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天零时起,市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启动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Ⅲ级应急响应。我们生态环境部门也立即启动了应急预案,落实应急减排和管控要求……”腊月二十四一早,大洼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队队长冯彪习惯性拿起手机,先查看辖区各项污染物参数等数据信息,在和同事们分析数据、商讨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后,便在大洼生态环境分局局长苏晔带领下直奔盘锦圣宏热力有限公司等企业,查看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措施落实情况。
在盘锦圣宏热力有限公司总控室内,气象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实时播放着当地的天气情况,工作人员通过相关环保智能化系统24小时监测着除尘、脱硫运行参数变化。当日,天空不算清澈,厂区内的“大烟囱”正向天空喷射着股股白烟。冯彪解释说:“白色烟气其实是水蒸气!‘大烟囱’是套脱硫装置,其作为重要环保装置让烟气脱硫能力明显增强,也让企业实现了锅炉烟气二氧化硫指标超低排放。”盘锦圣宏热力有限公司安全环保副总经理张铁君也笑着说:“按照行业生态环保新要求,今年企业将继续更新环保设施。到那时,供热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指标将进一步降低,再为辖区绿色发展献一份力。”
检查中,苏晔一边询问企业相关负责人春节期间应急值班值守安排等情况,一边叮嘱企业要落实落细重污染天气管控要求,加强对生产设备和污染防治设施的维护,确保稳定运行。近期,气温回暖,湿度升高,为避免空气质量出现恶化,大洼生态环境分局按照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相关工作要求早已提前部署,启动了大气污染紧急管控措施,开展了秸秆限烧、冥币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管控等行动。今年1月份前三周,大洼区平均空气环境质量排名全市第一,PM2.5浓度为32.7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19天,达标比率为90.5%。这份“蓝天成绩单”恰恰体现了苏晔和同事们“优良天数一天一天抢,细颗粒物一微克一微克抠”的工作标准。苏晔和同事们心中都有一本环保账、安全账,他们经常用微信提前告知企业环境保护工作注意事项,提升环境风险防范意识。企业相关负责人评价道:“与其说他们是环境监管执法人员,不如说他们是企业的‘环境保健医生’,时刻为我们‘把脉问诊’,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执法人员的工作温度。”
同一日,在大洼区田家街道一处小区附近,大洼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队队员宋佳斌正熟练地操作着无人机进行“空中巡查”。有时,他们会与公安部门联合行动,通过查看警务车里无人机传回的实时画面,在线准确研判有无环境违法行为。他说,在没有使用无人机时,他们都是采取车巡或步巡的方式。这一新型巡查方式有效弥补了常规巡查在视野和空间上的局限性,确保大气污染防治巡查区域无死角。
科技赋能环境监管也让分管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大洼生态环境分局班子成员、大洼生态环境保护分中心主任郭忠军感触颇多。在这条战线上工作了30年的郭忠军,手机上有个每天必查看的APP——盘锦生态环境监管。平台将大气监测国控站点、省控站点、企业污染源等在线监测数据整合,每五分钟更新一次,可以实时查看污染地图、污染点位、重点污染区域等环境动态信息。执法人员通过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数据,可以精准锁定污染源头,发现扩散趋势,准确分析污染物迁移过程,再通过开展巡查行动,科学有效进行环境监管。
夜幕下,大洼生态环境分局值守人员常常要奔赴辖区重点管控区域加强巡查,查找污染源。大洼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大队副队长孙成海说,这段时间他们主要针对不文明祭祀和违规燃放烟花爆竹等行为开展宣传,呼吁大家争做文明祭祀的示范者,疏导祭祀市民到有专用焚烧桶点位进行祭祀,并在规定时段、地段燃放烟花爆竹。春节假期他们也将坚守在岗位上,主要针对工业污染源是否达标排放和秸秆焚烧管控开展夜查。近年来,他感到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希望通过环保人和市民的共同努力,让美丽清新的“天空蓝”能停留得更长久,展现出不一样的绿色文明新年景。
转载请注明:来源盘锦发布
记者:王叶溪 王克威
编辑:吴子冰
校对:王宝芹
责编:高飞
主编:张利利
监制: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