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摄影团体简介
2,第一期摄影项目 《柠檬水》 的分享
3,为什么是“摄影团体”?
大家好。我是刘昊晖,非常感谢胡大和蚂蚁摄影的邀请,今天由我,代表我们的摄影团体“柠檬水俱乐部”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团体的第一期同名项目“柠檬水”。同时也稍微聊一聊作为一个摄影团体的创作体验。
项目/摄影团体简介
首先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刘昊晖,来自福州,之前是从事计算机,通讯方便的工作,后来转行学习了纪实摄影,现在在伦敦艺术大学读博士、同时也担任教学和暗房的工作。以后希望有机会也能分享一些暗房、计算摄影或者高校摄影专业相关的内容。
下面回到柠檬水这个团体上,我们这个团体一共由四个人组成,也就是高皓庭,阮文豪,杨帆以及我。我们四个有着不同的职业背景。我们当初认识的时候其实就是抱着对摄影和相机的喜爱,本着交流器材、以及组团一起出去扫街拍照的目的创了一个小群。平常一起外出拍照的时候也会谈论一些摄影的见解啊,分享一些最近看到的作品啊之类的。然后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原因我们当然也对应地把这种讨论延续到了网络上。
从我们团队的喜好以及所谓“摄影风格”方面来说呢,其实大家的风格也还在摸索当中,喜好和审美处于一种,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也可以互相理解的状态。
平常就是有机会见面的时候就一起约着见面吃饭或者出门拍照。直到今年五月份的时候,我自己做了一个项目,叫做《起风的秘笈》(稍后有时间的话我也可以分享给大家)。然后在这个我的个人项目完成了以后,大家在这个四个人的微信群里萌生了一个一起做一点事情的想法。
然后我就提出了”柠檬水“这个概念。这要追溯到一年前,我以为一些生活中别的琐事感觉每天很苦闷,后来就强迫自己在外出的途中多拍点照片来分散一下注意力,平复一下心情。用高端一点的话说,就是用摄影来对抗生活的压力。我就想起一句外国的谚语“当生活给你酸柠檬,你可以用它来做柠檬水。”简单来说就是苦中作乐,与无聊的,苦闷的生活做对抗的一个摄影项目。后来大家也很喜欢这个想法,我们就用“柠檬水”来做这个团体的名称,也用这个做了同名的第一期主题。先以一个比较开放题材的同名专辑做起。
首先呢我们是先定了这个题目,然后给大家一定的时间整理、拍摄和提交汇总照片,下面请允许我给大家分享,收到了大家的投稿以后,我第一人称的整理照片的思路。抛砖引玉。希望能帮到大家。
第一期摄影项目 《柠檬水》 的分享
福州是一个,嗯,怎么说呢,算是一个沿海城市吧,但是市中心其实离海边还有一段距离,也许正是有着这种奇怪的距离感,我们经常喜欢去海边拍照。因为既没有那种离得太近,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麻木,也没有那种跋山涉水的高昂代价。所以在一起出行拍照的时候我们很经常选择海边。那么这次大家汇总的照片里面也有很多海边和水边的照片。与此相对应的是,从编排的策略上来说,我一开始是使用一个简单粗暴的,从水边到城市里的顺序。
因为这个“柠檬水”这个主题是相对开放的,那么在这种主题下如果不设置一点这种暗中的顺序,选片和编排将会变得很发散,把照片凑在一起的时候也会很乱,所以我在看过了所有的投稿照片以后,从投稿中提炼了这个顺序。
我也会选择照片里有一些相同元素或者能相互关联的元素,然后把两张照片并排排列。可以丰富整个项目的线索,阅读起来也多了一些轻松幽默的成分。
后面的照片开始从海边逐渐转到城市,另一条暗线也开始越来越明显,那就是从童真转到成熟世故。
下面是成员杨帆的一段话:
当我坐在屏幕前翻看照片,当初拍下这些画面时的
情绪再次涌上心头。
很多时候,我并不能用文字准确描述是什么吸引我
按下快门,有些情绪说不清、道不明。但转念一想,
如果能用文字表达,也就没有拍下的必要了。
拍照就是这般收集情绪的过程,令人沉溺。
——杨帆
照片童真的隐喻在这里达到了顶峰,随后的照片依照视觉相似的线索继续下去,但是感情基调开始向成熟,乃至稍微阴暗的方向转去。
同时阮文豪在这里说:
我觉得拍照是个很治愈的过程,
这是我用来抵御无聊生活的方式。
我喜欢每天拿着相机,
行走在街头,
随时准备着,
狙击下一个瞬间。
——阮文豪
到这张照片为止,自然的,有生命的,有机物开始被城市里的,诸如钢筋水泥,玻璃塑料等无机物取代。照片的主题从一个童真到成熟转到了城市里的景观化。玻璃窗像是一个监狱锁住了工服。
喷在墙上的涂鸦花,从瓷砖上平铺的散沙上面长起来:
这里还是依据视觉元素,用水泥瓷砖,以及平铺密集的人类痕迹,暗中夹杂了城市化,景观化等问题。
然后这一段在这张非常明显的,被电线划分的天空的意象中结束。
我们可以简单解读为自由被划分和肢解了,但是有时候这样直接的解读并不是我们摄影的本意。
然后新的一段内容在高皓庭的文字中升华。坐在水边的三个少年与大酒店的三个座椅并置,暗示了从青春到“见世面,混酒局”的一个转变。
“我最近经常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奥特曼碟片,翻烂的龙珠漫画书以及仔细拼装的高达模型。小时候从家到学校有无数条小路,我记得途中经过的每一家店,每一棵树和每
一条河。一放学我就跑回大院和发小玩在一块,童年的快乐总是很简单,我们捡起一个石头就能玩上半天,为哪块石头的纹路更稀有而争执。每每回忆起童年的快乐瞬间,都能给我枯燥挣扎的成人生活带来很多慰藉。
那时候没有ddl,没有kpi,没有压力,也不会被生活推着往前走,童年的我对一切充满好奇。但很遗憾童年一去不复返,成年人的生活充满了难以言说的压力与无奈。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摄影,它让我得以重新触碰童年。无论是飘落的残叶,鱼缸里的佛像;抑或是身着豹纹图案的阿婆,海边依偎的情侣,对我来说都很有趣。
通过自己的五感体验世界,找到平凡生活中的乐趣,凝视它,欣赏它,记录它,这就是所谓的“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吧。
大家常说生活在别处,我们当然可以去别处,但我们也要过好此处,无论是不是通过摄影。”
——高皓庭
然后接下来的这两张图,我把人物的照片截得很小,又与建筑物并置,先是表现他面对生活的无力,后面又暗指他对普通日常生活的挑战。
这里是一些关于谋生,工作,吃饭,喝酒,通勤,拘禁,监控的隐喻。
然后的这几张照片,我回到了水的元素,但并不是海边,而是用水族馆,鱼缸,体现一种被拘禁,被观看,被用来娱乐的情绪。
最后在结尾幽默一下,鞭策我们自己,禁止停车,要坚持创作,也要坚持思考,尽量在自己之前的摄影作品基础上有所突破,不要停在舒适区。
那么我在这里总结了一下编排的这个线索,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种思路,如果不喜欢的,那就纯当我在编瞎话,毕竟大家的创作方式不同,只是说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各位朋友们有些许启发。
所以遍观整个项目,可以看到有两条明显的线索以及一条暗线。
两条明显的线索是:
1,地点的变换,从海边到绿色植物,有机物,再到城市中钢筋水泥,再到一些关于人和社会的讨论,最后回到水,但是并不是大海边的自由的水,而是水族馆,鱼缸的,能使之免于脱水而死,但是是一种禁锢的水。
2,相似元素的串联。实话实说,有的时候我觉得这是一种,怎么说呢,不太【高级】的串联方式。好像是单纯的一种视觉游戏,自我批判的角度看来,感觉有点,讨巧而徒有其表,但是没有内核关联的感觉。但是我不得不承认,在串联一部分照片的时候,我不得不使用这样的方式。而且《柠檬水》这样的一个项目,在我看来,也并不是一个类似于说明文,或者科学论文一样的,需要环环紧扣,逻辑极其缜密的一个项目。我后来也发现自己不必沉迷于某一种所谓的“手法高低”,找到合适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那么另一条暗线,在上文中也有提到,就是从海边的天真氛围、意象,逐渐过渡到绿色植物,到钢筋水泥的城市,到不满于现状的青年,到和朋友们从看海成长到推杯换盏,到在写字楼谋生,到铁丝网,到塑料饭盒、啤酒瓶盖。最后再回到这个鱼缸和水族馆的水缸中的,被禁锢的水。
我尽量以一种比较直接的语言来分享我整个的想法和流程,我也不希望给这样的一个简单纯朴项目加太多的所谓黑话和术语。但是呢毕竟摄影与文字是不同的媒介,这样的分享不免会有点像语文考试的里面诗歌鉴赏一样,试图把照片完全解析成文字。我前面说的这些解析呢,我个人的想法是一个主打大家互相学习的分享,所以有的时候可能显得有些粗糙。我想说的就是但是摄影本身是有自身这个媒介的特殊性的,希望大家还是以观看照片的视觉体验为主。
这个就是我拿到了全部汇总的照片以后,选片和串联的思路。那后面的时间我来分享一下这个组成“摄影团体”的体验。
为什么是“摄影团体”?
首先,摄影团体与个人并不是对立的,我们组合在一起做了柠檬水这个长期项目,但是也可能有别的个人项目在做,这个组合并不是一种束缚,一种绑定。
我对它的定位呢?就是一群,不够满足自己所谓“爱好者”现状的摄影师,想要更加认真一点对待自己的作品的朋友。
1,一起做一件事情更有意思。
2,督促自己,虽然这个合作的宗旨并不是竞争和时间压力,但是无形之中,潜意识里会让自己从时间、作品深度,和作品质量的角度更加认真地对待摄影。
3,合作的氛围,当然通过交流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批评,交流想法,经常可以有所启发。
4,各司其职,比如说设计、编辑、策划、文案、运营、推广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擅长的事情,通过组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扬长避短。
在我问他们,为什么是“摄影团体”的时候,他们提到一句话,就是这“不单纯是拍照的事。”,摄影里面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吧。
谢谢大家。
《柠檬水》
期数:第1期
作者(按字母顺序排序):
高皓庭、刘昊晖、阮文豪、杨帆
装帧:新伯爵270g、120g艺术纸(封面+内页)
尺寸:285mm*210mm*10mm
页数:64页(含图片44张)
定价:58元
购买请加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