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停育两个月了,生出来可能是个畸形。”
2019年2月,山西临县的薛晓芳怀孕9个月时,第一次踏进医院做产前检查。检查结果如晴天霹雳,让她和家人陷入深深的恐慌。
医生明确建议终止妊娠,但薛晓芳和家人坚持生下这个孩子,而这场“赌命”式的选择,最终让一家人陷入无尽的悔恨与煎熬。
薛晓芳一家是典型的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文化水平不高。
2018年,她怀上了二胎。由于头胎是女儿,全家对这个未出生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能有一个“传宗接代”的男孩。
第一胎生得顺利,这让薛晓芳对产检的重要性掉以轻心。
她觉得怀孕产检不过是“走个过场”,为了省钱,每隔两个月才去医院检查一次。然而这种侥幸心理,最终埋下了悲剧的种子。
2019年2月,怀孕9个月的她再次前往医院做检查,却得到了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结果:
“孩子已经停育两个月,羊水严重不足,脑室增宽,心率不稳。”
医生明确表示,这种情况下,胎儿即使出生,也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健康问题,包括畸形、智力障碍或其他不可逆的损伤,建议立刻终止妊娠。
面对医生的建议,薛晓芳没有立刻答应。她回家与丈夫和父母商量,家人最终选择冒险。
“再难也要生下来,可能是个男孩,咱家就靠他了。”这种传统观念成为他们坚持的理由。
2019年2月23日,薛晓芳在医院接受了剖腹产手术。手术过程中,她满怀期待地问医生:“孩子没事吧?”
医生的回答却不乐观:“孩子全身有斑点,情况还不稳定,需要送新生儿科观察。”
经过一系列检查,医生告诉家属:“孩子心跳正常,其他指标暂时没有问题。”
这句话成了一颗定心丸,全家人松了口气。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薛浩毅”,寓意“坚强勇敢”。
虽然孩子出生时没有明显异常,但早产的阴影始终笼罩着这个家庭。浩毅在出生后一周被送进保温箱,直到情况稳定才回家。
起初,家人将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的成长上。薛晓芳尤其宠爱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用在照顾他身上。
然而,当浩毅逐渐长大,异常却逐渐显现。他从不回应“爸爸妈妈”的呼唤,对突然的声音也毫无反应。
家人开始怀疑,但又自我安慰:“孩子可能发育得慢,长大就好了。”
直到2021年5月,浩毅已经两岁零三个月,仍然没有开口说话。薛晓芳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带着孩子去了山西省儿童医院。
医院的检查结果如同一记重锤:浩毅患有双耳极重度耳聋,需要植入人工耳蜗,这是他唯一“听见世界”的希望。
然而,这项手术的费用高达30万元,加上术后的康复训练,总共需要50万元。
对于一个靠丈夫跑网约车为生的普通农村家庭来说,这笔费用无疑是天文数字。他们开始四处借钱,但凑到的钱依旧杯水车薪。
走投无路之下,薛晓芳夫妻通过网络平台发起求助,向社会寻求帮助。陌生人的善意让他们感到一丝温暖。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凑齐了手术费。
2021年6月,浩毅被推进手术室,几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一个月后,人工耳蜗被成功启动,当浩毅第一次听见声音时,他瞪大眼睛的表情成了全家人心中最难忘的瞬间。
尽管浩毅终于能“听见世界”,但他的语言发育依旧落后,家庭经济也因此陷入困境。这一切都源于当初对产检的忽视。
薛晓芳后来回忆起那段经历,满是后悔:“如果早产检,孩子也许不会遭这么多罪,我们一家人也不用承受这么大的压力。”
通过这场经历,薛晓芳也明白了一个道理:产检不是可有可无的“流程”,而是对母婴健康最基本的保障。
希望这个故事能让更多人意识到产检的重要性,不要因为一时的侥幸而让生命和家庭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
健康,不仅是对孩子的负责,更是对家庭的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