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1997年在全国正式开展,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7个年头。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在这个盛夏,童叟乐“缘”社会实践队携手“一老一小”,沿着月季花开的路上,播散中华文明的种子,共筑爱与希望的美好家园。
红色历史的的长廊,古朴清凉的竹编,新老相传的故事,定格美好的照片,热爱生活的“夕阳”和朝气蓬勃的讲堂。我们一路上,见历史,见今朝,见繁华,也见苦难。当然我们也致力于传承历史,发展文明,护佑繁华和援助苦难。
(非遗竹编)
非遗竹编,夏韵悠扬。实践队队员们和小朋友们一起编织非遗竹编扇,用指尖传承非遗文化。
(同铸党心)
生逢盛世,同铸党心。实践队邀请离退休老干部开展党史分享会,以现实故事为引,将红色基因深植于青少年一代的心中。
(按下快门)
按下快门,记录“我们”。实践队为社区老人和儿童拍摄照片,圆老人一个与伟人合照的梦,赞孩童一颗爱国之心,用青春的镜头记录下来时和归途的“我们”,从镜头中窥探自己天真烂漫的童年和未曾领略的暮年,感受“青苗、盛时与暮景”三个人生阶段的碰撞。
(爱洒夕阳)
关爱耆老,爱洒夕阳。实践队队员们走进社区,看望和探访独居老人,用实际行动为他们送去关爱和温暖的同时收集老人们对志愿服务的建议,助推社区老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营造温馨和谐、互助友爱的老龄服务环境。
(筑梦成长)
童心飞扬,筑梦成长。实践队从环保意识、自我认识和能源强国三个方面开展主题小课堂,为孩子们筑梦成长,以青年之手浇灌祖国之花,望结未来之果。
在老干局的静谧时光里,两位爷爷的历史讲述,如同穿越时空的信使,让我对红色精神有了更加深邃而鲜活的认知。那些无私奉献的老革命者,用一生的热血与汗水,铸就了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而走访独居老人的经历,则让我深切体会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总有那么一群需要被温柔以待的灵魂。他们的笑容背后,或许藏着对团聚的渴望,对温暖的期盼。这让我更加坚信,志愿服务的灯塔,应当照亮每一个被遗忘的角落,为这些心灵带去慰藉与光明。
与孩子们的相遇,则是另一番生机勃勃的景象。他们的笑容纯净如晨曦,每一次互动都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与创造的火花。在非遗文化的探索中,我们共同绘制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梦想画卷;在“小课堂”的启迪下,他们学会了勇敢追梦,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这一切,都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滋养与人格的塑造。
——刘正懿
此次“三下乡”,不仅是一次身体的迁徙,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我们学会了用知识的光芒照亮他人,用爱的力量温暖世界。这段旅程虽已落幕,但它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感动与启迪,是心灵深处永恒的印记。
展望未来,我们将以更加坚定的步伐,继续在这条充满爱与希望的道路上前行。用青春的热血,浇灌更多梦想的花朵;用不懈的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因为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每一份付出都能收获成长的果实,每一次传递都能激发爱的涟漪。让我们携手,共同书写更多关于传承与关爱的美好篇章
——陆苇
志愿挥洒青春汗水,爱心共筑温情社会。在志愿服务中我们得以窥见这世界的一角,仅此一角就足够精彩绝伦。文字和照片都载满了回忆,旅途中收获自我成长,童叟乐“缘”将继续关注“一老一小”,在志愿服务领域赓续奋斗,志愿精神不靡,炽热灵魂不息。
图片 | 杨辰萱
文字 | 方佳艳
编辑 | 马佳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