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里的安徽 · 宣城宛溪河丨皖美冬日

旅行   2025-01-04 08:33   安徽  




安徽,诗情画意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诗词丰富。唐宋时期,多少著名诗人泛舟长江、淮河、新安江,登临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他们为安徽风物歌吟,为安徽山川代言。那些华章丽句拨人心弦,闪烁古今。


诗仙李白一生中传世的诗歌一千多首诗,有五分之一的诗写在安徽。行走在安徽大地,一步一诗,一脉锦绣。

 人物 

梅尧臣、胡宗宪、胡雪岩、梅清、胡适、王稼祥吴潜


 美食 

水阳三宝、胡适一品锅、广德蒿子馍馍、广德油焖笋尖、宁国火烘鱼锅贴、小炒旌德黄牛肉、绩溪挞馃、水馅包、泾县焖面、泾县茂林糊、


宣城,“上江人文之盛首宣城”,古韵今风交织,是文人墨客的灵感源泉。


宣城,不仅有着敬亭山的秀丽,还有着桃花潭的幽静。来宣城,可以重走徽杭古道;可以在查济村、龙川村一览徽派古建筑群,鉴赏中国传统建筑的美学。


宣城,如诗如画,山水间流淌着千年的文脉,青砖黛瓦间流淌着诗与远方的低吟浅唱。


摄影:郑晓军




蝶恋花·为问宛溪桥畔柳

[宋] 贺铸

为问宛溪桥畔柳。

拂水倡条,几赠行人手。

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

今日离亭还对酒。

唱断青青,好去休回首。

美荫向人疏似旧,何须更待秋风后。

译文

我问宛溪桥畔的垂柳,你拂水轻摇,美丽的枝条,多少次赠予离别的行人?同样的树叶,为什么你的叶子,偏偏如眉头一般皱起?柳絮飞尽,你又因谁而变得如此消瘦?


今日在离别的驿亭,和好友对酒当歌。歌声悲伤,唱断青青杨柳。好好地离去吧,不要再回首。别离的场景,美好的柳荫已变得往日般稀疏,哪还须等到秋天的风,来把枝叶吹落?


摄影:潘华业

注解

①宛溪:又称宛水、宛溪河,宣城市区河流,由南向北贯穿市区东部。

②倡条:轻柔多姿的枝条。

③白绵:白絮。

④离亭:告别的亭子,多指驿亭。

⑤青青:代指柳枝。


赏析

宣城自古诗人地。自南齐谢朓以来,诗坛历代名家大腕,罕有不曾到访者。为什么一代又一代文人骚客前赴后继、接踵而至,以至形成一种文坛的“宣城现象”?如果只允许归结为一条理由,应该是因为情意。一座有情有义的城市,怎不令人向往?


人情是最美好的情愫。迎来送往的伤感,生离死别的哀痛,月落花谢的伤怀,宦海沉浮的落寞,莫不被多愁善感的诗人酿成美妙的诗篇。贺铸的这首《凤栖梧》(也作《蝶恋花》),正是这样一首抒发离情别意的词中佳作。


贺铸出身贵族,是宋太祖贺皇后的族孙。年少读书,博学强记,但屡试不第,直到34岁才中进士,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他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有《庆湖遗老诗集》传世。


《庆湖遗老诗集》卷八收存一诗:浅浅东流宛溪,当年罢酒分携。认得桥边杨柳,春风几度鸦啼。诗题为《马上重经旧游六言,丙寅三月京师赋》。由诗题可知,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贺铸当年35岁。而从“当年罢酒分携”中,可知他此前已来过宣州。而《凤栖梧》一词,很可能就是前次来时所作。


宛溪河是宣城人的母亲河,也是一条流淌着诗歌的河流。李白对宛溪情有独钟,留下多首吟诵宛溪的诗篇。如《题宛溪馆》:“吾怜宛溪好,百尺照心明。何谢新安水,千寻见底清。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却笑严湍上,于今独擅名。”夸赞宛溪河比新安江和富春江更美。


无独有偶,杜牧也是宛溪迷,不仅迷恋宛溪水,更爱宛溪柳。他在《自宣城赴官上京》中写道:

潇洒江湖十过秋,酒杯无日不淹留。谢公城畔溪惊梦,苏小门前柳拂头。

千里云山何处好,几人襟韵一生休。尘冠挂却知闲事,终拟蹉跎访旧游。


又作《宛溪柳有感》:

宛溪垂柳最长枝,曾被春风尽日吹。不堪攀折犹堪看,陌上少年来自迟。


宛溪河既有谢朓、李白、白居易、杜牧等一众名家的游踪,又有如许迷人传世的佳作。贺铸自然来了,《凤栖梧》也长留在宋词的星空中。


词的上半阕着力营造离别之景,并采用人与柳枝柳叶对话的方式,寄情于景。你看:轻盈的柳枝啊,抚弄着溪水。请问你迎来送往,经历了多少次别离?你眉毛一般的叶子,为何懂得发愁起皱,白絮飞尽你到底因谁而瘦?


别离最苦。宛溪河因柳而美,这里上演了无数次的别离。所以在与友人分别之际,词人要借故问柳,让柳树通人性,懂人情,在乐景之中,融入悲情。


精彩的句子在这里:“一样叶眉偏解皱,白绵飞尽因谁瘦。”柳叶细如“眉”,柳絮白如“棉”,用比喻,使之形象化。柳叶皱眉,柳树消瘦,寓情于景,正应了王国维那句,“一切景语皆情语”。宛溪多有情,连柳树都懂得别离的滋味,柳枝也变得稀疏起来,何况人呢。


古时宛溪河上有济川、凤凰二桥,河畔有开元寺水阁、澄江亭、谢公亭等亭阁。文人雅士或泛舟河上,或盘踞柳荫,或信步两岸,或对酒亭中,在看似闲逸潇洒的境况中,常起聚散离别之愁。


贺铸这首词中,写了离愁之深,也写了宛溪之美。如果是今天,贺铸与朋友再来宛溪,他们的心境一定大不相同: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达,离愁不再,而宛溪更美!


链接信息

宛溪河发源于宣城市宣州区周王镇和新田镇交界的黄山余脉青峰山,流经周王、新田、夏渡等乡镇进入城区,环绕东城,于城北三岔河注入水阳江,河道总长35.8千米。


宛溪河是宣城母亲河,宣城城市的历史由宛溪河开启。沿河两岸,留下响潭、鳌峰赤壁、龙首塔、别士桥等众多人文遗迹,塑造并深深影响着宣城的城市气质。


历史上,不仅谢朓、李白、杜牧,也不仅贺铸,因宛溪而怀念宣州者,历代不乏其人。北宋宣城诗人梅尧臣赞曰:“宛水过城下,滔滔北去斜。远船来桔蔗,深涉上鱼虾。鹅美冒椒叶,蜜香闻稻花。岁时风俗美,笑煞异乡槎。”(《宣州杂诗二十首》之一)明袁中道有诗云:“分砂漏石爱清流,泛宅人同练上游。他日有缘来住此,未营居室且营舟。”(《饮澄江亭》)


如今,宛溪河已成宣城市区一景,由鳌峰公园至响山公园,再至宛陵湖,山环水复,杨柳依依,令人流连忘返。(徐艾平)








信息来源 丨 安徽文旅
编辑 丨 汪飞
复审 丨
终审 丨 胡宇飞

文章及插图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后台联系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宣城文旅
宣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官方公众号。中国文房 诗意宣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