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社交能力弱,父母该怎么做?

教育   2025-01-23 23:10   陕西  






有不少家长反映:


自己的孩子不知道怎样和小朋友一起玩,不和其他孩子互动,经常躲在角落里;


不愿意和别人分享玩具,不积极参加团体活动,融入不了其他小朋友的世界。


当孩子在人际关系和社交方面出现了问题,有不合群、畏惧人群、交往困难等表现时,该怎么办呢?


01

明晰问题,找到原因


首先要清晰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是否是因为自闭症、注意力缺陷导致的人际交往问题?


虽然有这一类障碍的孩子不多,但如果和同龄的儿童相比出现了长时间的差异,那么,最好还是将孩子带到专业机构进行排查。


第二,如果没有上述情况的发生,父母需要放下焦虑,避免给孩子贴上“不合群”或“内向”等标签。


无论是和小朋友一起玩耍,还是和他人沟通相处,孩子都需要家长慢慢引导和练习,才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相关技巧。



事实上,有很多因素都会导致孩子在交往相处上有困难。


第一种,天生气质因素。


有些孩子天生气质比较敏感,可能会在交往中显得内向腼腆,相对慢热一些。


第二种,缺乏安全感、分离焦虑等因素。


有些孩子不愿意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更喜欢呆在家长身边,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对分离产生了焦虑。


第三种,和过往不愉快的社交经历有关。


如果在以前的交往中有糟糕的经历,孩子很可能就会有防备心理,不愿意再和其他小朋友玩;


或者如果从前曾因无意过失,被大人严厉地斥责过,孩子也会有所顾虑。



无论哪种因素,父母都需要放慢脚步,给孩子一些时间,多给他们一些安全感,做出榜样和示范。


找到了问题所在后,该如何去做呢?


02

建立良好关系,学会放手


第一,给孩子真正的安全感。


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是和世界的关系,在和父母的相处中,他们获得的经验和力量变成了和外界相处的重要参考。


如果在亲子关系里,父母能给孩子无条件的接纳与爱、宽容与忍耐,孩子就会打心底里认为自己是可爱的,是重要的,是值得被爱的。


自尊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在人际关系中自然就会底气十足,阳光自信。


但如果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很糟糕,经常斥责,让孩子有了自卑感,不觉得自己可爱,他在人际关系中就会退缩,会有自我保护的倾向。


第二,在生活中要适度地放手。


多给孩子自己做主的机会,允许孩子说不,让他们获得一些掌控感。比如,可以让他自己决定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什么时候去玩等等。


多引导孩子自己做出选择,经常去肯定他,这样,孩子就会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去应对外在的世界、人际关系,他就能学会作出决定并表达理由。


社会交往的很多能力需要练习,父母要给孩子示范一些必要的社交能力和技巧。


例如,可以邀请一两个小朋友到家里玩,让他们慢慢熟起来。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他分解困难。



比如,引导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游戏,鼓励他参与,给出一些参与方式的示范。如此,孩子就会慢慢习得这样的方式。


但家长也要注意,不要过度地参与孩子的游戏,尽量让他们自己玩。并且,一定不要强迫孩子去融入他人,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


03

父母发挥榜样的力量


很多家长也会焦虑:孩子不愿意分享玩具怎么办?


【自私】是孩子心理发展的必经阶段,到了两岁左右,有了自我意识,就进入了物权意识的敏感期:这是我的东西,我拥有掌控权。


而【慷慨大方】则是后天养成的一种品质。


作为家长,该怎样教会孩子学会分享?


首先,发挥父母榜样的力量。家长可以在孩子面前适当地分享,他便会自然地吸收模仿。



其次,潜移默化地引导。利用节日、生日等时机,让孩子们交换礼物,通过这样的过程,让他们理解到:把自己的礼物分享出去后,可能会换来另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


慢慢地,孩子就会意识到交换、分享、赠送都是非常正面的情绪,而不是东西被人拿走后的不开心的感觉。


人际交往是孩子一生都要学习的功课,在他人生的起点上,尤其需要父母的支持。


只要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适时的练习、正确的示范,给他一定的推动和鼓舞,孩子就会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小朋友。


end


小学家校共育
小学家校共育,养出优秀孩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