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顾:
夏桂成,国医大师,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妇科临床与教学工作,提出“经间期学说”“月经周期节律调节法”“心-肾-子宫轴”等学术观点,对于妇科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就夏桂成临床经验及相关验案,介绍如下,以飨同仁。
▲夏桂成 国医大师(1932-)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谓漏下,是月经周期、经期、经量严重紊乱的一种疾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临证经验
急则塞流,不唯止血 《丹溪心法附余》中提出治崩三大原则:塞流、澄源、复旧,即“治崩次第,初用止血以塞其流,中用清热凉血以澄其源,末用补血以还其旧”。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原则指导下灵活选用,夏桂成认为,出血量较大时应首重止血,却不唯止血。围绝经期崩漏应首先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先行诊刮以明确诊断;出血时间较长,应考虑夹有血瘀,则需化瘀止血,常选方加味失笑散(药用炒当归、赤芍、制香附、五灵脂、炒蒲黄、益母草),用于瘀阻冲任,新血难归之月经淋沥不尽;偏阴血虚者,则需滋阴止血,补益肝肾,方选加减二至地黄汤(药用女贞子、墨旱莲、大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牡丹皮炭、茯苓等)合加味失笑散,补而不滞,滋而不腻,止血而不留瘀。
调周立论,分期论治 崩漏血止后应重在调周论治。夏桂成创造性的提出“经间期学说”,完善了妇科周期理论,将女性月经周期具体分为行经期、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4期。行经期重在活血调经,方选五味调经汤加减(当归、丹参、赤芍、五灵脂、桃仁、红花、益母草、艾叶等);经后期重在滋阴养血,方选二甲地黄汤加减(制龟板、炙鳖甲、淮山药、山萸肉、熟地黄、赤白芍、茯苓、丹参等);经间期重在重阴转阳,方选补肾促排卵汤加减(丹参、赤白芍、淮山药、山萸肉、茯苓、川断、菟丝子、制香附、五灵脂等);经前期重在补肾助阳,方选毓麟珠加减(炒当归、赤白芍、淮山药、山萸肉、紫丹参、菟丝子、鹿角霜、生山楂、茯苓等)。
大整体观,心(脑)为主导 夏桂成从《周易》阴阳消长转化观点出发,根据女性生殖生理轴的圆运动生物钟节律,提出心(脑)-肾-子宫轴调节轴,并将其运用于临床,取得显著疗效。长期临床观察,当问及患者二便情况时,多有偏稀,或先干后稀,或有腹胀、失气频等症状,提示有肝郁或脾虚,常用党参、白术、荆芥等健脾疏肝之品。故夏桂成又提出“心(脑)-肾-肝-脾-子宫轴”,认为调整女性周期节律应从大整体观调治,并以心为主导。“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肾”这个脏腑不动,“肾主静”,靠心气推动。故夏桂成认为,临床中单纯的肾阴虚、肾阳虚是不存在的,肾虚必然兼夹心虚,如心肾阳虚,心肾阴虚。夏桂成认为“心不静,则肾不实”,因此在运用大整体观念时,必须将心放在首位。
典型医案
患者,女,时年44岁,2018年5月31日初诊:因“月经淋漓不净2个月”就诊。现患者末次月经2018年4月3日,持续至今未净,量时多时少,色深红,无痛经,量多时有大血块。13岁初潮,7/26天,量中,色暗红,无痛经。2017年1月因“经行未净”行诊刮术,病理示增生期子宫内膜,诊刮后阴道流血持续未净,口服3个周期避孕药方调治。刻下:月经已淋漓2个月,量不多,色深红,无血块,无腰酸及腹痛,大便易稀溏,夜寐欠佳,易醒,醒后难入眠,焦虑,易烦躁。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2018年5月30日B超:内膜1.4cm,子宫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脾肾两虚、心肾不交、瘀血内阻型)崩漏(西医称为子宫异常出血)。
病机分析:水不涵木,肝郁化火,迫血妄行。
治法:清心健脾,化瘀固冲。
清心健脾汤合加味失笑散:钩藤(后下)10g,莲子心3g,炒白术15g,潞党参10g,广木香6g,砂仁(后下)3g,青龙齿(先煎)10g,莲子肉10g,炒蒲黄(包煎)10g,黑当归10g,炒五灵脂(包煎)10g,血余炭10g,大蓟、小蓟各10g,制苍术10g,地榆炭10g,马齿苋15g。12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嘱夜寐不宜迟,注意心情调摄。
6月11日二诊:药后2天(6月3日)出血止,6月9日又现少许深褐色分泌物,现转少许粉红色,自觉疲劳感。按经后期论治,予清心健脾汤:钩藤(后下)10g,莲子心3g,黄连3g,青龙齿(先煎)10g,党参15g,炒白术10g,广陈皮6g,广木香6g,菟丝子10g,砂仁(后下)3g,白芍10g,山萸肉9g,川断10g,炒酸枣仁20g,生地榆10g,生黄芪10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后继予经前期论治,补天种玉丹合钩藤汤:丹参10g,赤芍、白芍各10g,淮山药10g,山萸肉9g,川断10g,茯苓、茯神各10g,杜仲10g,巴戟天9g,鹿茸片(另煎)6g,广木香6g,炒白术10g,生黄芪10g,钩藤(后下)10g,莲子心3g,合欢皮10g,炒酸枣仁20g,太子参15g。12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6月28日三诊:阴道无流血,已净2周,基础体温(BBT)单相,似有体温上升,见少许拉丝状带下,小腹冷感,尿频,寐易醒,大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继续经前期论治,补天种玉丹合加味失笑散加减,佐以少许清心之品:黑当归10g,赤芍、白芍各10g,茯苓、茯神各10g,炒川断10g,菟丝子10g,杜仲15g,鹿茸片(另煎)6g,鹿血晶(另服)1g,山萸肉9g,紫石英(先煎)10g,太子参15g,炒五灵脂(包煎)10g,钩藤(后下)10g,莲子心3g,炒酸枣仁10g,合欢皮10g。12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继予经期方:制苍术10g,制香附10g,生山楂10g,丹参10g,赤芍10g,川牛膝10g,泽兰叶10g,益母草15g,肉桂(后下)6g,红花6g,广木香6g,茯苓10g。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如此调治数月,重在清心健脾,兼有化瘀止血,周期渐恢复正常,BBT恢复双相。2019年1月31日复诊,月经周期第19天,无阴道出血,妇科B超提示子宫内膜0.7cm。本例患者月经淋漓不尽,带下偏少,伴有寐差,焦虑,心(脑)的问题较为关键。目前仍在中药调治巩固中。
按:本案患者年逾四十,卵巢功能退化,以“月经淋漓不净2月余”就诊,属围绝经期崩漏。围绝经期心理容易波动,体质下降,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苔、脉象,认为其属脾肾两虚,心肾不交,瘀血内阻。既往曾行诊刮,已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来诊时正值漏下不止,病程日久,治疗上主要在于清心安神、健运脾胃、化瘀固冲,选方清心健脾汤合加味失笑散加减。待血止后,重在调周治疗,平衡阴阳,以期恢复正常月经周期。如此调治,患者渐愈。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还没跟师的中医爱好者们
欢迎来咨询下方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