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回家!

旅行   2025-01-22 17:04   河南  

---看“鉴”隋唐---


长河浩荡,在岁月的浸染下,我们看见过去、现在和未来。隋唐洛阳城所呈现的不仅是隋唐时期一个时代的真实印证和文化的载体,更凝聚了洛阳文旅发展的缩影。

讲好“隋唐故事”,打好“盛世隋唐”牌。隋唐洛阳城开设【看“”隋唐】专栏,挖掘传统历史文化及现代传承,带你慢慢体会,细细品味……




今天开始,回家!



今天,腊月二十三是北方传统的“小年”。

洛阳的年,从小年当天正式开始进入春节气氛。南北方小年日期不同,腊月二十三这天,才是秦岭-淮河以北的洛阳的小年。

无论身在何方,到了春节,人们都会尽力赶回家中与亲人团聚,共度春节。

然而在古代,没有高铁、飞机,往返不便,远方的人回家过年耗时颇多,所以春节假期通常比其他节假日长一些。

当然,也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美好假期,总有些人春节也要加班。


古代称春节为岁首,其起源与先民们对自然的感受和对时间的意识有关。

△往期活动资料图

根据史料记载,早在八千年前,中国就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生产。农业生产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通过掌握季节变化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是保障农业收成和基本生存的必然需求,专为农业生产服务的节气由此产生。而作为一个新生产周期开始的“岁首”,历来最受重视。

△往期活动资料图






不过,一年的“岁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史记》中记载:“夏正以正月,殷正以十二月,周正以十一月。”这意味着,至少在夏、商、周三代,“正月初一”的时间是在变化中,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么固定。







作为中国最早的历法,夏历较准确地反映了天象变化的客观规律,这说明彼时已形成“年”的概念。年”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周朝,到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至今。

△张怡熙 摄



你知道吗?在古代,春节也是法定节假日!

△往期活动资料图

隋唐春节,称为元日、岁日、元正。元日是新春的节日,“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卢照邻《元日述怀》)

春节从唐代开始成为政府法定假日,唐开元年间《假宁令》规定,元日、冬至各给假七日。每逢元日,朝廷都要举行早朝大典,庆贺新年。

△往期活动资料图






“每岁正旦晓漏已前,宰相、三司使、大金吾,皆以桦烛百炬拥马,方布象城,谓之火城。”由于早朝官员灯烛的繁盛,都城犹如“火城”。中书门下率文武百僚拜表称庆,由内臣宣答。地方诸道贺表,由礼部员外郎接受,取其中官阶最高人的贺表一通跪读进贺。






不过,唐朝的春节假期是围绕着大年初一前后放3天假,也就是腊月二十八至正月初四。网友:原来古人也有“春节黄金周”!

△往期活动资料图

而宋朝,基本沿用了唐朝春节放7天假的做法。不同的是,宋朝的春节包括忙年、过年、闹年三个时段,由于元宵也是“年”的一部分,一度也曾放假。



唐宋时期,在朝为官的洛阳“上班族”,一年有一百多天假期,春节、元宵节都有小长假。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人没办法回家过年。

△往期活动资料图

原因很简单:不是赶不上马车,也不是付不起盘缠,只为要陪皇帝过年。






古时候,春节不叫春节,而是叫“元旦”,或者“元日”“元正”。中国古时用农历纪日,在古人的概念里,农历正月初一才是“元旦”。






洛阳是唐代东都。正月初一,京城的高官及地方州府“一把手”必须入宫参加大朝会,给皇帝拜年,陪吃,陪喝,陪玩,散会之后才能安排私人事务。

△往期活动资料图

家在外地的京官,赶着大年初一去给皇帝拜年,掐头去尾,自然也就没有充足的时间往返故乡探亲。

家在京城的官员也不得闲。唐代的皇宫在洛河北边,朝臣们大都住在洛河南边。大年初一,天还没亮,洛阳城里天寒地冻,大伙儿就得从热乎乎的被窝里爬起来,穿戴整齐,顶风冒雪,渡河过桥往皇宫赶,参加“元日大朝会”。

△往期活动资料图

元日大朝会规模盛大,极为隆重,皇帝要接受群臣及各国来使的礼贺。文武百官入宫之后,各就各位,恭恭敬敬,再三朝拜,按礼节走完一整套流程,三呼万岁,方得解脱,比平日上班还累。

//

△往期活动资料图


年已至,街头巷尾的红灯笼悄然点亮,熟悉的年味儿在空气中慢慢酝酿,愈渐浓郁。

今年春节,洛阳多项精彩活动即将上线,元日宫宴、神都狂欢、天门降雪、非遗巡演、民俗演出……保证让你目不暇接,沉浸式感受神都的热闹年味。(点此查看活动详情)

人间四季流转,江湖烟火依旧,一年又过去了。唐小美提前祝您春节快乐,欢迎回家~




本文创作团队

图片丨牛林林、张怡熙、邂逅隋唐、洛报集团

来源丨洛阳日报首席记者 李砺瑾、洛报融媒·洛阳网记者 张丽娜 实习生 刘如画儿、央视一套、文史专报

编辑丨刘一丹

审核丨赵耀辉 刘青

统筹丨梁楠楠

监制丨孙亚琼





隋唐洛阳城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官方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