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号订单到底在哪里?”
他一遍遍寻找着柜台上
自己要送的外卖订单
却一无所获
尽管内心十分焦急
他仍拼命忍住开口询问的本能
这位外卖骑手
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袁哲
此刻,他正戴着耳塞隔绝声音
真实体验“无声骑手”的工作日常
一天,他发现自己的外卖订单
这件事让袁哲颇感触动
他很好奇这些“无声骑手”
如何克服沟通障碍完成任务?
他们还会面临怎样的难题?
要了解“无声骑手”的真实工作状态
还是得亲自体验才行
袁哲决定说干就干
他申请了骑手资格
戴上了隔音耳塞
规定自己在整个送餐过程中
不能说一句话
目的地在8.4公里开外
“当我听不到周边声音时
感觉很不安全、很不放心”
袁哲小心翼翼地骑车到店里
一顿比划,终于取到了外卖
袁哲在实践中真切感受到了
沟通障碍带来的不便
但也感受到了“无声骑手”们
工作的专心和认真
平台提供的各种数字化工具
提高了他们与消费者的
沟通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剖析
袁哲发现,“无声骑手”和普通骑手
在运单效率上的差距本身不大
而借助数字技术
能将差距缩小1/3
尤其在送达环节
时间差距从27秒缩短至16.7秒
每周配送订单平均增幅达7.3%
智能外呼的应用
也使听障骑手的沟通障碍降低38%
调研过程中,袁哲还发现
听障骑手可能在接收消息后
反应不够及时
因此他建议
通过更先进的通讯技术
与无障碍设计来减少沟通障碍
增强听障骑手
对消息提示的感知敏锐度
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如今,袁哲带领学生
继续进一步深入探索
如何运用数字化手段帮扶弱势群体
贴近社会的科研实践
也点燃了学生们的热情
围绕相关人群展开了更多研究
博士生竹晓楠说
“通过研究
我看到了社会对弱势群体的重视
多项政策和多种方法
让不少‘无声骑手’改善了工作与生活
这是我第一次如此直观和具体地
了解到社会上某一个弱势群体的
工作模式和生活现状
这样的科研十分有意义”
袁哲还带领本科学生们
开展罕见病治疗调研
走访健康机构
了解孤独症儿童关怀进展情况
他鼓励学生们从现实中找灵感
在调研中丰富经验、理解机制
进而去找到解决的方法与对策
研究项目结束后
同学们对于自己未来的科研道路
也有了更明晰的方向
袁哲很喜欢一句话
一项有温度的科研
可以让更多人关注这些特殊群体
而一点点技术的变化
都会帮助到很多人
袁哲说,他希望大家
以无私大爱为底色
用切实行动诠释担当
以专业智慧帮助弱势群体
用科技力量点亮他们的梦想
来源: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综合浙江大学、钱江晚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