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钧瓷自清光绪年间进行复烧试验算作开始,已经100多年了,其间成就了无数钧艺大师,可谓群星闪耀,人才辈出。这些大师,有的擅长配釉,有的擅长烧窑,有的擅长拉坯,有的擅长造型……正是这些大师皓首穷经尽其一生之力研烧钧瓷,方使钧文化有今日之斐然业绩。
一些故去的大师,其遗作已经是钧瓷爱好者竞相收藏的绝品,其中个别作品的拍价甚至几欲攀上古钧。正是这种效应,当前收藏市场上形成了一种买藏品追大师的风潮。有的收藏者只认大师作品,拿起钧瓷先看底款。赏钧一不看釉变、二不看器型,先看底款是何人何窑所造。这是当代钧瓷鉴赏的一种怪现象。
钧瓷大师的作品都是最好的吗?
在王洪伟的著作《另一种钧窑史》中,有这么一段话:已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受韩国总统金泳三邀请到其家中做客,临行前找遍自家的整个展厅都未能找出理想作品赠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孔相卿也说,小时候用麻斗窑烧钧瓷,现在规模化烧钧瓷,经自己手烧成万千件,但理想的作品很难有几件。了解更多钧瓷知识和名家作品,可添加客服微信:gcd06006
孔相卿自己称其代表性钧瓷作品就是《国色天香》挂盘,不是那些国礼。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晋佩章穷尽毕生之力研究烧制钧瓷,他个人觉得自己烧造最好的、能代表自己水平的钧瓷作品就是窑变效果最好的《富士之光》,它已经被日本人收藏。这就是大师们对自己作品的真实评价。
钧瓷珍宝出自何人之手?
钧瓷始于唐,盛于宋,衰于金元,复烧于雍乾。钧瓷的发展脉络与道教有着暗合的轨迹。宋徽宗自封“道君皇帝”,元朝亦对道家推崇,此时亦正是钧艺盛期。明代盛行起了儒释道合一思潮,钧瓷恰在此时走向没落,而至清,雍正爱道,缘此而复烧钧瓷。了解更多钧瓷知识和名家作品,可添加客服微信:gcd06006
从钧瓷的技艺来说,其神奇妙绝之处最在窑变。而这种几乎全靠“天意”的艺术,目前仍然尚未被人完全掌控,人们依然无法完全控制窑变的色彩。一件优秀作品出现与否,依然是艺人和窑工谁都无法预料的事情。很多技艺超群的窑工们都说,传统钧瓷的精髓就在于做好七十二道工序,而真正的窑变,则只能交付“天意”了。
这种崇尚自然,无为与有为相辩证的哲学思维,体现了道家“有物混成、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钧瓷之道,全在自然。假如将来有人能掌控其变,倒反而违背了自然成趣的味道。这正是钧瓷区别于其他工艺美术品的超绝之处。
所以在钧瓷界,大师也罢,窑工也罢,他们真正能尽其人力的,只能是精熟七十二道工序。工艺是“有为”之作,而窑变则是“无为”之作。这就是钧瓷大师与宜兴陶艺大师等有所不同的根本所在,也是钧瓷的神韵与神奇所在。术业有专攻。了解更多钧瓷知识和名家作品,可添加客服微信:gcd06006
在今天的神垕,真正能掌握全部钧瓷技艺的大师为数并不多。很多钧瓷大师在工序中只能精专一二,特别是在窑变的重要环节,也即火候的把控上,他们往往还是将它交给技艺精通的窑工。在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次请出那句警示:窑变,只有窑变才是钧瓷真正的灵魂。
说到看底款,还要特别提醒的是,古钧大多无底款,直到20世纪末,所有钧瓷作品基本上都没有镌刻作者名号。出现各种名号底款的钧瓷都应当是新世纪以来的作品。初学收藏钧瓷者务必注意这一点。了解更多钧瓷知识和名家作品,可添加客服微信:gcd06006
当然,由于大师们一般都经验丰富,对釉料、火候等工序更有心得,经营场所的规模更大,资金、设备更强,收揽各类人才更多,有的还有实力很强的研发团队,这样一来他们烧造出精品的概率会更高一些。所以,我们可以这么认为,带有大师底款的作品,附加值会高,但未必就是最好的作品。出自其他窑口,只要严格遵循钧瓷制作的工艺也可能出产珍宝级别的钧瓷。收藏者对此应当全面审视,不可偏废。
华禹钧瓷 官窑品牌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添加掌柜微信号
藏品|名师|名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