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每一天都承载着独特的意蕴与习俗,
自大年初一起至元宵,
每日习俗各异,丰富多彩。
正月十一,虽不似初一、十五那般显赫,
但其背后的故事与风俗却同样耐人寻味。
你可曾知晓,
正月十一究竟是何特别之日?
此日又有哪些独特习俗、
应食何物,以及需避何忌呢?
正月十一,为啥叫“子婿日”?
正月十一的习俗
01
子婿日
这是正月十一最主要的习俗。
娘家人会精心准备一桌好菜,热情招待女婿。
而在农村,还有“姑爷进门,小鸡没魂”的说法,这是因为招待女婿时,就要杀鸡置酒,盛情款待。
02
行彩桥
这个习俗很具有地方特色,是潮汕地区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主要在揭阳和普宁流行。在正月十一晚上开始的“行彩桥”,称为“行头桥”。当夜幕来临时,人们三五成群,扶老携幼,兴致勃勃的涌向彩桥。
在“行头桥”时,大家都会祈愿,希望来年能够顺心如意,愿望得以实现,当然各个年龄阶段的人都有不同的祈祷语,愿望也不同。但大家都要采下桥头的榕枝竹叶,并说:“摘榕叶,日日有钱揸(拿)”,然后拿回家里插在门楣上,以祈给来年带来好运。
03
炮龙节
这是广西宾阳县举办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每年正月十一晚上,宾阳县都要举办“炮龙节”,“炮龙”比一般的舞龙大,身长约40米,短的有七节,长的有11节。因为“炮龙”经过的地方,人们都会燃放鞭炮,夹道相迎,所以叫“炮龙”。
在炮龙行进过程中,有些人就瞅准机会,从炮龙身上拔下几条龙须,或者摘下几片龙鳞,带回家中,以祈求来年好运。
04
祭祀紫姑
传说紫姑是大户人家的小妾,遭大房嫉妒,在正月十一被害死在厕所里。
玉皇大帝可怜她,封她为厕神。
过去,人们认为紫姑是女性的保护神,所以在这一天祭祀她,希望能消灾解难,保佑家人平安。
05
上采日
06
贺“添丁”
正月十一的美食
正月十一,各地有许多传统美食,不仅美味可口,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寓意和美好祝愿。以下是几道具有特殊意义的美食:
01
小鸡炖蘑菇
这道菜是招待女婿的“招牌菜”。鸡肉鲜嫩,蘑菇鲜香,搭配软糯的粉条,味道浓郁,令人回味无穷。它不仅是一道佳肴,更象征着家庭的温暖与团聚。
02
白菜包
白菜谐音“百财”,用白菜包裹各种食材食用,寓意“包纳百财”。春节期间,许多地方的人都喜欢吃白菜,期盼新的一年财运亨通。
03
荷包蛋
在古代,荷包蛋是难得的美食。正月十一,女儿女婿回娘家时,娘家人常会亲手做一碗荷包蛋,表达欢迎之情。荷包蛋也寓意夫妻相互包容,日子和和美美。
04
韭菜合子
古人认为,韭菜寓意“久财”,“合”又有合好之意。正月十一在“十”的基础上加“一”,有新的开始的含义。这一天吃韭菜合子,寓意日子富足、和谐美满。
05
春卷
正月十一,娘家人会做一盘春卷招待女婿。春卷用面饼包裹蔬菜,炸至金黄,形状如同金条,有“黄金万两”的吉庆寓意。吃春卷时,从头吃到尾,取“有头有尾”之意。
06
鲤鱼
鱼在年夜饭中必不可少,寓意“年年有余”。鲤鱼更有“鲤鱼跳龙门”的美好寓意,象征事业有成、飞黄腾达。娘家希望女婿在新的一年里事业蒸蒸日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07
红烧肉
红烧肉色泽红亮,肥瘦相间,香甜松软,入口即化。吃红烧肉预示着今后的生活会红红火火,日子越过越滋润。
08
莲藕汤
俗话说“无汤不成宴”,正月十一的汤常用莲藕制作。莲藕的“藕”与“偶”同音,寓意夫妻感情深厚,婚姻幸福;莲藕有头有尾,象征夫妻白头偕老、同根同心;莲藕节多、分叉多,还有多子多福、儿孙满堂的美好寓意。
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味蕾,更承载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与祝福,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正月十一的禁忌
正月十一作为传统节日,不仅有许多美食和庆祝活动,还有一些禁忌习俗,寄托了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盼。以下是正月十一的一些传统禁忌:
01
忌米缸空
米缸在传统文化中象征着聚财。正月十一这一天,过去人们会将家中的大缸小缸装满粮食,祈求来年运势兴旺。如今,也可以在冰箱里放一碗熟食,讨个好彩头,寓意来年衣食无忧、财源广进。
02
忌拆洗衣被
过去人们认为,正月十一拆洗衣被,尤其是被子,会把一年的好运都洗掉。因此,这一天尽量不要拆洗被子,以免影响来年的运势。
03
忌打碎物品
在传统习俗中,正月十一打碎家中器物,预示着来年运势不佳。如果不小心打碎了碗碟,可以用红纸或红布将碎片包起来,暂时放在家中,过了正月十一再扔到河里。扔的时候可以说一句“碗碟打碎,今年财运一大堆”,以此化解不吉利的寓意。
正月十一的这些习俗、美食和禁忌,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你们家乡在正月十一还有什么特别的讲究吗?快来和我分享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