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益唐, “半生潦倒”的数学天才

教育   2024-07-05 11:40   重庆  

(图片摘自微信公众号)

——————


这样一个著名的华人数学家,他明日就要来做客虎溪大讲堂,讲述他对数学的执着与热爱。欢迎师生们7月6日下午2:30,到理科楼LA101,与他相遇!



张益唐,华裔数学家,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数学系终身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张益唐教授在1978至1982年期间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学习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又师从著名数学家、北京大学潘承彪教授攻读硕士学位,于1992年,他从美国普渡大学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从1999年开始,张益唐教授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数学系任助理教授、讲师十余年,后又在2016年接受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校长的邀请,开始在该校数学系任教。


 

(图片摘自澎湃新闻)




GREAT ACHIEVEMENTS

01

成就斐然

张益唐教授在数学领域奉献数十年,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就。2013年5月,他在孪生素数研究方面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的一个弱化形式。而后张益唐教授便把所有剩下的时间都留给了自己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从事的「大问题」: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作为广义黎曼猜想的「一种特殊并且可能比其弱得多的形式」,朗道-西格尔零点猜想的证明对于推动黎曼猜想有极大的意义,用他的同事、数论学家Stopple的话来说,如果张能对此作出证明,那么加上他的上一份成就,「在某种意义上,(其概率)就像是同一个人被闪电劈中两次。」


(图片摘自澎湃新闻)


——————




BE DOWN AND OUT

02

“潦倒半生”



过往40多年的学术生涯里,张益唐事实上只发表过3篇论文。张益唐教授有自己对数学的想法,他认为自己虽然有随时可以出成果的研究,但他不甘心于此,即使与当今学术圈讲究交流与碰撞,不断发表论文才能获得同行反馈,从而推动研究的主流相背,他依旧选择潜心研究 ,在这一领域做出属于自己的大成就。


(图片摘自澎湃新闻)

这一特立独行也成为张益唐教授八年漂泊的间接原因。从1991年博士毕业到1999年在新罕布什尔大学担任临时讲师,这之间的八年,张益唐与普渡大学的导师莫宗坚不欢而散,没有拿到推荐信,也没能找到一份可以接纳自己的教职,甚至在他的北大化学系校友在肯塔基州开的赛百味加盟店当过会计。


——————




HAPPINESS COMES AFTER SUFFERING

03

苦尽甘来

这八年,是孤独的八年,也是张益唐教授潜心沉淀的八年。


10多年后,坐在中科院的办公室里,《人物》记者问张益唐:「这个问题上如果你做了十几年,却没能成功,甚至世界上没有几个人知道你在做这个工作,那怎么办?」


「那才好呢,」张益唐说,「这样我就可以安静下来了。」


「想要重大突破,就要耐得住寂寞,甘冒风险,有可能一无所获。」这是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院长陈大岳说的话。事实证明,事在人为。2013年4月17日,张益唐在《数学年刊》发表《质数间的有界间隔》,证明了存在无穷多对质数间隙都小于7000万,从而在孪生素数猜想这一数论重大难题上取得重要突破。


(图片摘自微信公众号)



(图片摘自微信公众号)

张益唐教授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更难得的是,他也有与自己的野心相适配的能力。


张益唐教授选择了一条很难行走的路,但他数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事在人为,这四个字或许就是张益唐教授数十年人生的最好写照。




——END——

供稿 | 重庆大学理学部

重大虎溪
主要为师生提供校园服务、实用信息、校园美图、重大活动及讲座、教育等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