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人,一条心,一股劲,共筑温暖家园

政务   2025-02-08 15:25   西藏  

当灾难打破原有的宁静与祥和

各民族同胞守望相助

汇聚起磅礴力量

他们用不求回报的付出书写大爱

为受灾群众构筑暖心家园


来自北京、湖北、山东、重庆等地的心理服务专家与大学生志愿者紧密携手,在安置点陪伴孩子成长,倾听群众心声,用真诚撑起一片心灵晴空。


一大早,曲洛乡措昂村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走近一看,原来是小朋友们在跳锅庄舞。志愿者保文雅站在一旁,一脸宠溺地看着孩子们。她告诉记者,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他们特意结合当地的风俗习惯设置了这样特别的早操。



锅庄舞罢,小朋友们按照年级高低进入不同的教室,保文雅和同事们为他们精心准备了丰富的课程,如唱歌、剪纸、舞蹈等。针对六年级要小考的实际情况,志愿者扎西特意给孩子们准备了藏语文课,他讲得妙趣横生,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扎西讲课讲得特别好,不枯燥,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听。”保文雅说。



在另一个教室,保文雅则耐心地给孩子们辅导作业。“临近开学,不写作业可不行。”


在孩子们的眼中,保文雅是一个宝藏女孩。因为她唱歌跳舞无所不能。扎西说:“她真的很优秀,有很多才艺,也很有爱心,孩子们都喜欢她。”



孩子们在这儿不仅学到了知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他们彼此之间愈发亲密无间。这一切都是保文雅、扎西等一众志愿者努力的结果。



在长所乡嘎旦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应急心理救援队工作人员李良华正在次拉老阿妈家中,与老阿妈聊天。老阿妈说,现在家里孩子都平安,衣食住也有保障,特别感谢党和国家。老阿妈对李良华一行的到来也非常欢迎,他们的到来让她有了倾诉的港湾,那些积压在心底的情绪得以流淌而出,笑容也愈发频繁地绽放在她的脸庞。



团队的工作能够得到当地群众的认可,这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很开心。来自武汉的李良华告诉记者,开展心理服务工作,就是要通过疏导与贴心陪伴,帮助受灾群众驱散地震阴霾,重拾生活的阳光与希望。


心理疏导不仅要有心灵上的交流,更要有语言作为桥梁。对李良华一行人来说,这也不是难题。“我们有很多像旦增曲吉这样的大学生志愿者协助开展工作,让我们变得事半功倍。” 


旦增曲吉是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从1月15日起便一直陪伴着震区的儿童。当记者看到她时,她正在跟孩子们做游戏。孩子们眼中满是对她的喜爱与依赖,同行的志愿者告诉记者,旦增曲吉很受孩子们的欢迎,每次她来,孩子都会扑到她的怀里撒娇。



旦增曲吉认为自己做的事非常有意义,她说,在中央民族大学里各民族亲如一家,这次能够作为老师们的助手加入进来,让她对中华民族一家亲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很感谢民大对我的培养,也很感谢这些不远千里过来支援的哥哥姐姐们。”旦增曲吉说。



民族情跨越千里。春节期间,北京市八一学校的师生送来了信件和画作,为震区送上新年祝福。虽然远隔千里,但彼此的心是紧紧贴在一起的。长所乡完小六年级的旦增普尺说:“我要好好学习,我还想要给他们回信,谢谢他们的关怀。”


一封封信件和画作,是民族情的生动见证,是不同民族间赤诚心意的直观呈现,是中华民族向心力的具象表达。



民族情凝聚力量。在措果乡吉瓮村,同胞携手、倾力协作也有着具体的展现。37岁的白族青年张伟鹏是措果乡吉翁村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此时正在和次仁措姆、普布仓决两位专干一起细致翻检着震后残垣间的物件。面对高寒、风沙,他们喘着粗气、衣服满是灰尘,双手也不停歇。



从地震发生到现在,这个小团队一直致力于协助村“两委”开展应急救援、物资搬运、群众安置、灾后重建等工作。


卓玛是吉瓮村的一名孤寡老人。在整个救援安置期间,驻村工作队即便再忙都会去老人家中探望,给老人送棉服被褥、粮食蔬菜等生活物资。张伟鹏对次仁措姆、普布仓决非常敬佩,“她们两个就是我的左膀右臂,有她们在,工作开展起来真的非常顺畅。”



张作鹏与次仁措姆、普布仓决的工作得到了村民们的广泛认可。村民群培说:“现在我们能安稳地生活,有他们的一份功劳,我打心眼里感谢他们!” 张伟鹏则说:“我们都是一家人,能为大家做事,再苦再累也值得。”



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在这场与灾难的较量中,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深刻内涵。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也没有战胜不了的灾难。未来,他们将秉承着这股精神与各方力量一道重建家园,让珠峰大地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为您推荐
主编:刘川
编审西热坚参
编辑桑旦次仁
来源:云端珠峰

日喀则珠峰党建
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人民群众长期得实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