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流失海外:日本是藏有中国地方志数量最多的国家

民生   2024-11-04 15:58   日本  

图示↑:辽宁省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所在地——辽宁省档案馆(局)

中国,地方志是一种特有的地方文献,是重要的传统文化遗产,记录了历史上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风土人情,包含了经济、政治、文化、人物等情况,阅读地方志是能够快速了解当地人文、地理等情况的捷径。

中国历代究竟修过多少地方志,已经难以统计清楚了。1985年出版的《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记录了190个较大的图书馆的馆藏,共有1949年以前编纂的省、市、府、州、县、乡镇志8264种。这个数字,绝不是现存地方志的全部。

鉴于中国地方志有着较高的学术和实用价值,尤其是对研究中国国情有着重大参考价值,因此也受到外国学者的高度重视。中国地方志流传海外的最早时间目前可以追溯到唐代,据记载,早在唐代后期就有中国地方志文献流传到了日本。
到了明清时期,地方志编纂事业开始出现繁荣局面,借出版业发达之力,数量巨大的地方志被编纂和印刷出来,加上海外贸易、国际交往的进一步发展,更多地方志流传到了海外,成为历史上中外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起到了传播中国传统方志文化的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象征。
19世纪中叶以前,流传到海外的中国方志主要集中在周边的日、朝两国。19世纪之后,美、英、法等西方国家也开始重视和搜集中国地方志。尤其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侵华政策的需要,非常重视研究中国,特别注意收集中国的地方文献。他们通过学者、商人、传教士、外交官,或是收购或是掠夺,从中国弄走了大批地方志。现在,世界上主要国家的重要图书馆,几乎都藏有中国地方志,其中有一些稀见的版本,在它的故乡中国反而看不到了
图示↑:江苏省方志馆陈列的部分旧志古籍

日本自古以来就和中国有密切的文化交流,中国典籍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人根据各种目录调查,从公元1694年到1807年,传到日本的中国府、州、县志就有800部之多,涉及18个省份。

近代以来,日本以侵略中国为目标,更加勤于搜集中国方志。中国有些著名藏书家如浙江陆氏皕〔bi必〕宋楼、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的若干珍本,都陆续卖给了日本。

内忧外患交困的旧中国,政治腐败,国弱民贫,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文化珍品。中国方志学家傅振伦痛心地回忆说,当年日本人在北京琉璃厂书店收买古今方志,“不是计书论值,而是规定积书高达一手杖给一元。”

现在日本各图书馆共藏有中国地方志几千部,数量和质量都超过其他国家。换言之,除中国本国以外,日本是藏有中国地方志数量最多的国家(其次是美国)。根据日本人山根幸夫编的《日本现存明代方志目录》(1971年增补版)统计,仅日本12个图书馆所藏的明代方志就有300多部,其中57种国内已经失传

流传到日本的中国地方志,为日本学者研究和运用中国地方志提供了便利条件。尤其到了现代,日本学者对中国地方志更加重视,研究和运用中国地方志的热情更加高涨。他们利用中国地方志的资料,有的研究中国古代的地理、历史和文化;有的则把中国地方志的主要内容归纳成若干方面的问题,逐一研究它们的价值;有的直接对中国地方志的编纂及其史料价值等进行研究。

日本在对中国文化进行长期关注、学习和文化交流的同时,其本土文化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了中国地方志的影响。日本早期仿照中国的图经编纂了《风土记》,后期又仿照《大明一统志》编纂了《会津风土记》,再次兴起地方志编纂热。直至明治时代,日本地方志的编修才逐渐演变成地方史的编修。

同时,鉴于中国方志对于了解一个地区的地理、历史、文化等具有极高的价值,在日本侵华时期,这些宝贵的地方志资源被日军用作军事情报的搜集和分析的重要依据,以支持其侵略行动。
日军在发动侵华战争之前,进行了大量的兵要地志研究,其中就包括对中国各地的地方志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东亚同文会还编纂了《中国省别全志》,这些情报不仅被用于日本的政治和军事决策中,还对其后续的侵华行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侵略过程中,日军甚至要求基层军事人员随身携带有关战场区域的地方志资料,以便随时掌握当地的情况并作出决策。
因此,专家建议,要高度重视中国的地方志,在增强方志国际交流交往同时,加强对重要方志资源的保护,让这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节选自“方志江苏”;原文题目:《中国方志为何大量流失海外,有什么影响?| 方志江苏》;说明:编发时有删改


东亚信息网
立足日本,关注中国,报道东亚,面向世界,传递信息,合作共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