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绘宏图,调研实践学真章——定安、琼海驻村选调生开展国情调研活动

文摘   2024-09-30 19:00   海南  

乡村振兴绘宏图

调研实践学真章

“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产业发展作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活力与潜力,引领着广袤农村地区的深刻变革。乡村产业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不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更是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近日,来自定安和琼海的4名到村任职选调生历时四天,跨越五个市县,探访六个村落,深入基层了解海南乡村产业发展的现状、特点、难点及挑战,在调研走访中探寻乡村产业发展“密码”。


想着问题去:深入剖析,直面挑战


受基础条件差异影响,海南乡村发展水平不一,村级产业发展过程普遍存在产业结构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人才流失严重、品牌效应不强等短板,如:产业结构单一,大部分乡村产业仍高度依赖水稻、橡胶、槟榔等传统种植,缺乏多元化发展路径;创新能力不足,尽管海南乡村不乏自然资源和文化特色,但在产业创新和转型升级方面仍显滞后;人才流失严重,许多青年人才选择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发展,导致乡村产业在人才储备、技术引进、管理创新等方面面临严重挑战;品牌效应不强,具体表现为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定位模糊、品牌传播不足等,许多优质农产品和文化旅游产品难以走出乡村,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如何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向着模范学:汲取经验,启迪智慧


带着上述问题,调研团走访省内有关市县,深入海南先进典型乡村学习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海口施茶村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到文昌水北村的循环农业与特色养殖并进,琼海沙美村的“旅游+民宿”新模式,万宁联星村的三角梅产业的专业化运营,再到五指山毛纳村的茶叶绿色发展新路径,每一个村庄都以其独特的思维和坚实的步伐,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


01


海口石山镇施茶村:以火山石为基,

巧绘“企业+合作社+农户”共富图景


施茶村借助火山石之力,种植野生火山石斛,深挖石斛高附加值产品,获得授权专利21件,不仅将曾经的生态劣势翻转为经济优势,更让“因石致富”的梦想照进现实。依托火山旅游资源,施茶村匠心培育火山荔枝、石山黑豆、石山壅羊等特色品牌,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稳步推进“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发展模式。荔枝树下,果香四溢,游客们亲手采摘,体验农耕乐趣;石磨旁,豆腐香飘,传统手艺与现代审美碰撞,在绿水青山间铺就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和谐共生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海口石山镇施茶村


02


海口市演丰镇北港村:

地处孤岛,向海谋变,

擦亮“赶海胜地”金字招牌。


北港村依托得天独厚的海岛资源和丰富的赶海文化,大力发展赶海旅游业,通过举办赶海节、开发赶海体验项目、建设赶海民宿等方式,成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结合当地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围绕“风情北港岛·赶海好去处”主题,北港村量身打造了和美乡村旅游标识“鲸北北”,并利用“蓝鲸”形象设计系列周边文创产品,将文创理念巧妙植入传统渔村……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村民就业增收和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03


文昌市公坡镇水北村:

循环农业为笔,特色养殖为墨,

绘就生态与效益并重的乡村画卷


水北村通过引进新式鸡棚,完善文昌鸡养殖产业链,不仅提升了养殖效率,更打响了地方品牌,实现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该村创新发展香米加工产业,延伸农业价值链,让“一粒米”撬动大产业。尤为亮眼的是,小黄牛养殖基地的建立,灵妙构建了“种草养牛、牛粪施肥”的绿色循环农业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促进了资源高效利用,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水北村的产业发展模式,是循环农业与特色养殖并进的生动实践。


调研团在文昌市公坡镇水北村



04


琼海市博鳌镇沙美村:

以海为邻,以民宿为媒,

开创乡村旅游新篇章


沙美村凭借得天独厚的沿海自然风光,巧借社会资本之力,通过构建农户、合作社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机制,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动民宿、农家餐饮等农村特色产业蓬勃发展,这一模式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提升了游客体验,更为村民开拓了实实在在的增收渠道,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沙美村的成功实践,为乡村旅游发展树立了新典范,展露了合作共赢促进乡村振兴的广阔前景。



05


万宁市万城镇联星村:

以三角梅为媒,以合作社为桥,

铺就一条花卉产业的致富路


联星村通过股份制合作模式,汇聚村民力量,成立了溪边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合作社潜心耕耘下,联星村精研三角梅种植,实现了三角梅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成功打响了联星村三角梅的名号,进一步拓展了市场销路,更以此为契机,成功推动了种植业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融合发展,为当地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


在万宁万城镇联星村


06


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

秉茶之精髓,循绿色发展之舵,

走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毛纳村探索全链条发展,在村企合作的基础上逐步建立村级加工基地,以实现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一体化经营,提升茶叶附加值;实施品牌化战略,精心打造五指山热带雨林大叶茶,以品质赢得市场,用口碑打动人心;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并重,确保茶叶产业在绿色生态中持续繁荣;与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深度融合,让游客在品茶时坐看山间云雾缭绕,领略乡村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魅力。

调研团在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



带着答案回:总结经验,展望未来


通过本次国情调研活动,调研团成员对海南乡村产业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认知,这些模范乡村从精准定位、创新驱动、人才引领和生态优先等多维度发力,走出了一条条具有本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万丈高楼平地起,一砖一瓦皆根基,海南乡村产业发展任重道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国情调研为契机,持续关注和支持海南乡村产业的发展,为推动海南自贸港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青春与力量!


调研团成员


郑浪晴,2022年选调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海南自由贸易港知识产权法院四级法官助理,现任定安县定城镇平和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与关键。此次调研,所到村落皆是好山好水好风光,目之所及是新产业新发展新风尚,绿色种养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产业发展欣欣向荣。心之所感是一村一策一方案,产业兴旺的前提是努力发掘自身比较优势,因地制宜,抢抓机遇,错位发展。身之所往是同频同向同行,做到学思践悟与驻村实际相结合,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奋进力量。



刘金铭,2022年选调生,毕业于吉林大学,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四级主任科员,现任定安县龙湖镇永丰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在本次国情调研中,我们用脚步丈量基层的沃土,横向调研了解了多个典型的乡村振兴发展道路,其中有依托本地资源与技术蓬勃发展的三角梅种植基地,也有以石为食,因石致富的火山岩石斛产业,在“身临其境”中得以厘清“调查”与“研究”、“实践”与“真知”之间的紧密联系。期望在此之后,我们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当中,做到知行合一,为地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性思路。



李珊,2022年选调生,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海南省审计厅四级主任科员,现任定安县黄竹镇莲堆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在海南的深入调研之旅中,我深刻体会到产业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核心作用。各地依托独特自然资源,探索出多元化、融合式的发展路径,既守护了生态之美,又激发了经济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调研中,我见证了农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这不仅提升了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还通过乡村旅游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此次调研,让我更加坚信,只有深入了解本土实际,精准施策,才能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让绿水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李沛阳,2022年选调生,毕业于海南大学,海南省审计厅四级主任科员,现任琼海市大路镇江湖村党支部书记助理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此次调研走访的各村落,以区域特色为基础,在调动各方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优化产业链条以及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推进,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本次调研所见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了依托区域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改善民生相结合的可行性,为海南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转载请注明“选调海之南”微信公众号

来源|驻村选调生调研团
审稿|赵   菁
编辑|王亚楠
责编|肖立梅
审核|徐   颖

选调海之南
海南选调生交流平台。潮起海之南,逐梦自贸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