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画——中国书画史上最重要的风格流派

文摘   2024-12-22 09:11   上海  

望远心事自消磨  王其钧 69cmx138cm


01何为文人画

所谓“文人画”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一向被视为极具特色的现象。它的若干内容甚至被引来作为整个中国悠久绘画传统的特质,有的时候,它也几乎成为传统的别称,被论者在评述中国文化时作为中国艺术的代表。

北宋初期经济发展稳定,实行的国策“与士大夫治天下”,提高了文人群体的政治地位。宋太祖与宋太宗创立了君主独裁专制体制,吸收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藩镇、臣僚的权力。随着贵族政治的瓦解,平民的文化地位得到提高。皇家宫廷画院的繁荣发展都民间绘画的迅猛发展、宋代绘画美学思想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宋代绘画作品从宣扬教化功能转向审美功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审美内涵。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最早提出了“引诗入画”;北宋时的苏轼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并加以系统地阐述;元代的钱选、赵孟頫提出了“士夫画”;明末董其昌又提出了“文人之画”的概念,并用“南北二宗”勾画出文人画的发展脉络。纵观文人画的发展脉络,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些文人墨客所追求的艺术境界,更加可以以他们为参照,进而补进和描绘文人画的另一面。

唐 王维(传)《万山积雪图》局部

文人画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对传统美育思想及水墨、写意等技法的发展,颇有影响。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通常多取材于山水、花木等,文人借描绘目之所及的自然景物发抒个人“性灵”,间亦寓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宋代苏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诗句明确了诗画在艺术本质上具有一致性的特点,文人画通过诗文和画意达到意境的统一。

绿水青山又可人 王其钧 69cmx138cm


文人画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02萌芽阶段

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多种因素促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着一个相当长的演进过程,文人画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汉代有为数不多的有着较高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大夫如蔡邕、张衡等,其兼善绘画。两晋时代,宗炳提出“畅神”说,以山水明志“澄怀观道,卧以游之”以及顾恺之的“形神”理论,都应看作是文人画的滥觞。虽然魏晋“畅神”的绘画理念改变了汉画“明劝戒”的功能性绘画观,但是文人画从魏晋到唐这一阶段并未有自己独特的面貌,直到唐代被奉为文人画始祖王维的出现,才开始确立了文人画的精神导向和表现形态。



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隋唐官本)》局部

文人画的一大特点就是书画同源,注重笔墨情趣。早在唐代,被董其昌誉为文人画鼻祖的王维就提出了“引诗入画”这一说法,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学观念不仅成为日后我们认识文人画家内在资质的一个主要条件,更加开启了中国文人画“书画同源”的门径。

苏轼评价王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把画与诗融会贯通,其诗意境悠远,其画富有神韵,另外他更是开水墨山水画的先河,采用“破墨”的新技法,以水墨的浓淡渲染山水,打破了青绿重色和线条勾勒的束缚,发展了山水画笔墨的新意境。水墨朴素无华的美学风格,更易于抒发文人画家的性情,为文人画提供了形式的可能性,初步奠定了中国文人画的基础。


唐 王维《江山雪霁图》局部


03 宋代

宋代是中国文人画发展的成熟期,这时期体现出明显的儒家、道家、佛家三家思想合流的趋向,新儒家的文人信奉者们提倡在画作中表现儒家理趣,追求天地宇宙和自我的合一,其艺术风格是内敛与思辨的。宋代文人以含蓄的表达取代了奔放的情感,以书入画,讲究笔墨,尚意趣而不追求形似,即开创了文人“墨戏”的理念。

文同、苏轼、米芾等人在创作实践和理论批评上为文人画广为张目,使文人画成为一股有相当影响的艺术思潮,并开始从院体画与画工画中分化出来。其中苏轼比较系统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提出了“士人画”这一概念:“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皮毛槽枥刍秣,无一点后发,看数尺许便倦。”强调了士人画与画工画之区别:文人画重意趣,画工画重技法。自此文人画特点愈加清晰。文同与苏轼共同开创了“枯木竹石”的文人画题材,以士大夫的兴之所至,托墨消遣,在士大夫间十分被推崇。


北宋 米芾《云起楼图》

另外,南宋米芾、米友仁父子独创的“云山戏墨”和“米点皴”,标志着山水画“以简代密”的转变。米友仁的《潇湘奇观图》,画面蒙眬变幻,峰峦起伏,云雾迷蒙,山石和树木都用水墨点成,浑然一体,全然不觉线条及皴擦的痕迹,展现出潇湘山水在苍茫雨雾中的特殊韵致。


南宋 米友仁《潇湘奇观图》

而至于人物画方面,李公麟把唐代的“白画”创造性地发展为白描,以墨色的线条描绘所感悟的自然。这种脱离色彩的线条更加强调书法功力和抽象的审美情趣,更加符合文人的审美标准。梁楷的减笔人物画更是把写意画推向了新的高度,他的《泼墨仙人图》以水墨泼写,写尽了仙人醉步的姿态。寥寥数笔,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不拘形似的画法,是恣意挥霍的墨戏,为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新境。

04元代

真正将其发扬光大并且推至顶峰的要数元代画家赵孟頫。赵孟頫是一位全才,精诗文、善书画、懂音律。虽贵为皇亲国戚但怎奈江山易主,宋亡后,元代的统治者虽很排斥汉人,在政治上处处打压和歧视前朝遗臣和汉人,但是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原文化和缓解蒙汉之间的隔阂,元代的统治者又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巩固人心和政权。


元 赵孟頫《古木竹石图》

拉拢宋代遗留的文人雅士和政治精英成为元代统治者的一个很具特点的方法,而赵孟頫毋庸置疑成为了他们心中的最佳人选,赵孟頫出仕也并非其所愿,在经历了矛盾复杂的一段时间后,赵孟頫决定把自己的毕生精力都投入书画艺术。

他的从画过程是由书法入门开始,他将其在书法上的成就,运用到绘画的笔墨上,强调书与画的关系,注重笔墨的表现,加上他的绘画根基雄厚,自然就形成了前人所没有的一种时代易趣。他还将绘画的形象观和书法的形象观转化到石木竹林的结构和表现方法上来,使得文人画的理论与实践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完整,他在《秀石疏林图卷》中所提的诗就完美地阐释了“引诗如画”这一特点,诗中这样写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需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


元 赵孟頫《秀石疏林图卷》局部

其次,聊以自娱,得于象外。文人画注重的就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情趣和意味,而不是趋附于社会审美之中,做到聊以自娱,画外有画。这方面元四家中倪瓒的表现尤为突出,他认为作画是要“逸笔草草”而不在“骊黄牝牡之形色”,主要是“写胸中意气”。

所以倪瓒作画通常不会计较参照物的疏密和斜直,一切随性之至,因此他对不动的选题作画不感兴趣,而一个浅坡、数株树木、一片湖荡,却可使他徘徊不已,感兴无穷。倪瓒作画用以似有似无的笔墨、简单的构图,看似不经意间的皴擦,达到了心手合一的境界。代表作品《六君子图》所画虽为六株不同的树,它们的发枝生叶各不相同,但劲健的风姿别无二致,很有人格化,构图上以一、二、三的关系排列也颇有士大夫处世所尚“君子群而不党”的易趣。所以在观看这幅作品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了画面之中所没有描绘的,但又可以使人联想到的“叔度汪洋如万顷波”的坦荡胸怀,让人们在有限的景物中饱含无限的易趣。


元 倪瓒《六君子图》局部


05明代


延至明代,文人画已上升至画坛的主导地位,并直接影响到了清代绘画的基本格局和审美取向,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绘画体系。明代董其昌提出“文人画”的称谓,并辅以禅学理论,提出了南北宗的画史理论。明代中期,由沈周和文征明创立的“吴派”崛起,继续延续了文人画的传统,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吴派”画家大多属于诗书画三绝的文人名士,他们切身体验到仕途的险恶,于是淡于仕进,优游林下,以诗文书画自娱,来表现自己的品格情怀。

沈周师法“元四家”,并上溯董源、巨然,以元人笔墨融宋人丘壑,笔墨和布局都趋向简练,墨色和气息愈加朴润大气,在元明以来的文人画领域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沈周的《庐山高图》,图绘庐山崇山峻岭,岩石层叠陡峭,山峰巍峨壮阔,笔法缜密细秀,气势沉雄苍郁,刻画出庐山的崇高博大。


明 沈周《庐山高图》


06清代

明末清初是一个“天崩地坼”的时代,晚明的腐朽与清代初期的盛世太平,遗民的隐逸抗争与无奈出仕皆构成丰富的历史痕迹。“四王”承袭董其昌“复古”的思路,却因过于遵循古法而丧失了自由创作精神而陷入狭隘,与之相对峙的“四僧”不蹈陈规,注重个性抒发与道涵内美,一扫“四王”时弊而创一代画风。

八大山人作为“四僧”代表之一,笔法恣肆放纵、简括凝练,以清醇简逸和极具意象的造型语言彪炳于画史,使清代水墨写意花鸟绘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他在继承文人画传统的基础上,更是把禅意画推向极致,心随笔运,取象不惑,不拘形似,以意象为主,画面构图大开大合,墨白相映,常以一石一鸟一草构成单幅画面,不空不塞,突破时空的局限,创造出了高旷纵横的独特风格。《荷花水鸟图》是八大山人花鸟画的代表作品之一,整幅画意境空灵孤寂,简约含蓄,虚疏淡泊,冷逸逼人。


清 朱耷《荷石水鸟图》

“四僧”之一石涛的“一画论”使文人画从理论方面得以成熟,他主张“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法自我立”,把笔墨理论推向了成熟。石涛的理论和实践开扬州一派,孕育出了“扬州八怪”等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他们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清高狂放,由此书画成为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的媒介。


清 石涛《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

他们在清代沉闷的画坛里吸收徐渭、石涛等人的创作理念,不受成法和古法的束缚,用笔奔放,挥洒自如,打破当时画坛僵化的创作局面,给中国绘画带来新的生机,其艺术成就对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等艺术大师亦有着重要影响。

文人画可谓是中国绘画中最具特色的一个画派,它将中国最优美的笔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东方美学,将文人的诗书创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在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弊端也日趋明显,一些画家致力于效仿前人作画,将古人的丘壑搬迁挪后,忽略了文人画最初所追求的意境,更有些画家如“扬州八怪”,他们在作画的同时也会出售自己所作,这使得文人画充满了铜臭的气味,而最初的清雅早已无处可寻,这样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密不可分的。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王其钧 69cmx138cm

文人画发展的后期形成了许多弊端,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文人画对中国绘画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作为一个艺术流派,一门艺术语言,已然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花间一壶酒 王其钧 69cmx69cm


以上图文均源自网络资料整合

仅供分享学习 如有侵权联系必删


上海东方收藏
东方收藏,把握时代脉络,旨在为您呈现全新的艺术品行业资讯!永远是您身边值得信赖的艺术顾问!【客服电话:400-159-2018 或 15618216688 (客服接听工作时间:周一至周六,上午9:30—下午5:30,法定节假日除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