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示↑:辽宁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所在地——辽宁省档案馆(局)
在中国,地方志是一种特有的地方文献,是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上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风土人情,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人物等情况,阅读地方志是能够快速了解当地人文、地理等情况的捷径。
中国历代究竟修过多少地方志,已经难以统计清楚了。1985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录了190个较大的图书馆的馆藏,共有1949年以前编纂的省、市、府、州、县、乡镇志8264种。这个数字,绝不是现存地方志的全部。
日本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国典籍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人根据各种目录调查,从公元1694年到1807年,传到日本的中国府、州、县志就有800部之多,涉及18个省份。
近代以来,日本以侵略中国为目标,更加勤于搜集中国方志。中国有些著名藏书家如浙江陆氏皕〔bi必〕宋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的若干珍本,都陆续卖给了日本。
内忧外患交困的旧中国,政治腐败,国弱民贫,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文化珍品。中国方志学家傅振伦痛心地回忆说,当年日本人在北京琉璃厂书店收买古今方志,“不是计书论值,而是规定积书高达一手杖给一元。”
现在日本各图书馆共藏有中国地方志几千部,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其他国家。换言之,除中国本国以外,日本是藏有中国地方志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根据日本人山根幸夫编的《日本现存明代方志目录》(1971年增补版)统计,仅日本12个图书馆所藏的明代方志就有300多部,其中57种国内已经失传。
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地方志,为日本学者研究和运用中国地方志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到了现代,日本学者对中国地方志更加重视,研究和运用中国地方志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利用中国地方志的资料,有的研究中国古代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有的则把中国地方志的主要内容归纳成若干方面的问题,逐一研究它们的价值;有的直接对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及其史料价值等进行研究。
日本在对中国文化进行长期关注、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同时,其本土文化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国地方志的影响。日本早期仿照中国的图经编纂了《风土记》,后期又仿照《大明一统志》编纂了《会津风土记》,再次兴起地方志编纂热。直至明治时代,日本地方志的编修才逐渐演变成地方史的编修。
来源:节选自“方志江苏”;原文题目:《中国方志为何大量流失海外,有什么影响?| 方志江苏》;说明:编发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