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仁图亚展示青绣作品凤头鸊鷉。
祁连
2021年,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联合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在当地组织200多位绣娘,开启了一场绣制祁连山国家公园山花飞鸟文创产品的全新尝试,如今这一尝试历经4年,已成功帮助当地刺绣产业走出一片新天地。
一针一线绣出祁连山花鸟
8月中旬,驾车沿着公路在柴达木盆地穿行,太阳火辣地烘烤着大地,荒山之间点缀着层层绿意,山间戈壁滩上,火红的枸杞树下,一群群飞鸟划过天空,充满一片生机。
走进海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墙壁上的青绣艺术作品吸引着参观者的目光。
“这是绿绒蒿吗?绣得也太精致了吧!”在一幅幅山花青绣作品前,一名个头高大的小伙用手指着眼前绣品赞叹不已。随即,小伙拿出手机,打开野生植物识别小程序,扫描眼前的“植物”作品一一比对。
青绣作品飞鸟。
“花朵色彩鲜红如血,有着丝绸的光泽,4片花瓣长长地垂下,这不就是红花绿绒蒿吗。”经过20多秒的仔细比对,小伙很确定地告诉他的母亲,眼前这幅绣品上的花是高山植物红花绿绒蒿。
小伙名叫李晓波,来自浙江宁波,接下来的几分钟内,他先后从眼前的50多幅青绣作品中,通过识别软件认出了全缘叶绿绒蒿、多刺绿绒蒿、五脉绿绒蒿等高原珍稀野生植物。
暑假,他和母亲自驾到青海旅行,经门源、祁连,走访祁连山国家公园后,赶至德令哈。当天上午逛完海子纪念馆,得知海西州还有蒙古族刺绣后,决定到巴音河畔的海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走访。
“没想到青海人居然用本地的刺绣技艺,绣出珍稀植物艺术作品。”李晓波的母亲张洁告诉记者,绿绒蒿、龙胆、金露梅、祁连圆柏是她和儿子在祁连山国家公园看到的植物,而在德令哈她看见了本地人用巧手绣制出的植物系列文创产品,这是刺绣行业里,难得一见的创新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当天,得知一件青绣作品的市场价是500元后,李晓波当即决定,买两幅回家,一幅留给自己,一幅送给他的大学老师。“这个值得收藏。”买到满意的作品,李晓波这样肯定青绣产品。
祁连山元素绣品大放异彩
“这些都是我们这里的女性一针一线绣出的祁连山国家公园特色的山花和飞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展台另一边,海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蒙古族刺绣传承人萨仁图亚在向游客介绍这些刺绣作品的相关背景。
青绣作品龙胆。
萨仁图亚介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海西组织200多名当地绣娘,要绣制100幅祁连山山花和100幅祁连山飞鸟。为此,海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组织格尔木、乌兰、都兰、天峻等地的200多名绣娘,集中在德令哈培训。萨仁图亚介绍,第一次看到祁连山国家公园签约摄影师拍摄的山花和飞鸟,平日里在家都是行家里手的绣娘们,面对眼前栩栩如生的摄影作品犯了难。
绣技针法和颜色搭配是最让绣娘们头疼的。她们说,在祁连山国家公园拍摄的山花和飞鸟照片千姿百态,需要搭配使用不同的针法和灵活多变的颜色,才有可能绣出有立体感的作品。
面对绣娘们的嘀咕,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传承人柴生莲硬是根据图形样式,摸索出了基本的绣法和需要的线条颜色。掺针、套针、交叉针、滚针、打籽针、剁针……在短短10多天时间里,柴生莲和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轮番上场,给200多名绣娘手把手传授十余种绣制针法和颜色搭配技巧。
为了找到和摄影作品中山花飞鸟颜色一致的绣线,柴生莲和团队成员,通过自己渲染的方式,染出了适合图像所需的颜色。两个多月后的2021年6月底,100件山花,100件飞鸟刺绣作品出炉。经过海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工作人员熨烫和装裱,这200件作品成为祁连山国家公园的刺绣艺术品,一经亮相,便成为展览上的亮点。
为青绣产业注入新活力
青绣原本是青海河湟地区的妇女用来装饰屋子、贴补家用的,可自从100件山花、100件飞鸟的刺绣作品,先后在海西州、省林业和草原局以及祁连山国家公园首届生态艺术展、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亮相后,这项手艺迎来了新发展。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柴生莲正在整理绣线。
2022年,几百公里外的西宁市第七中学为打造祁连山国家公园生态学校,提出从海西州非遗传承基地定制一整套完整的祁连山山花飞鸟刺绣作品。如今,这套作品已成为学校师生认识祁连山国家公园的窗口。
2023年,十多家机构走进海西州非遗传承基地,要求制作超大尺寸的山花、飞鸟以及风光、大型野生动物的系列作品,并在省内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会上展出,祁连山国家公园山花飞鸟系列植物青绣艺术品在省外大放光彩。
今年8月初,一家自然保护机构在打造自然保护地过程中,也定制了一套山花飞鸟的刺绣作品。眼下,50多件作品已经制作完成,还有150多件作品正加紧赶制。
从最初的一项尝试到如今的定制文创艺术品,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与海西州相关单位联合在非遗传承基地打破原有的刺绣作品生产方式,创新刺绣针法,创制颜料染技,制作出了更加符合祁连山生物多样性的野生动植物刺绣作品,走出了一条更加适合市场需求的发展之路。
从2021年至2024年,海西州非遗传承基地200多名绣娘的刺绣针法技艺、配色技艺大幅提升,刺绣作品更加精致立体饱满。如今非遗传承基地正在考虑,邀请更多的绣娘走进祁连山国家公园深处,真切感受祁连山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魅力的同时,绣制大尺寸的祁连山系列青绣作品,让更多的国家公园生态文化艺术作品成为居民喜爱的家庭摆件。
“祁连山国家公园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在200多名绣娘的努力下,正成为当地文创产品的发展优势和经济优势。”海西州非遗传承基地负责人乌席勒说,祁连山国家公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打开了绣娘的视野,也打开了青绣这个传统行业的发展模式,为青绣产业化发展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市场前景相当可观。
来源:西海都市报
记者:祁宗珠 文/图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