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无锡市江阴籍著名指挥家曹鹏
他指挥海外首场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
是把《梁祝》等作品推向世界的第一人
如今
他99岁高龄依然坚持登台
用音乐敲开“星星的孩子”的世界
让他们在舞台上奏响交响乐
近日,总台《吾家吾国》专访曹鹏
01
让他们自信登台演出
前不久,一场主题为“爱在春天——曹鹏爷爷和他的孩子们交响音乐会”在上海上演。99岁的曹鹏坚持不坐轮椅,由女儿搀扶着,一步步走向舞台中间。更为特殊的是,演奏这场音乐会的孩子们,不少患有自闭症。从遇见这些“星星的孩子”开始,曹鹏就开始探索如何通过音乐帮助他们。2008年,曹鹏和大女儿曹小夏创立了“天使知音沙龙”,初衷是给自闭症孩子的家长一个放松空间。但随着活动开展,他们发现,孩子们不仅可以安静地听音乐,还能记住曲子的名字。于是,曹鹏和女儿决定,要“用音乐打开自闭症孩子的耳朵,进而打开他们的心灵”。这些孩子们有着不同程度的语言发育和人际交往障碍,但曹鹏却坚持把他们当作普通孩子来对待。他一次次重复教孩子们认识五线谱,用肢体动作演示节奏的“稳”与“不稳”,一遍遍演唱让孩子们领悟音乐传达的情感……女儿曹小夏说,父亲教孩子们的时候特别有耐心,渐渐成了孩子们口中的“曹爷爷”,大家很喜欢听也非常在意他讲的话。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有些孩子已经可以熟练地演奏乐器。就这样,曹鹏带着孩子们,站上了正式演出的舞台。他们在台上演奏纯熟,相互间配合默契,自信地展示着自己。02
把《梁祝》推向世界、带交响团出访
他曾创下多个“第一”
1959年,《梁祝》在上海首演,那时曹鹏正在莫斯科音乐学院留学,听说有这部作品之后,他立即委托爱人在国内购买了乐谱寄给他。
留学期间,曹鹏发现外国人并不知道中国有交响乐,因此一直盼着能在莫斯科指挥一场中国交响乐作品音乐会。收到《梁祝》的乐谱后,这一愿望变得更加强烈。
演奏《梁祝》需要用到中国的民乐器板鼓,因此,他跑遍了当地所有博物馆才找到一件。“我赶去找馆长,我说我要借它去演出,馆长也很高兴,连借条都不要。”随后,他指导乐队成员演奏板鼓,积极推动演奏者了解中国音乐。1960年,曹鹏终于实现了愿望,在莫斯科指挥了我国首次在海外举办的中国交响乐作品专场音乐会,他也成了把《梁祝》等中国作品推向世界的第一人。毕业回国后,曹鹏担任上海交响乐团指挥。此后,他率领乐团走过多个国家,还在1975年率乐团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演出,让世界通过音乐了解中国。这是国内大型交响乐团首次出访,历时37天,正式演出20场,所到之处一票难求。
不光如此,曹鹏还花费四年时间,将中国音乐家的交响乐成果录制成了50多张唱片,堪称一部鲜活的中国交响音乐史。这套唱片也是很多外国人第一次完整地、系统地听到中国交响乐的开始。为了普及音乐,曹鹏在80岁时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支业余乐团——上海城市交响乐团,乐团的成员来自各行各业。乐团每周排练,曹老都会雷打不动地准时出现。如今,乐团每年都会举办多场音乐会,热爱音乐的团员们拥有了安放梦想的地方。03
抗日行军种下交响乐的种子
一生都在音乐宝库中挖矿
9岁时,曹鹏参加“抗日禁烟运动”歌唱大赛,获得了全县第一名。中学时,面对侵略者的强制学习,他和同学们在地下工作者带领之下,集体交出了日语考试的白卷。
20岁时,他参加了新四军,并进入文工团。行军路上,团长经常在休息的间隙给大家播放交响乐、解读交响乐。这些对曹鹏有很大的启发,“将来要搞交响乐”的念头也越来越坚定。战争年代总是危机四伏,他曾经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中三渡黄河,激流险滩让他对于黄河有了更加深厚的感情。后来,他指挥《黄河大合唱》总是激情澎湃。“我指挥《黄河大合唱》,感觉就像亲自在那里划呀、划呀,所以力量完全不一样。”曹鹏说,他是一个永不停蹄的老黄牛,在不停地歌唱播种,更是一个在音乐宝库里挖矿的矿工,挖出了人生前进的力量。“就算我99岁了,我还可以做很多事情。”“趁我身体还行,你们尽管用我”
这是曹鹏离休后常说的话
曹鹏的演出服胸前总装着一条红领巾
这抹鲜艳的红随着他的指挥翩跹起舞
仿佛他那颗始终为音乐火热跳动的心
致敬!
素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吾家吾国》、人民日报文艺
编辑:晓锡
审核:李艳
发布: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