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议庄
五虎少林会
非物质文化遗产
近日,长阳镇公议庄村“五虎少林会”重新开班,作为一项传统民间花会,五虎少林会承载着深厚的武术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传承历史悠久,是公议庄村民极为喜爱的一种表演形式。
2007年,公议庄村“五虎少林会”入选北京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悠久 形式多样
据了解,“五虎少林会”起源于明朝初年,将少林武术与民俗融合,以宋太祖赵匡胤故事《董家桥斗五虎》为蓝本,编演成武剧形式,成为中国民间花会十三档的重要会档。600多年来,这一传统活动在公议庄村内集体传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相传,明、清时期,“五虎少林会”每年参加涿州娘娘庙进香庙会的表演,如今,可追溯到明确的师承关系有9代175年。
公议庄“五虎少林会”以少林武术为内核,至今仍传承下来的有徒手套路、对练15路,个人单器械4路,器械对练13路,五人阵法4路,群打8路。
“‘少林会’是纯武术的形式,‘五虎少林会’则是加入角色设置,将‘少林会’的众多武器功夫编排到剧情中,将激烈的武术与精彩的剧情相结合,以武剧的形式展示给观众,具有独特魅力。”公议庄村“五虎少林会”的市级传承人鲁志信介绍道。
“五虎少林会”市级传承人鲁志信现场教学
代代传承 重新开班
走进公议庄村武馆,现场锣鼓喧天,老少村民们认真地练习武术。有的单独练习,有的双人对打,以流畅的动作、丰富的套路展现中华武术的魅力。
据鲁志信介绍,五虎少林会分文武场,文场是负责配乐的团队,武场则是登台表演的团队。“‘五虎少林会’已经休会很长时间了,今年村党支部书记重视,文场引进了年轻力量,武场将坐场师傅、教场师傅、挽手师傅、大学徒、基础学员都召集回来,共有五六十人,重新开班。”鲁志信说。
文场
前来练习的小朋友有的上幼儿园,有的上小学,趁着学业压力没有很重,来这里练习“五虎少林会”的基本功。“我家孩子上一年级,非常喜欢‘五虎少林会’,放学写完作业就会来这里练习,我之前也是在‘五虎少林会’练过,作为孩子家长,我认为‘五虎少林会’,既能让孩子强身健体,也能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希望孩子能坚持下去,让这项非遗代代传承。”一名正在等候的家长说。
“‘五虎少林会’一直是村内一项传统的集体活动,虽然前几年没有组织活动,但这次开班,却得到了村里很多人的支持,村里老师傅、出租车司机、正在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在听到开班后都抽时间参与进来,许多家长也把小孩子送过来,让‘五虎少林会’重新燃起活力。”李朋飞介绍道。
面临挑战 持续发展
公议庄村‘五虎少林会’是梯度传承的,许多村民从小就开始练,练成以后,承担十三个角色演出村民作为传承人负责将这项非遗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据鲁志信师傅介绍,“五虎少林会”虽然入门门槛不高,但要达到精通却绝非易事。它要求习武者具备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够经受住时间的磨砺,刻苦训练,并且需要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鼓励。在数十名初学的孩子中,往往只有大约三分之一能够坚持到最后。通过认真学习,部分学生以“体育特长生”的身份考取了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等高校,一些人在毕业后从事武术教练等行业,将“五虎少林会”的功夫转换为求学谋生的“敲门砖”。
“我们正积极探索对这项非遗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路径,通过艺术加工开拓创造空间,不断改进,也希望借助影视传媒等渠道,让更多人来了解、学习。”鲁师傅说,“这项非遗一定要在我们手中传承下去,不能丢,丢了就很难找回来了。”
公议庄村党支部书记李朋飞表示,“五虎少林会”是全村人喜闻乐见的集体活动,体现了公议庄村淳朴的民风,希望通过重新开班提高百姓凝聚力,增强村民的参与感,让百姓在强身健体中将非遗传承下去。
公议庄村“五虎少林会”融合了传统武术与民间花会的双重文化内涵,极具武学、民俗学的价值。此次重新开班,体现了村民对非遗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也对推动全民健身具有现实意义,希望在村民的努力下,能早日让“五虎少林会”重新登台表演,让更多人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责任编辑:杨俊凯 马得泉 李亚萌
投稿邮箱:cyxcb200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