在床,饮食起居全靠年过七旬的老伴照顾。前不久,村干部上门摸排的时候得知他还未办理残疾人证,建议申请认定残疾等级。鉴于他家情况,村干部联系了刘道龙,申请上门为其进行残疾鉴定。
一个周日,刘道龙和乌龙新村的民政专干鲁健一起来到曹伟家。一进门,刘道龙便热心地询问起了老人的健康状况,并对其身体状况进行了解,采集相关信息资料。在依据相关标准进行残疾评定的同时,刘道龙还指导家属如何进行日常护理。
在为残疾人做等级评定的同时,刘道龙还会指导其进行日常恢复护理。长沙晚报通讯员 欧阳稳江 摄
“检查鉴定做完后,资料也收齐了,符合重度残疾的评定标准。残疾证办理成功后,每月可以申请240元的补助,另外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也会有优惠……”做完鉴定,刘道龙耐心细致地向他们解答各种问题。
顾不上喝口茶,刘道龙又开车前往第二户家庭。今年60岁的黎言(化名)因20多年前的一场烫伤,导致右脚重伤,评定为肢体三级残疾,去年又遭遇车祸,导致左侧肩部和上肢严重骨折。由于老伴外出务工,平日只有家住附近的妹妹来帮忙照顾他。
“目前,他的左手功能丧失一半,右脚完全丧失了行动力,符合残疾等级升级的要求。”在对黎言的身体进行认真检查评估后,刘道龙表示他的残疾等级符合从三级变为重度残疾标准。
全年自驾一万多公里
“浏阳的乡镇,我都跑遍了,哪个村在哪个方位,我基本心中有数。”老家在安徽的刘道龙来到浏阳工作已近20年。10年前,他便开始尝试上门为残疾人进行评定鉴级等服务。
为了把国家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作为浏阳市残疾鉴定定点医疗机构,2021年1月,浏阳市人民医院在全国率先开展“互联网医院+上门评残服务”,让上门评残这项人性化的服务形成常态化机制。自此,刘道龙的工作更加忙碌。4年来,他累计为2000余人开展上门评残工作,真正做到了让评残“足不出户”,解决了残疾人的急难愁盼问题。
“2024年,我自驾了上万公里,上门为400多名残疾人办证。”聊及这几年的工作,刘道龙说,“一本残疾人证,承载着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帮一下,对他们也是一种慰藉。”
记者 | 颜开云 通讯员 欧阳稳江
编辑 | 李雨阳 二审 | 张丽祯 三审 | 王重浪
©文明长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