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犀鸟的成年雄鸟体型能达到一米多,体重3千克,完整的头骨甚至比成年男人的手掌还要大。由角蛋白构筑的头胄直接连在盔犀鸟的头骨上,与犀鸟科的其它鸟不同,盔犀鸟的头胄是实心的,重量几乎占整只鸟体重的十分之一。它既是求偶和自卫的武器,也是挖掘泥土寻找食物的工具。
头胄原本和鸟嘴同样是黄色,随着雄鸟年龄增长,身上腺体分泌出红色蜡质液体,将头胄逐渐染红,最后呈现出鹤顶红般外红内黄的颜色。却也因这个头胄招来杀身之祸,整个盔犀鸟家族几乎遭到灭门虐杀。
如果说起盔犀鸟觉得陌生,那么说起“鹤顶红”大家应该有印象。这里所说的鹤顶红不是小说里的毒药,而是一种取自盔犀鸟身上的珍贵贡品。
在我国古代很长一段时间,“鹤顶红”是八方来朝的外国进献的贡品。这种贡品有着象征帝王贵气的明黄色与代表喜庆吉祥的大红色,质地温润,又是数量稀少的番邦贡品,在古代备受欢迎。
鹤顶红大约在元朝时期进入我国,明朝郑和下西洋后广为人知,明朝长期要求出产国每年进贡,备受王公贵族追捧。鹤顶红的原材料来自东南亚地区,只在文莱、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泰国和新加坡这几个国家出产,产量一直不高。因原材料有红色额头和尖长鸟嘴的形状,古代中国没人见过这种活物,就形象地把这种东西叫做鹤顶红,其实这就是盔犀鸟喙和额头的部位,名为头胄。
盔犀鸟主要生活在低海拔的热带雨林中,食物主要是各种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偶尔也吃蜗牛、昆虫、蛇等蛋白质。和大部分鸟类一样,盔犀鸟会把消化不了的果核排泄出去,因其体型大吃得多,相应排泄的果核也更多,曾被当地人称为“雨林农夫”,帮助不少植物在热带雨林里散播种子。
盔犀鸟本是热带雨林中人畜无害的大鸟,却因人类对装饰、收藏的需求和高额利润带来的贪婪欲望,短短数年间几乎被猎杀到灭绝。尽管如今各国已有相关立法保护,但谁也不能确定,一个遭受灭顶之灾的物种是否还能恢复到原来的种群数量。只要有更多人拒绝这样带着血的有机宝石,“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这句标语就不会只是一句空话。
征集启事: 征集:照片或视频需在自然状态下拍摄的野生鸟类(非诱拍、非放生或逃逸),请注明作品题目、作者、拍摄时间、地点或其他简要介绍(描述拍摄过程),不限地区不限题材。发送邮箱:1143906130@qq.com 观鸟网编辑部 |
---转发就是最好的打赏!---
点击查看往期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