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大辛阁、刘其营、工业园区、养马庄乡等乡镇40个村,你知道几个

民生   2025-02-10 10:15   河北  

2025

前面文章,咱们介绍了很多永清村子名称的由来,还有大概的初建年代,那么今天咱们看看,除了清朝建村的这些村子以外,明朝的有哪些(二)。


▷大辛阁:该村建于明永乐年间,刘姓由山东迁此定居在其宅前盖一楼,宅后盖一阁,有南楼北阁之称。为表示辛勤建阁于后世,故得名大辛阁。


苏家务:该村建于明初。开始苏姓由山西迁来到此定居,故名苏家务。


中和顺营:该村建于明。最初有一座七佛寺,内有众多僧人,故名和尚营。后来村民为表顺利,谐音为和顺营村分东、中、西三道街,中街称中和顺营。


东和顺营:该村建于明。最初有一座七佛寺,内有众多僧人,故名和尚营。后来村民为表顺利,谐音为和顺营,村分东、中、西三道街,东街称东和顺营。明末又有宋姓由山西迁来至此定居,取名宋家营,附属于东和顺营,沿用至今。


西和顺营:该村建于明。最初有一座七佛寺,内有众多僧人,故名和尚营。后来村民为表顺利,谐音为和顺营,村分东、中、西三道街,西街称西和顺营。


雷家营:该村建于明初。此处为燕王扫北时七十二连营之一,该营首领姓雷,建村后取名雷家营。


小辛阁:该村建于明朝中期。刘姓等户由山东逃荒到此定居,因村北1公里处有大辛阁,又因户数少,故取名小辛阁。


大营:该村建于明初。燕王扫北时,为大军营盘驻地后有山西迁民建村于此处,故取名大营。


西郝家场:该村建于明末。郝姓由宁津逃荒到此定居后逐渐发展成村。因郝姓居多,故取名郝家场。1982年4 目地名更名命名时,因属重名村,故改名为西郝家场。


陈家营:该村建于明初。最早程姓由山西迁来定居建村,取名程家营,山西口音“程”、“陈”不分,逐渐演变为陈家营。


小曹营:该村建于明初。燕王扫北时有姓曹的一首领,在此扎过营,后有八户人家在此建村,取名小曹营。


草厂:该村建于明初,原为军队存放草料的地方,取名草场,后人习惯写为草厂。


张四营:该村建于明初。原为张营、黄英、李营、景营四个小村,均以姓氏取名。抗战时期,联村办公,取名张黄李景营,后又以“张”字在前,改为张四营。


辛立庄:该村建于明初,原名卧马营,以军马栖地得名,与草厂邻村,两村贫穷分明,草厂村民认为卧马食草,因此告官,后将卧马营改为辛立庄,意为新立的庄子。再没有食草之意了。


樊庄:该村建于明永乐年间,从山西迁来樊姓在此定居,以姓氏得名樊庄。


白庙:该村建于明初,原有白衣庙一座,住有尼姑多人后由山东等地迁民在此居住,以庙得名白衣庙。后简称白庙。


刘其营:该村建于明洪武年间。燕王扫北时,此地曾设兵营,因带兵将领姓刘,在此建村后取名刘其营。


菜园:该村建于明,原名财源,清时永定河决口,淤成两性沃土,盛产瓜菜,人们习惯称为菜园村,后来村名定为菜园。


李黄庄:该村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有李、黄两姓迁来在此定居,故因姓氏得名李黄庄。


西新民庄:该村建于明,原名武家营。1900年村民李振帮杀死两个英国传教士,英强令把村民全部赶走。在此地又招来部分天主教徒在此定居,名新民庄,1948年改称西新民庄。


胡家庄:该村建于明永乐年间。因村西有一沙岗,荆棘丛生,多狐狸,当地称为胡家疙瘩。建村后以此地物得名胡家庄。


大麻子庄:该村建于明。因盛产蓖麻而得名麻子庄。清时小麻子庄在自治后,改名大麻子庄。


双营:该村建于明。燕王扫北时,在此扎两个营,故以古营址得名双营


西麻:该村建于明,原为东麻所辖,清来分治,因位于东麻西面,故意方位得名西麻。


东麻:该村建于明。因盛产白麻,又居塔儿营东,故得名东麻。


东碱厂:该村建于明。此地土地多碱,村民多以烧碱为业,故名碱厂。清时分为东西两村,该村位于东,称东碳厂


西碱厂:该村建于明。此地土地多碱,村民多以烧碱为业,故名碱厂。清时分为东西两村,该村位于西,称西碱厂


张迁务:该村建于明,原名张小务,清咸丰年间,永定河决口,村民逃亡他乡。清王朝派官吏于德水等驻此治河,村民逐渐撤回原籍,改名张迁务。


大仲和:明永乐年间,此处有陈庄、沈庄,因二庄邻近,后来合为一村,取村民和睦之意为仲和,清时分治,陈庄改称大仲和。


小仲和:明永乐年间,此处有陈庄、沈庄,因二庄邻近,后来合为一村,取村民和睦之意为仲和,清时分治,沈庄改称小仲和。


王佃庄:该村建于明永乐年间。此处住有很多佃户,其中王姓居多,后成村取名王佃庄。


台子庄:该村建于明。因村建于原始的高台上,故名台子庄。


曹庄:该村建于明永乐年间,由山西迁来曹、李两姓在此落户。曹姓掌管村政,故取名曹庄。


刘家务:该村建于明。有龙姓山东逃荒至此建村,原名龙家务,后因水患把周围村庄全淹没,只有该村幸存留,改名留家务,后谐音刘家务。


大良村:该村建于明。从山东迁来徐姓在此定居。原和小良村是一个村庄,后因水患将村冲为东西两部分,西大东小,故名大良村。


小良村:该村建于明。从山东迁来徐姓在此定居。原和大良村是一个村庄,后因水患将村冲为东西两部分,西大东小,故名小良村。


东八里庄:该村建于明初。开始只有陶、张、王、刘等十几户,以陶姓为多,又因距永清县城约八华里,故取名陶八里庄。解放后根据袁八里庄、陶八里庄、贾八里庄三村的地理位置,改为东八里庄。

相亭:该村建于明永乐年间。北宋时辽宋交兵,宋真宗御驾亲征,随带的大象曾在此地住过,建有饲养象的亭子。明成祖时有迁民来此建村,沿用古迹名,定村名为象亭。后来人们习惯将“象”字改写为“相”而成今名。


石家营:该村建于明建文年间,燕王起兵南下时,在此扎过营,后有阎、王、杨等十户来此定居,起名十家小营。清末袭音为今名——石家营。


大子营:该村建于明永乐年间。因建在辽军扎营旧址,故名鞑子营,清末简写成达子营,1982年4月地名更名命名时,因该村名对少数民族含有贬义,故更名大子营。
      看来很多微友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永清很多村子源于明朝,咱们下期接着聊,看看还有哪些村子源于明朝!


永清微生活
【永清微生活订阅号☞】本地动态、秒杀团购、招聘求职、房屋租售、到家服务、二手信息。【关注永清微生活,了解本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