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WTT法兰克福冠军赛中,一些球迷可能未曾注意到的一项变化,却与近期乒坛的改革措施息息相关。这一变化反映了现代乒乓球赛场上教练角色的逐步变化,尤其是在球员、教练和团队之间的互动模式上。
点击关注看更多精彩
申裕斌与朱世赫:新组合引发的思考
韩国女乒选手申裕斌在赛后提到一位新“教练”的加入,她表示:“传奇球员朱世赫教练第一次坐上了我的教练席,我真的很希望能够在他的帮助下取得好成绩。”虽然朱世赫已在8月31日辞去了韩国男乒队主教练的职务,转而担任大韩航空俱乐部的教练,但这一现象还是让球迷们为之一振。朱世赫在国家队已没有明确职务,却依然通过个人经验和影响力,为申裕斌提供了临场指导,这种场外指导的形式也引发了不少关于教练角色的讨论。
事实上,朱世赫的举动并不是个例。在乒乓球比赛中,场外指导并不总是由国家队主教练来执行,有时甚至由运动员的亲友或队友代替。在法兰克福冠军赛期间,瑞典选手莫雷加德的场外指导依然是佩尔森,尽管佩尔森在9月已宣布辞去瑞典乒乓球教练职务,并且在北京大满贯赛结束后正式告别。
场外指导:球员背后的无形支持
场外指导,这一看似简单的角色,其实在竞技体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球员在比赛中的每一个决策、每一次失误,都可能受到场外指导的影响。从庄智渊依赖母亲作为场外指导,到张本智和与父亲的互动,再到国乒一些球员之间相互担任场外指导的现象,这种多样化的指导方式,实际上体现了教练与运动员之间灵活且个性化的合作关系。
例如,在不久前的澳门冠军赛上,朱雨玲就邀请了国乒男队前教练吴敬平担任场外指导,这样的安排无疑为她带来了更多的支持和信心。而在一些年轻选手的比赛中,甚至出现了如樊振东为王皓提供场外指导的情况,强调了队员间的互帮互助与团队精神。
场外指导的角色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这与近年来乒坛的一些制度性变化密切相关。例如,WTT赛事的改革,尤其是2025年新赛季的安排,将大大增加运动员的参赛频率,这对教练员的工作内容和压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年WTT改革:赛事增多,教练压力加大
2024年11月4日,WTT正式公布了2025赛季的改革方案,计划在新赛季增加四站大满贯赛和六站冠军赛,并大幅提高赛事奖金。此外,赛事结构和比赛形式的调整,也使得教练员的任务更加繁重。比如,年终赛将取消双打项目,转而增加混双比赛,参赛选手将基于WTT赛事积分进行选拔,而不再参考国际乒联的传统积分。这一变化意味着运动员在比赛日程上将面临更多选择和变化。
从2024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WTT便安排了四站成年组赛事,其中包括两站支线赛、一站常规挑战赛和一站冠军赛。这样的赛程安排,意味着教练员不仅需要为每一位运动员精心安排参赛任务,还需要对运动员的表现进行实时调整,确保队员能够在众多比赛中取得最佳成绩。
教练新模式:从全面管理到临场指导
随着赛事数量的增加和压力的提升,教练员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传统上,教练员不仅要负责运动员的日常训练,还需要为每一场赛事制定详细的战略和战术。然而,在新的赛事体系下,教练员的工作内容似乎开始向“临场指导”这一功能转变,特别是在WTT赛事体系逐渐独立于国际乒联积分体系的背景下,教练的角色开始变得更加灵活。
在这种新的体制下,教练员的工作可能不再局限于负责球队的整体训练与比赛部署,更需要在比赛的过程中担任一个临时的战术指引者,依靠即时的反应和智慧帮助运动员调整状态。因此,场外指导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正是这一变化的体现。
例如,阿鲁纳和格罗特等选手在法兰克福冠军赛期间,并未指定专门的场外指导,而安宰贤则由队友林钟勋担任临场指导。这种变化体现了在没有明确教练身份的情况下,队员之间的协作和相互扶持成为了关键。这不仅减少了教练员的负担,也让运动员们在比赛过程中能够保持更加灵活的适应能力。
结语
WTT赛事的改革及其带来的赛程变化,正在重塑乒坛的竞赛格局,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角色也在发生深刻的转变。面对愈加密集的赛事安排和不断增长的任务要求,场外指导的灵活性成为了教练员和运动员之间相互支持的新方式。从亲朋好友到队友之间的互助合作,这种新型的教练支持模式或许会成为未来乒坛的常态。
随着赛事形式的不断演变,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适应和进化。在这个多变的赛场上,谁能在变化中找到自己的定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球友微信交流群来喽~
想跟球友们随时随地畅聊乒乓吗?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小助手拉你进群哦。
手机看比赛
点↙️“分享”到球友群,分享快乐,传递正能量
喜欢点个“在看”,谢谢鼓励
点下面「阅读原文」选购乒乓装备/球鞋/球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