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履新、央地交流,已成为政坛普遍现象。
作为干部管理工作的一项长期战略规划,干部交流在干部锻炼培养、领导班子结构优化、党风廉政建设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其中,省级党委“一把手”,即省委书记(直辖市市委书记、自治区党委书记)的交流任职情况尤为明显。
例如,全国31个省市区现任省级党委书记中,有10人为中央或国务院机构“空降”、有10人由外地省委书记跨省转任、有7人由外地省长跨省晋升,充分印证了中央选人用人“五湖四海”的明显特征。
自十八大以来,本地籍贯或长期在家乡工作的省级党委书记屈指可数。
“星宇知事”梳理发现,近些年也曾出现过主政家乡的省委书记。例如:
吴政隆是江苏南京人,1980年考入太原机械学院机械工程系,毕业后前往兵器工业部(后改组为机械电子工业部)工作,此后,他长期在国务院部门任职,也曾在重庆、山西工作多年。直到2016年,吴政隆时隔36年才回到家乡任职,先后任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省委书记等职。2022年12月,吴政隆不再担任江苏省委书记,他在离任感言中说,江苏是我的故乡,十分珍惜为家乡人民服务的宝贵机遇,努力交出让家乡人民满意的答卷。他还说,“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特别是勤劳善良淳朴的父老乡亲,是我永远的眷恋和牵挂。今后我无论身在何处、工作在什么岗位,我都会心系江苏、关注江苏、支持江苏,为家乡的发展鼓与呼、为家乡的进步高兴而自豪。”不同于吴政隆阔别多年回到家乡,谌贻琴是土生土长的贵州干部。
谌贻琴是贵州织金人,1978年,她考入贵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进入贵州省委党校工作,此后仕途从未离开过贵州。2018年1月,谌贻琴当选贵州省省长。2020年11月,她正式出任贵州省委书记,当时,她是全国31个省份中唯一一位女性省级党委书记。2022年12月,谌贻琴不再担任贵州省委书记,在当时的全省领导干部会议上,谌贻琴深情告别,“我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贵州的父老乡亲、好山好水养育了我。”与吴政隆、谌贻琴相比,许达哲的情况又有些特殊之处。虽然履历显示,许达哲是湖南浏阳人,但他的父母早年从湖南浏阳迁到江西南昌,在南昌洪都飞机制造厂工作,许达哲在南昌出生、成长。1984年,许达哲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后,进入当时的航天部任职,从此开启了他长达32年的航天生涯。2016年8月,许达哲“空降”湖南,后成为湖南省省长。2020年11月,任湖南省委书记,次年10月,他因为年龄原因,不再担任湖南省委书记。许达哲在离任感言中说,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是一块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红色土地。在这里为党工作、为人民服务,把报效祖国和建设家乡统一起来,是我毕生的荣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任官回避制度的国家。这一制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汉时期,并在后续的朝代中逐渐完善。任官回避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裙带关系滋生、抑制地方势力的盘根错节,并确保官员在任职期间能够公正地履行职责,不受人际关系的干扰。在中国古代,由于路途遥远,交通通信不便,官员去异地任职,确实会使得给家里人办事变得困难。所以,回避制度在古代是有一定效果的。但现在交通和通信都极为方便,无论是两地往来还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打招呼”都是比较容易的。有的官员就是通过“打招呼”这种方式来互相提拔、重用对方的人,所以即使回避,也可能满足官员的私利。进入新时代,根据2019年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一些“成长地”的回避原则,比如:“领导干部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县(市)党委和政府以及纪委监委、组织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主要领导成员,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地担任市(地、盟)党委和政府以及纪委监委、组织部门、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主要领导成员。”
“星宇知事”观察到,《条例》未对省一级党政主要领导作出明确的交流回避规定。或许,省级领导并不完全排斥“本地”。例如,现任河南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凯(河南洛阳人),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三位河南籍的河南省长,前两位是吴芝圃(1949-1962年)和段君毅(1978-1979年)。值得提及的是,根据《条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要原则。“五湖四海”有助于打破地区界限和权力界限,但执行的最重要的标准应该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因此,在省级常委班子尤其是“一把手”的配备上,只要“德才”突出的,也可以不拘一格。此外,领导干部对待职务调整时,经常听到的是“完全拥护、坚决服从”。作为党员干部,服从组织安排是最基本的要求。强化组织观念、严守组织纪律,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质。来源: 星宇知事综合学习小组、上观新闻、江西政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