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迈上新台阶

2025-01-19 17:46   云南  

    2024年,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六个春城”建设,一体推进“三大经济”,统筹实施工业强市、贸易富市、旅游兴市、金融活市,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市经济稳中向好迈上新台阶。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75.2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0%。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39.7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441.19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494.33亿元,增长4.0%。






农业经济平稳运行
农业现代化发展加速




    全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持续推动农业供给质量为主线,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做优做强高原特色农业,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64.8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9%。其中农业、林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389.79亿元、33.27亿元、8.02亿元、19.12亿元,分别增长4.6%、2.5%、3.1%、5.1%;牧业产值114.67亿元,下降3.4%。粮食产量实现六连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3.87万公顷,粮食产量110.20万吨,同比增长1.1%。高原特色农业质效提升。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同比增长3.9%,产量400.43万吨,增长4.9%;水果产量52.28万吨,增长6.7%。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高技术制造业贡献突出




    全市深入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转型提质、新兴产业迭代升级,新质生产力不断成长壮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分三大门类看,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5%,采矿业增长18.7%。分行业看,重点行业“五增二降”,烟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8.0%、46.0%、3.6%、6.1%,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个百分点;冶金工业降幅收窄,下降25.7%,延续年初以来的持续收窄态势;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1.7%。新兴产业发展提速。规模以上工业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8.7%,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62.3%,高于上年同期22.6个百分点;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增长6.4%。发展质效稳步提升。全年新增升规企业204户,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47.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7.7%,占比较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企业效益持续改善,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30.03亿元,同比持平。



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服务业发展动能增强




    全市服务业新动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整体规模不断壮大。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保持平稳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226.64亿元,同比增长9.4%。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64.3%和40.9%。



投资降幅持续收窄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




   全市大抓产业发展、大抓项目投资、大抓招商引资,着力扩大有效投资,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下降12.0%,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13.5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5%,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投资分别下降20.2%、15.8%。产业投资占比提高。产业投资同比下降1.7%,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5.2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39.5%,占比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1.9%,较前三季度回升7.7个百分点;文化投资增长15.0%。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26.3%,占比较上年提高4.7个百分点。交通投资同比增长5.9%,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16.4%,占比较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26.8%,占比较上年降低7.3个百分点。



市场消费逐步回暖
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




    全市着力扩大有效需求,积极推动“两新”政策落实落细,社会消费保持活力,城乡消费协调发展,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4.38亿元,同比增长1.7%。城乡市场协调发展。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412.41亿元,增长1.7%;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21.97亿元,增长2.0%。按消费类型分,商品零售额2965.59亿元,增长1.4%;餐饮收入668.80亿元,增长3.2%。大宗消费基本稳定。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0.8%,汽车类零售额降幅持续收窄,下降1.0%。“两新”政策落地显效。通讯器材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43.2%、38.1%,12月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67.7%,较11月份加快144.8个百分点。12月份汽车类商品零售增长14.1%,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58.0%。线上消费增势良好。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31.2%,占限上商品零售额的比重为14.6%。



财政收支保持稳定
金融存贷稳健运行




    全市财政运行平稳有序,民生支出力度加大,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得到有力保障。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547.22亿元,同比下降1.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843.02亿元,同比增长0.6%。重点领域支出保障有力。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0.7%,教育支出增长0.2%,住房保障支出增长29.6%,农林水支出增长12.3%,交通运输支出增长34.6%。金融业保持稳健态势,有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存贷款余额保持平稳,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含外资)人民币存款余额19282.91亿元,同比下降0.4%;贷款余额26262.48亿元,同比增长4.0%。



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
外向型经济发展加快




    全市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全面提升昆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全市进出口贸易保持增长,口岸经济发展壮大。全市货物进出口总额1534.20亿元,其中出口546.90亿元,进口987.30亿元。

    2024年,全市经济顶压前行、稳中向好、量质齐升,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持续提升。但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因素仍然存在,经济恢复向好基础仍需巩固。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全市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市委十二届八次全会和市两会精神,坚定不移保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的定力和执着,稳预期、强信心、增活力,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注:根据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制度和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23年昆明市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7984.79亿元。





信息来源:“昆明统计”微信公众号

编辑:杨   滔

一审:张思宇

二审:李玥其

终审:陈长亮



磨憨磨丁合作区
磨憨—磨丁合作区管委会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