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小白学长的要求,我写了一篇考研经验分享。由于在拟录取后忙于准备两个证书考试,直到最近才抽出时间完成,非常抱歉拖延至今。我在2024年考研成功上岸浙江大学。
这篇经验分享近30000字,历时一个多月断断续续完成,阅读全文大概30分钟。为了确保内容的完整和流畅,我多次修改许多细节并且增加细节再版,力求呈现最丰富的内容,好让同学们根据我的经历做求学判断。这不仅是写给那些正在提升学历的同学们,同时这也是为我自己多年来求学写的一篇回忆录。
为了更好地展现我的求学历程,我主要按照时间线,以记叙文的方式描述了个人和工作经历、考研择校等内容,并在文章末尾分享了我的感悟。我尽量保持内容的真实、完整和详尽,虽然篇幅较长,但希望大家能当作短篇小说来阅读,同时也希望我的经历能让你们有所收获。有疑问和不同意见的同学相信看完后也都能找到答案。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后面会详细展开说明。
·我出生于1998年12月。
·2015年9月,高二读完后辍学。
·2018年4月,首次参加自学考试(专科)。
·2019年1月,首次参加自学考试(本科)。
·2020年9月,自考大专毕业(因法学概念挂科两次,延迟毕业,这科目确实很难)。
·2020年12月,自考本科毕业(广东地区部分本科有1月考期)。
·2024年9月,将入学浙江大学全日制MBA(工商管理硕士)。--2022的经历开头处有关于我选择学费两年21.8w的全日制MBA的衡量。
2022的经历开头处有关于我选择MBA的衡量: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上一次写这句话还是在小学课堂上。今年是我步入社会的第九个年头,故事从我离开校园的那一年开始讲。
2015年
2015年时,我在上高二。高一时我在普通班,高二则被转入重点班。虽然从小成绩不错,但我一直对读书提不起兴趣,高二更是几乎没怎么学习,最终取得了数学19分(小学初中均拿过第一)、物理8分的“惊人成绩”。我还记得有一次去办公室找班主任,正巧听到他和其他老师在吐槽我的成绩。
那时,在我心里,本科毕业也不过是5千元的月薪,而如果我高中辍学,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去打拼,难道我的月薪还达不到5千元吗?于是觉得读书没意思的我决定辍学。暑假过后,我妈妈在城里的一家连锁蛋糕店给我找了一份学徒的工作,月薪1200元。
刚开始时,因为久站,脚非常痛,但好在同事们都对我很好,时不时给我吃水果、巧克力,还有蛋糕的边角料,大家还一起去江边烧烤,分享自家做的小吃。
两个月下来,体重猛增了20斤,同时一个月内(正常需要三个月)我也学会了所有面点的制作,甚至独立负责一家分店的产品制作。然而,蛋糕店要做早餐的缘故,江西的冬天每天早上6点起床真是太难熬了,零下的温度,走在上班的路上又困又冷,再加上想到做面包即便以后自己开店,前途也不见得多光明,于是,我在干了三个月后辞了工。
这三个月的经历对我来说非常宝贵。我尝到了真正的辛苦,也体验到了和同事间由衷的快乐。
2016年
由于未成年,找工作不太容易,这一年我跟着村里的包工头去浙江温州做鞋子。一起去的还有几个包工头没念高中的亲戚,工作比较轻松,鞋子基本都是拿回出租房里做,一边做鞋一边看手机电视,《神话》就是这段时间看的。如果确定第二天没活干就通宵打英雄联盟,最高连续通了10晚宵,早上就一直睡觉,一天只吃一顿饭,体重一下子掉到120斤。感觉挺快乐的,算是玩了一年,但毫无收获。
6月份高考在即,我打算回学校拍毕业照,虽然我早早辍学,与同学们相处不久,这次回家也要花上小一千,但还是希望这张毕业证留个纪念。
这一年我们经常工作10天、休息10天,尤其是在淡季时,活儿少得可怜。最终这一年下来赚了两万多,扣除吃住费用,只攒下了两千元。当时我很羡慕流水线的工人,一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
这一年,说实话,没有什么特别的经历和进步,纯粹是浪费了时间。
2017年
从这一年开始,我算是正式步入社会了。2月份,在堂哥(中南大学本科)的介绍下,我和他的表弟一起进入了他曾在广东中山工作的电子厂,担任ME(机械工程)技术员,主要负责电脑主板测试设备的维修工作。工作模式是996,月薪大约3300元,没有技术津贴和其他补贴,和普工拿着一样的工资,难免让人内心有点不平衡,这算哪门子技术员。非工程师级别从W1到W6,大概得干上十年,工资才能涨到5500元左右。当时我真的很羡慕那些资深员工。
一入职,我就被安排轮岗,在流水线上做了一个星期,感觉有些无语。不得不说,这岗位活儿真的是累,天天架线,趴在地上插气电网,电话从早到晚响个不停,那段时间我一听到电话铃声就有应激反应。唯一的好处是上晚班时可以稍微打个盹。
这份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我还没有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会很慌张,好在有个资深的好员工教我,教我解决解决问题的心态和方法,一定要仔细和多尝试,现象的成因往往就那么几个。上班有时候忙有时候不忙,忙的时候忙得飞起,不忙就到处在流水线上找作业员聊天,被产线组长说影响他们产能了就一边帮他们干活一边聊,作业员大部分是刚进社会的年轻人,没什么勾心斗角的,和他们相处得还挺好的,也是一段难忘的回忆。
但后来我发现,长期待在厂里,每天的生活都一样:晚上8点下班,吃饭、洗澡、玩手机,一天就这么过去了。日复一日,我渐渐感到一股浪费生命的危机感。意识到不对劲后,我开始考虑学习英语。
为什么突然想学英语呢?因为我发现,我们部门的领导大多只有大专学历,天然就被本科组成的部门压了一等,话语权也没人家重,英语水平也普遍较差。工程师想要升职,必须通过工厂组织的英语考试,考不过就升不了。那些领导干了好几年,却因为英语不过关而迟迟不能晋升。而且在工作中,测试代码报错和一些弹窗都是英文的,这种经历让我深刻意识到,学历很重要,学好英语也同样重要,英语不过关,未来的路肯定走不远。这也是我后来决定考研的重要原因之一。明确了学习英语的需求后,我立刻开始买学习资料。
学习英语无非就是背单词和学语法。我买了一本7000词的单词书(当时觉得背完这些单词就无敌了),语法书则来来回回买了很多本。很多语法书都标榜适合“0基础”学习者,内容确实是从0开始讲起,但枯燥难懂,很难坚持。我最后选了一本小学生学的语法书,以漫画形式讲解,内容浅显易懂,对0基础学习者来说刚刚好。直到现在,我也推荐这本书给基础差的同学,它的书名是《一学就会的漫画英语语法书》,只要十几块钱。
在这里插一句,我的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初中时,英语考试几乎全靠蒙,分数在30几分徘徊。初三时,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脑子开窍了,背单词变得轻松起来,基本就是过目不忘,于是我一个月就把初一到初三课本上的单词全背了下来,总共约800个,都是死记硬背,没有任何技巧。中考时,虽然语法一窍不通(连is、am、are都不会用),但凭借背下的单词,硬是考了55分,之前从来没上过40分。那时我就意识到,掌握单词是学好英语的关键。中考后我还补习了一个月英语,学了is、am、are和一些时态,虽然补习了一个月,但因为高中时厌学,英语依旧没及格过。
资料到手后,已经是8月了。我每天逼自己背单词、学语法,每天至少背一个小时的单词,任务不完成绝不碰手机。这样自律了三个月,我背下了2000个单词。我的背单词方法是选好一组单词反复记忆一周,然后在一个月后再复习一次。前期每周背50个单词,后来增加到100个,最后每周200个。由于当时短视频App刚刚兴起,加上自己认知有限,我只知道用百度查资料,完全不知道知乎和B站的存在,所以整个英语学习过程中完全是自学,没上过一节课。不懂的语法就百度,背单词时不会读的就用手机词典查,很多单词会经常忘记,不得不反反复复查。
三个月后,也就是11月,我无意间点进了尚德的广告,才知道了自考这件事。通过电话沟通了解自己的需求后,当天晚上我就去了线下的实体店看看。销售人员告诉我,专本连读是最难的,很少有人能顺利通过。我心想,别人能行,我脑子不差,为什么我不能?再加上我确实想学点东西,不想报成人高考,所以毫不犹豫地报名了。专科我选了行政管理,本科则报了现代企业管理,总费用16000元,分期付款,一个月1200元。当时觉得挺划算,后来才知道这其实是一个很贵的班型,普通班型大概只要8000元左右。这个选择也是村里的老乡推荐的,终于明白了“老乡的威力”。
为什么这么快就报名呢?其实在来电子厂上班之前,我就打算报夜校提升学历,虽然当时连夜校是什么都不知道,但心里就是单纯地想要个学历。再加上在工厂里,你会深刻体会到学历的重要性。一个普工想升到组长,一般要干5-7年,我见过最快的是4年,但全日制大专生一进厂就直接是组长,而且有学历的组长地位更高。这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学历的含金量和便捷性。
我的性子比较急,这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个人认为优点大于缺点。优点是我能很快开始行动,犹豫就会错失良机,而我的英语学习和自考等经历都体现了这一点;缺点是有时对事情了解不全面,容易踩雷,导致多花钱。不过,对我来说,多花点钱也更容易接受。
2018年
报名后,我正式开始了行政管理专科的学习。为了上网课和方便打印资料,我花了5000元买了一台台式机和打印机。
在学习方法上,我摸索了几种,最终觉得急于走捷径反而浪费时间和带来不确定性,还是决定踏踏实实地直接背教材。教材是机构提供的删减版,我会对照视频课程划重点,然后直接开始背书。作为自考生,我发现文科考试内容比较浅显,通常只考到大标题和小标题,更细致的论述题是可以编的,多余的内容其实没什么用。因为我喜欢看小字,所以将A4的内容缩印成A6,这样整本资料看起来少了很多,给了我心理上的安慰。针对不同的标题层级,我用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标记,这样整本书的框架一目了然,记忆起来也不容易把这章的知识点混到另一章。
随着对学历的深入了解,我不想止步于自考本科。在1月的时候,我萌生了考研的念头。相信很多人考研的启蒙老师是张雪峰老师的视频段子,我也不例外。最初我打算考工商管理,但学硕需要考数学,这让我瞄上了广东一哥——中山大学的非全MBA。
机构老师说毕业后能拿2万元月薪,我承认我动心了,虽然那会我连MBA具体行情都不清楚。当时学费还是19.8万元,到2024年学费已经涨到37.8万元了,工资涨得都没这么快。我当时想,这些年工作可以攒点钱,读书期间还能一边读一边攒学费,想法很美好,可惜周期太长。这个专业考研要求本科毕业三年,我才刚刚考完专科四门,遥遥无期。于是,我打算考专科同专业的行政管理,为了尽量不跨专业,还考虑把自考本科也换成行政管理。然而,得知行政管理本科一年两次考试,我估计得四五年才能毕业,这个想法也被放弃了。
在法学概论课上,人大毕业的老师提到人大行政管理全国第一,这让我心中埋下了考人大行政管理硕士的种子。经过我全网对比多年报录比,我发现人大历年公共管理学院招生50-60人,复试被刷的学生可以在学院内调剂,不招校外调剂,最终只刷掉4-5人。这是一个很关键的信息,只要进了复试,就有很大机会被录取。这让我下定决心报考人大。同年3月,焦虑的我报了考研辅导班,分期付款,总费用13000元,其中3000元是公共课费用,包括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是一对一辅导,由直系学姐负责。加上之前自考辅导班的分期付款,我每个月要还2000元。在厂里的消费不高,我觉得自己还能承受得住。
考试之前,我意外发现我的表姐(只有小学文凭)也在考自考,和我差不多同时报名。因为她已经是店长了,再往上晋升,顶着个小学文凭不太体面,所以她报名了自考专科的市场营销。我很高兴在自考路上又多了一位同伴。第一次考试是在4月,我表姐佛山考场满了,所以报到了中山,和我一起参加考试。我报了思修、毛概、大学语文和行政管理学,分别考了84分、77分、65分和77分。因为没参加过这种大型正式考试,总有些焦虑,觉得自己可能考不过,所以这次是我最认真的一次复习。毛概的大题我甚至背得一字不差。上班时我把资料带到工厂里,摸鱼时背一背,晚上下班后也背,睡前回忆记不住的再拿来背一背。但不清楚为什么最后毛概只考了77分,但好在这次考试全部通过了。
因为薪资不高,工作还很累,再加上还有自考的压力,我和一起来的朋友决定离职。他说他有个朋友做客服工作很轻松,所以我们就在网上找好线下的面试,确定了电话客服的岗位后,在6月离职了。离职那天,我就在新公司旁边住宾馆,加上我的大包小包,一年半积攒的行当搬起来真的麻烦,叫了个滴滴搬了好几趟。第二天便去新公司上班了,基本上是无缝衔接,没有给自己留一点休息的时间。
新公司是一家很小的公司,只有十几个人。进公司后,一大早就听到他们喊“狼性文化”的口号,这时我才发现所谓的电话客服其实是电话销售。我想找人对峙,但之前面试我的行政经理也不知所踪,这让我感受到了第一次被欺骗的滋味。上午我打了一上午电话,下午就决定不再去了,然后我短暂失业了。
因为之前工厂的工作太累,所以我没打算再找工厂的工作,而是继续找客服的工作。经过半个月的“不懈努力”,我找到了下一份电话客服的工作——中国人寿保险,顺便在公司旁边租了房子,一个月租金650元,还买了辆电动车。初入职场的我太年轻,又摇身一变成了保险业务员。连续一个月,早上培训,下午做业务,但两个月下来一单未开,还把几个好朋友得罪了个遍。不开单就没有底薪,所以这两个月的收入为0,我再次离职。因为之前的学习贷款,我还问家里要了1万元。经过多次面试,我找到下一份工作,但很不幸,又是电话销售。这次我仍然一单未开,拿了1400元的底薪后再次离职。
持续的打击让我快绝望了,这几段销售的经历让我体会到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求职套路-在求职软件上挂一个好的岗位,线下面试告诉你刚刚好招满了,问你要不要先去销售干一下,等后面有岗位了再把你调过去。有了这些教训,我又开始找工作,这次打算找兴趣班的老师,找了很久才找到了个乐高积木的兴趣班,有机械相关经验要求放宽,好在面试通过了,就是没转正工资有点低,2500一个月,不过没学历的我也没什么好挑的了。入职后公司氛围很好,主要是教小朋友玩积木,高年级的小朋友就用积木搭建小车等作品,然后再用图形化编程让作品动起来。
这段时间除了断断续续的工作和找工作外,学习也没有落下,之前也玩穿越火线手游和英雄联盟,加上抖音真的很让人上瘾,一打开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几个小时,这些加在一起我感觉时间被严重地浪费了,于是我忍痛把这些全部卸载了。
国庆节时,因为放假三天,回家太远,没什么地方可去,我打算去深圳找一个发小。他是我村里的,但小时候没怎么一起玩,后来也只是朋友圈互动,这次也不知道为什么突然想去找他。到达后,他热情款待我,和我聊了很多。他说自己也因为学历问题错过了晋升机会。他初中辍学,只算小学文凭,但已经在函授大专文凭。于是,我把他带上了自考本科的道路。
10月,我参加了第二次考试,这次的科目是人力资源管理、公文写作与处理、公共关系学和政治学概论,分别考了73分、74分、79分和60分,全部通过了。有了第一次考试的经验,这次我在书上标记好重点,考前一周才开始背诵。背诵的方法是不求一遍记住多少,但次数一定要多。知识点只需看一遍,靠不断重复来记忆。这和我背单词的方法一样。我一门科目过一轮的时间在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左右,考试前一天晚上背考试当天的科目,考试当天凌晨5点起床背早上的科目,中午再背下午的科目,考试前不到最后一分钟不进教室,临时抱佛脚的成分较多,但效果很好。在这次考试中,我认识了一位和我报考了同样专业、也报名了尚德的同学,后来的考试我们基本上都是一起参加的,自考路上又多了一个好伙伴。
三个月后,我顺利转正,底薪涨到3000元,加上上课的课时费,一个月能拿到3500元左右。
在年底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公司举办了年会,我们都去了广州总部参加。进场前,每个人都要抽一个号码。今年是2018年,我抽中了18号,冥冥之中感觉这是个幸运数字。年会期间,各个分公司表演节目,主持人一边抽另一组相同的号码。当抽到一等奖时,原本中奖的人正好去上厕所了,大家以为这个大奖作废了,于是又重新抽了一次。没想到这次竟然抽中了我!等那个人回来后,老板最终决定把一等奖设为两个,我们两个人都拿到了奖,每人3388元。这笔钱真的是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不然我都没钱回家过年了。
2019年
1月份,我和深圳的发小还有第三个小伙伴一起参加了本科的第一次考试。我报名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现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现代物流学四门课程,分别考了74分、72分、73分和76分。考完后我心里很忐忑,感觉题目出得很偏。考试结束没多久就过年了,成绩也是在过年的时候查的。查成绩时,那种心惊肉跳的感觉依然清晰,我像开彩票一样一行一行地挪开查询页面,还好全都通过了,算是过了个好年。
3月份,我和自考小伙伴一起报名了东莞考点的学位英语考试。因为提前做了攻略,知道学位英语考试没有限制,一年只有一次机会,所以就去碰碰运气。从2017年11月自考以来,我再也没有碰过英语,一个单词都没背过。考前,之前背的2500个单词也没来得及复习一遍,甚至在考试前还在打王者荣耀。拿到卷子后,发现题目还算简单,两小时的考试时间,在最后5分钟我才做完交卷,然后就回去上班等成绩。
4月,我报名了专科的现代管理学、市政学、社会研究方法和法学概论四门课程,分别考了73分、74分、84分和49分。这次,我在法学概论上挂科了。大题我背了100多道简答题,但却栽在了选择题上,选择题只拿了10分。与此同时,我也开始准备考研的专业课书籍,包括微观、宏观经济学和社会学等。
我的工作截至到目前,虽然教学水平不是最出色的,但一定是最有特点的。原因是我花一个月时间把机构把所有难教的,甚至连校长都教不了的学生全部教的乖乖的,这些学生基本上都是教不了的劝退生,机构让他们退费或者到期就不打算给他们续报了,年龄从幼儿园到五年级不等。有上课上到一半到别的教室大喊大叫的;有胆小的上课就往桌底下钻的;有快到下课把同学作品推到的。家长都是花了大价钱来的,这里面的每一个都算教学事故。这份工作最大的好处就是让我挖掘出我沟通能力强的特质--和人交流,要走进他们心里,站在他们相同的立场才有共同话题。
7月份,因为预计明年可以毕业,我打算在2020年考研,想着比其他考生多复习半年,我决定辞去工作,家人也很支持,说家里多一双碗筷而已。我的侄子也是7月出生,正好可以帮忙带孩子,我对爸妈的支持非常感激。于是,我回家准备脱产一年半,全力备战考研。回到家后,我开始复习专业课和英语。专业课先把教材过一遍,考研班马上要过期,我续了一年,花了4000元。学姐的专业课我暂时没上,打算第二年再上,英语方面则主要是背考研单词,这本书我很早就买了。
9月,我报考了公共英语三级考试(笔试+口试),纯裸考,既没有买真题,也没有做过任何练习。当时我看到网上评论说公共英语三级的难度和学位英语差不多,而我在3月的学位英语考试中考了76分,再加上这段时间背了很多考研单词,词汇量已经突破4000,所以觉得公共英语三级肯定也能过。然而,11月出成绩时,笔试只考了53分,口试倒是通过了。
10月份,我报考了管理心理学、客户服务管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法学概论四门课程,成绩分别为72分、86分、74分和50分。这次我选择了深圳考点,去深圳发小家住,和他一起参加考试。遗憾的是,我的法学概论又挂科了,这次只考了50分,比上次多了一分。这次的挂科意味着我专科无法在2019年12月毕业,得延迟到2020年4月毕业。由于考期冲突,本科的课程要到2020年10月才能全部考完,加上论文申请需要半年时间,预计要到2021年6月才能毕业。然而,广东的毕业证发放非常慢,最快也要到10月才能拿到,这意味着我无法在考研入学前拿到毕业证,无法参加2020年的考研。
11月,我报考了两门本科实践课程,去主考院校华南师范大学的大学城校区考试。这是我第一次进入这么好的大学,还在那里吃了一顿饭。不过,遗憾的是,我还是挂了一门。
意识到自己的英语不太好,我决定除了继续背考研单词外,还要抄写语法书。我选择了张道真的《语法大全》,上册大约有700页,每个语法点我都抄写一个例子。这个过程持续了几个月,最后终于抄完了整本书。一本B5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抄了150多页,抄完几千个句子后,我自我感觉英语水平提升了不少,长难句基本都能轻松应对。
2020年
这一年对我人生的影响深远,发生了几件大事。
1月份,我报考了电子商务运营和资本运营与融资,分别考了67分和65分,顺利通过。年初,我开始疯狂背单词,打算参加5月的公共英语5级考试。那段时间,我的背单词热情达到了巅峰,最高记录是一个星期背熟了2000个单词,从早背到晚。然而,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冲得太猛后,我又开始懈怠,最终准备得很差,也打算放弃考试。后来那2000个单词没有及时巩固,几乎都忘得差不多了。
4月份,我报考了销售业务管理和法学概论,分别考了77分和60分,这次法学概论终于通过了。5月,我线上补考了之前本科挂掉的实践课程,得了良好,分数算89分。
上半年,我陆陆续续看了很多书。从小我对心理学很感兴趣,再加上对万事万物的强烈好奇心,内心驱使我想要洞悉一切。于是,算法加持的淘宝开始向我推送相关书籍。从最初的抖音“商业鸡汤”——《狼道》《鬼谷子》《九型人格》,到学术名著——《人性论》《道德情操论》,作者是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我原本希望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提升精神层次,以在人大行管复试中脱颖而出,但它们太晦涩难懂,看了十几页就放弃了。后来,淘宝又推送了这套丛书的其他书籍,如《国富论》《梦的解析》《自卑与超越》等等。因为我有点强迫症,喜欢收集成套的实物,加上每本书的名字都很吸引我,所以忍痛买下了全套接近40本书。买回来后,大部分书都成了摆设,读书真的很难啊。
但是书又不能不读,于是我决定从最薄的开始读。最开始读的是《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可以说是我的思想启蒙书。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大思想家的著作,读完后感觉逻辑非常严密,有种逻辑的美感。后来,在一位心理学硕士的推荐下,我读了北师大版的《普通心理学》,这开启了我学习心理学的大门。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当时抖音上很火的一块钱一次的人格测试的欺诈性。之后,我陆续读了几本100到200页的薄书,如《性学三论》《自我与本我》《自卑与超越》和《人生的智慧》。
其实,我的内心一直比较敏感,加上性格急躁,之前经常在抖音、知乎等网络平台上和人互喷互杠。一旦杠了一句,满脑子就想着对方会怎么回,睡前也在想,甚至会惦记几天,严重干扰了我的生活。就像罗翔老师说的,知识越贫乏的人,越容易认为自己的观念是真理。当时的我就处于这种混沌状态。
上半年,还发生了一件对我人生影响很大的事情。由于不了解事情的全貌,我在一个微信群里维护了一位群友,结果被整个微信群的人喷。这辈子从未受到过如此委屈,当时气得我都哭了。这件事情让我学会了冷静,明白了在不了解全局时,不应该轻易发表意见。
平时,我脑海中经常会冒出一些对事情的疑问和总结,但由于没有及时记录,最终全都忘记了。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惜的,于是我决定开始记录这些新的想法和疑惑。最初,我将它们保存在Word文档里,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越来越多,文档变得杂乱无章。加上微信事件的影响,我学会了总结和归纳,最终在2020年5月,我创建了一个对我极具影响力的Excel表格,取名为“虹”。“虹”是我记录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工具,如同彩虹般多彩,表格由七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特定的命名和意义:
·烈焰:记录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如烈焰般炙热。
·暴风:记录自己的困惑,分析原因并自我解答——如狂风般猛烈。
·巨丘:记录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如巨丘般坎坷。
·极光:记录重大思考事件的过程和结论——如极光般绚丽、深刻。
·星辰:记录读过的书和读后感——如星辰般指引方向。
·皓月:记录自我内心探索的过程和结论——如月亮般神秘。
·朝阳:记录重大的人生感悟和结论——如太阳般神圣。
这两年里,我已经在“虹”中记录了数百条关于自我探索的内容。我相信,在这个表格的不断完善下,我能逐渐突破自己,实现更高的目标。在这之后,我也做出了改变,开始尝试换位思考,批判性地审视自己的思维——“这样的想法或行为到底是不是对的?”同时,我尽量避免卷入互联网的对立性言论中。
除了这些自我反思,我还做了大量的英语练习。我精翻了2000-2010年的英一真题阅读,并精翻了2000-2015年的翻译部分。精翻是从网上买的手译本开始的,手译本的好处是每句话下面留一条横线写翻译。起初速度非常慢,大概两个小时才能完成一篇,而且翻译出来的句子完全不通顺,但经过几十篇的练习,我的英一阅读正确率达到了80%。在翻译方面,我买了唐静的书,跟着学习翻译技巧,有了精翻的经验后,我发现翻译其实并不那么难。
下半年,我得知了一个新消息。当时正值疫情爆发,原本本科需要全部科目考完才能报论文,但现在改成只需考完8门就能报论文了,这意味着我下半年就能完成全部科目并申请毕业,有机会参加今年的研究生考试。坏消息是,这个消息来得太晚了,我的专业课只过了一遍,政治还没开始复习,英语才刚刚背完单词。所以我决定推迟到明年考研,先去外面打一年工。
熟悉的58同城再次派上用场,我在本地找到了一份玻璃厂质检员的工作,工资4500元。然而,到了工厂,我却被安排做普工,理由是质检员需要经验。当时我已经带着行李到达工厂,感到非常无奈。尽管犹豫了很久,但我想,吃点苦能让我更深刻地体会生活的不易,也许明年备考时会更有动力,所以我答应了这份工作。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我竟然误打误撞地去了质检岗位,整个过程像坐过山车一样,但最终顺利入职了。不过,这也让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人事部门真的了解自己公司的岗位需求吗?
工资的4500元中包含绩效奖金,根据质检量来确定不同档次的绩效,但我的手速比较慢,一直达不到要求,导致我以为绩效奖金为0。于是,我提出要么离职,要么换岗。经过一番操作,我被调到了一个更加辛苦的岗位——清洗玻璃油墨。不过我还是乐意接受,因为这份工作相对自由一些。我的工作内容是将一架架玻璃放到溶液中浸泡,清洗掉表面的物质,然后再搬进超声波仪器中。上晚班时,这份工作简直就是噩梦,搬来搬去又累又困。即使中午休息一个小时,我还是强迫自己看书,算得上我不想和普工一样的精神倔强。。
在室友那边,我了解到南昌华勤的仓管工作非常轻松,于是我萌生了去南昌打工的念头。想着这边的工作也累,工资还低,我再次提出了离职。期间,有一次工程部缺人,课长问我要不要去试试。我当时想,工程部的招聘通知上写着要求全日制本科,而我只是自考本科,觉得他们不会要我。事后想想,其实应该争取一下,毕竟这种情况属于内部推荐,和外部招聘的条件可能不太一样。
9月份,我提交了专科毕业申请,并在离职后参加了第二次公共英语三级考试,最终以67分顺利通过。
10月份,我报考了英语(二)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别考了72分和63分。这是我最后一次自考,考完试后,我带着大包小包去了南昌华勤做仓管。
到达南昌后,我联系了58同城上对接的人,结果发现这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事后才知道是劳务派遣)。没人带我办理入职手续,我就随波逐流,当天参加了体检,晚上分宿舍时被安排到6人间。这让我开始觉得不对劲,因为仓管是辅助岗位,应该住4人间上床下桌的宿舍。这时我意识到自己可能被坑了,想找派遣公司问责,但他们开始甩锅。无奈之下,我决定先将就一下,想着第二天培训时再说明情况,争取被安排到一个轻松一点的岗位,毕竟我还有一个自考本科的学历,只差论文了。
第二天培训结束后,我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说明情况,主要是因为对这里的培训流程不太了解。到了下午,工号和岗位已经分配好了,我被分到了普工岗位,由综管带进了车间,分到了一条生产线。我尝试和组长沟通,询问是否能换一个岗位,他让我去找综管。我找到综管后,说明了我的情况,这时才知道,一旦工号分配好了,就无法更换岗位,更不用说换部门了。我解释说自己是被劳务派遣公司误导的,希望能得到特殊处理。综管联系了其他人,但结果还是行不通。她建议我去直招处问问情况。
第二天早上上完班后,我去了直招处,结果被告知换不了岗位,说三个月转正后可以申请部门调动。我怀着失落的心情继续上班,想着三个月后能换部门其实也还行。后来,我萌生了一个想法:请一天假去别的厂以自考本科学历身份面试,看看能不能找到更合适的工作。然而,当我向组长请假时,他坚持要我说出真正的原因,并表示尊重我的选择。我坦白了自己的打算,他们却告诉我,即使三个月后转正,也不能换部门,更不可能换岗位。显然,他们已经了解了我的工作经历和学历。
组长还警告我,如果请假,他们会立即上报我自离,言外之意就是要么继续做普工,要么就离职。这让我陷入了绝望,开始严重自我怀疑:自考了这么久,真的没有用处吗?原本打算请假去别的公司面试,但现在被逼得没有退路了,因为我当时身上只有不到100块钱,不太好意思向家人和朋友求助。组长带我去综管处,与另一位综管谈话时,我再次描述了我的情况。当得知三个月后也无法换岗位和部门时,我决定辞职。我的唯一请求是,能否晚一天提交离职申请,因为我真的没钱了,如果当天离职连住的地方都没有。综管表示理解,建议我先做着,至少有点收入。我不甘心,说着说着就哽咽了,因为这一切都是招聘环节的问题,而不是我的错。最后,综管同意晚一天提交离职申请。
就在办公室谈话的过程中,因为我哭了,吸引了旁边工程部门的注意。起初,设备工程的经理劝我别哭,并表示愿意让我去他们部门。后来,工艺工程和测试工程也表示愿意接收我,还通知了他们的经理。经过一番商议,他们决定让我去工艺工程部门。当时我真的感激涕零,感觉自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心中充满感激。感谢他们的同时也感谢自己,这都是自己争取来的。这天是星期五,我没有加班,打电话告诉之前的组长,我不再来了,我要去工程部工作了。
虽然心里还有些不满,因为四年前我也是做类似的工作,感觉毫无长进,但换个角度想,我本来只是打算应聘仓管来混日子的,如果能进入工程部,就认真学习一些技能吧。后来的几个月里,我在工艺工程部工作,主要负责笔记本电脑主板CPU的更换。工作氛围很好,领导也很不错。令我惊喜的是,我的工资达到了6500元一个月,是之前的两倍。要感谢我们部门的经理,因为最初的职位是普工,底薪固定了,所以每个月他都给我多加了很多绩效奖金。这刷新了我的认知,让我意识到不同公司的薪酬差距真的很大。之前在中山工作了十年的技术员工资不过5500元,而在这里,我的收入远超预期。
正常来说要花半年,但我只花费三个月时间就达到接近资深员工的水平,我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很奇妙的存在,最开始我真的不知道怎么做,清理焊盘上的残留锡老是被粘住,做不到和老员工那么顺滑,就像我学英语和做烘焙那样做着做着突然就自己会了,我也无法解释。经过前面自己经历过的那么多事情,我总结出我的学习能力比较突出,这也是我自信和开朗的基础。
11月份,我提交了毕业论文,并完成了线上答辩。答辩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在官网上传一个Word文档,里面包含几个问题,然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提交答案即可。最终,我顺利通过了答辩,年底提交了毕业申请,标志着我的自考生涯彻底结束。
2021年
这一年对我来说既有努力也有迷茫。上半年,我主要是在工作,同时也在准备考研。我的岗位分为白班和晚班,中午和下午的吃饭时间只有45分钟,中午基本挤不出时间看书,只能下班后学一会儿。晚班的学习时间相对比较多,因为我们部门有一个独立的维修室,晚班没有领导,也不会有很多工作,所以大家通常会利用这段时间休息或打游戏,而我则利用这段时间看书。在一个月的晚班里,我看完了三本人大行政管理专业课的书籍和两本心理学课外书籍。
5月,我回到广东,领取了我的专科和本科毕业证,并申请了学位证,最终在7月份顺利拿到。
6月份,我选择离职,回家备考今年的考研。然而,下半年过得非常浑浑噩噩,其实不仅是下半年,去年和前年复习也是断断续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我发现自己高估了自律性,这也是大部分考验人的通病,各种精美的to-do list做得漂漂亮亮,但真正执行起来却难如登天。有时宁愿坐在椅子上发呆,也不想把书本打开。通过这个经历,我建议大家尽量不要在家里复习,缺乏学习氛围真的很难集中注意力。
就这样,时间拖到了11月,期间我报名了人大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生考试。当时距离考研还剩两个月,而我的政治和专业课复习还没开始,延续了自考时的习惯,我依旧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背书。复习得很差,加上录取分数线在这一年上涨了20分,我意识到今年考上的可能性不大,于是开始考虑找工作。
这时,之前的前同事告诉我,他去了富士康,并问我要不要也去试试。但他说他刚入职,暂时不能内荐。他是全日制大专学历,有两年工作经验,英语水平一般,但月薪有9k。我当时想,我自考了本科,英语通过了公共英语三级,现在差不多六级水平,他都有9k,那我至少要1w的薪资,所以期望薪资一直定在1w,完全没考虑上一份工作的工资是6500元。
在中山电子厂工作时,IE(工业工程)的地位很高,这让我一直很倾向于IE这个岗位。所以,我在网上找了一堆相关文档和视频学习,修改了一份自认为还不错的简历,开始投递。然而,IE岗位通常要求经验,我的学历和经验都不符合,即使压低工资也无法应聘上。找了大半个月后,我不得不放弃了IE这个岗位。
这时,我才开始考虑富士康,但不知道该应聘什么岗位,于是网上看视频依葫芦画瓢修改了一番简历后直接进行了海投,一次性投了800份富士康的职位。投递后没多久,就接到了电话,这让我感到非常兴奋,终于有公司愿意接受我这样一个自考本科毕业生。QE品质工程师开了7k的工资,但我嫌工资低没去;ME机械工程师主管电话面试时,我的英语考核不及格;网络工程师愿意接受无经验的申请者,但工资只有6k,太低了,我也没去;手机维修工程师的岗位比较对口,工资8k,我有些不情愿,最终也婉拒了。
其实这个手机维修的主管非常想要我,因为他们部门做工程的大部分人英语不好,他想招我以后作为部门代表去和客户开会。拒绝后我立刻后悔了,要求了第二次面试,但结果不如人意,最终还是没能成。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因为我在中山做ME技术员时有测试的经验,加上我是工商管理专业,并且简历中写了英语六级水平,这个维修岗位的HR把我推去了另一个岗位——手机测试项目经理。我是我们主管招的第一个下属,要求不是特别严格,最终面试顺利通过,综合薪资达到了我的期望,1万元。
12月份,我正式入职富士康,开始了手机测试项目经理的工作,负责的产品是谷歌手机。我没有参加研究生考试,入职那天,拿到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并来到工位时,内心不禁感叹:辛苦了这么久,自己终于没有落后,算是和同龄的全日制本科生进入了同一个轨道。考研前一天,好朋友还特意给我打气,让我坚持加油。这次没有参加考试,让我心里有些愧疚,感觉辜负了他们的期望。
2022年
这一年我主要聚焦在工作上,几乎没有精力学习。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这种层次的岗位,目前也还没有正式接触项目,很多事情不能理解,也做得不好。我很清楚我的行为特质是宏观视角,也就是从上到下,而不是从下到上的。一件事情如果从局部开始做我一般做不好,但从了解全局再进行细分到局部我能做的更好。所以我很适合那些学科广的学科,像管理学。上半年我的绩效表现比较差,每个月都得被主管约谈。不过,每次犯错后,我真的都会认真总结,找到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并记录下注意事项,同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法。通过5个月的努力,我终于开始独立带项目——谷歌折叠手机。接手项目后一个月,我顺利转正。
刚开始带项目时,感觉非常累。我负责的部分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接触的团队也是新成立的,之前的项目没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加上很多办事流程还不明确,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磨练。最初的那个月,我几乎是“住”在车间里,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很紧张,处理各种测试异常,还要独自和客户开会汇报进展。这也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么大的客户,心里很忐忑,生怕说错话,这一切加在一起,几乎让我崩溃。不过,随着对人员的了解和对流程、异常处理的熟悉,加上我极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我很快就上手了这个项目,工作也渐渐得心应手。虽然下半年的工作称不上非常顺利,但我感到自己有了成长,与团队的相处也变得融洽,自己也有了一定的话语权,总体来说还算满意。
在经历了之前的教训和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后,我开始思考职业发展的下一步。如果后面跳槽1.5w甚至2w月薪的工作,学历必定是一块绊脚石,最起码找工作绝对会屡屡碰壁不会那么顺利,因为在MBA备考群我已经知道一个群友面试年薪30w的工作由于自考本科学历就算面试通过,有几份工作也被集团审核以非全日制学历为由给拒绝了,最后虽然找到了年薪30w的工作,但是确实遇到非常的困难。综合我个人特质考虑,我觉得全日制MBA非常符合我的职业规划,绝对是目前的最优解。
相较于同个学校其它专业,全日制MBA虽然价格非常高,但分数远没有会计那么高,考试内容也不多,更容易进入名校。一个名校全日制背景对我未来的发展会有很大帮助,最起码在最高学历上比自考本强太多太多了,不会因为招聘要求全日制被拒之门外。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用英文与客户进行书面沟通,撰写英文报告,虽然口语练得不多,但还算能说出口。
基于这些考虑,我将目标定在了全英文授课的人大MBA项目(全英文MBA还有清北复交人浙科、中大、华南理工、天津大学,还有强势211央财、上财和暨南大学等)。除去清北华五外,MBA难度一般和学校商科强度有关,和学校实力不是强正相关,如北邮、中国政法、华科算得上是很厉害的学校,但MAB难度远不及央财、上财这种经管强校,申请起来门槛也不是很高。附我报的机构做的MBA档次划分(全日制同),根据不同档次收费不同。
全日制MBA这个专业很容易让人误解 ,大部分同学接触非全日制MBA更多,所以有些刻板印象容易套到全日制MBA头上,上次我的考研统计贴评论区就吵了起来,本来想着都是提升学历的同学关注学长,发个贴是好事,结果搞得挺难受的。所以我想借着这篇文章客观解答一下上次评论区的问题,让大家更了解全日制MBA,减少一点误会,我虚心接受批评,但不接受毫无理由的无差别攻击,所以希望大家友善讨论。
1、这么贵不值。
做同一件事目标不同所以观点也会不同,我的短期目标是最大限度提升学历,毕业后月薪2-3W。以我3年大型项目的项目经理工作经验(毕业后非必要不换行业不转岗),我了解自己目前能力和2-3W岗位的差距,我很坚信依靠自己的沟通、团队管理、学习能力,平时努力点再多学点东西,一个全日制985硕士学位很有可能帮助我达成自己的职业目标,有了目标和方向,我觉得21.8w学费进入一个大平台花得值
有些同学则对目前学历和薪资比较满意,所以觉得这个钱花的不值,可以买台小米SU7。观点不是非黑即白,这两种观点确实都没有错。但是不应该觉得对方观点错误来职责对方的选择。
类似的例子来源于我的同事,他去年报考新疆大学全日制MEM(工业工程与管理方向),学费7k/年。同济大学去年也开了这个专业,学费16w全程,由于第一年招生,研招网指标只有5个,但最终录取了接近30人,200分录取了一堆,所以他经常把痛失同济挂在嘴边。问他如果知道今年的情况会不会报,他说不会。当时我很不理解,换我我绝对去,后来知道那是因为他的目标就不是月薪2w,新疆大学足以满足他的目标,读16w的同济就变得毫无意义。
2、为什么考这么贵的?
同一层次学费便宜又热门的专业竞争难度确实不是全日制MBA能比的,我也承认确实考不上,但MBA是我当下能上名校的最好选择。再加上有些岗位只要求文凭,不要求专业,这对我来说更有利,即使最后读出来真的没什么用,顶多损失的是钱,就当我生了场大病都花掉了吧,相比起来,不试试更后悔。
不仅仅MBA,名校的经管类专硕都很贵。都是贵的,我考个简单点的好像也不是说不过去。
北大/浙大/上交/华东师范全日制会计15.8W,清华非全日制会计29.8W,人大非全日制会计20.8W,厦大/武大非全日制会计也接近20W。
复旦金融/税务/保险/资产评估/国际商务全日制专硕全部是25.8W(不包住宿)
还有教育专硕/心理专硕/法硕(非法学)也是几万到10W不等
3、MBA都是老板读的?/没见过用这个就业的。
这句话如果加2个限定词更容易让人信服,第一个限定词是十年之前,第二个限定词是非全日制。
十年之前MBA作为一个土豪专业,能读得起的都不是普通人,老板也多,但现在社会发展得这么快,多个赛道开花,更多人富了起来,加上学历贬值速度加剧,更多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开始转战非全日制MBA--学费是全日制MBA2倍,招生人数10倍-20倍,而老板们进而选择了更加昂贵的EMBA(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学费是非全日制MBA2倍。到如今,基层和中层管理者是非全日制MBA的主力军,那更别说全日制MBA都是毕业没几年的。下图以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为例,中层+基层占据7成左右,更别说其它层次的学校。
再说到就业,因为非全日制MBA都是定向招生,要求报考时有自己的单位,学校不负责就业,这就导致很少看见有非全日制就业情况,而全日制MBA开设院校少、招生人数很少,985一般是30-50人,也很少能看见全日制MBA就业,同时全日制MBA条件符合可以参加选调,也可以参加校招,名校有更多机会,实在不行还能进工厂吃学历保底。但是以目前的就业行情来说,非985和强势211院校的全日制MBA就业确实是不容乐观,大家也不要盲目选择,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未来规划来。
4、一毕业谁给公司你管?
说到管理大家第一个联想到的是管理公司,当老板。管理还可以是项目管理、运营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这些都是管理岗位,MBA毕业生都可以选择,从2023届(官网最新)清华全日制MBA和非全日制MBA新生数据来看,管公司的比例并不是很高,大部分都是职能岗位,更别说其它院校的学生。
5、全日制更牛?
学历上确实是全日制MBA证书含金量更高,但从学生背景上来看,全日制MBA学生远不如非全日制MBA学生。
所以xxx市长是非全日制MBA没有xxx全日制MBA学生牛的言论一语双关,或者说不当类比只对了一半,到底比较的是实力呢,还是学历呢?
我对全日制MBA的解释到此结束,非常抱歉耽误了大家一点时间。
下半年,我报考了PMP(项目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考试,但由于疫情原因,考试被推迟了两次,每次都需要重新学习,感觉浪费了不少时间。同时,在长期甄别下,我从淘宝上找到了一家考研提前面试的小机构,并在双11优惠期间下单。下单前,老师先评估了我的背景并告诉我,凭我的背景最多能冲击一些一般的985和211,华南理工大学都很难考上,所以最终只让我报了一个5K档次的班。经过多次对比,我决定辅导中国科学院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提前面试(根据MBA提前面试的难度来选择,华中科技大学的难度相对不大)。
考研这个念头,只要动了就很难放下,这句话真的很有道理。何况我之前已经付出了那么多,让我放弃是不可能的。我一定要读研究生,而且必须读名校。为了稳妥起见,我又在淘宝上找了另一家机构,也是报了两所学校的辅导,总共花了6K。这家机构比较大胆,认为我的条件可以冲击人大,最终我决定辅导中国人民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的提前面试。
在这里先解释一下什么是提前面试。提前面试是在研究生初试之前进行的,按照不同学校的要求准备材料,材料通过后可以获得面试资格,然后进行面试。全日制MBA的提前面试一般在8、9月进行,面试通过后再加上笔试达到国家线,复试只需要考政治就可以拟录取,相当于把复试提前了,这对考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优势。提前面试可以申请多所学校,最后在研究生报名时再确定最终报考哪一所,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拟录取的成功率。在申请过程中,工作经历和教育经历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学校也会根据自己的招生要求,提交申请短文、简历等材料,名校一般还要求提供薪资流水作为参考。
2023年
新的一年迎来了新的开始,这一年对我来说特别重要,能不能考上研究生就看这一年的准备情况了。在择校期间,我做了一些功课,了解到有些学校凭借GMAT(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成绩可以直接获得提前面试资格,还有的学校提供GMAT奖学金,金额从几万元到全部学费不等。因此,我也开始着手准备GMAT。
3月份特别忙,很多事情都在这个时候开始:GMAT、PMP备考、提前面试准备,还要兼顾工作。
首先是GMAT备考,我连续背了一个月的单词,仍然采用之前的方式,只不过生词的量增加到400个,总共背熟了约1300个单词,把词汇量补到了7000个,但实际上这还远远不够。接下来就是熟悉题型,GMAT的考试内容和管理类联考(管综)类似,包括阅读、语法判断、数学、逻辑、图表分析和写作。选择题的时间非常紧张,每道题要控制在2分钟内完成。
GMAT考试是机考,不允许在文中标记,做完一道题才能看到下一道题,而且阅读题目的出题顺序不是按段落来的。第一次考试时,考试节奏被第一篇阅读打乱,严重超时,后面的题目只能胡乱作答,最终成绩非常差,考了440分(满分800),这个分数基本与各种提前面试和奖学金无缘。我决定取消保留考试成绩,尽管对自己感到气恼,也只能笑笑了。
接着是PMP考试,这次是继推迟后组织的第三次考试。意外的是,我挂掉了。考试时感觉时间完全不够用,很多题目都模棱两可。问题出在我用对待国内考试的心态去应对PMP,我非常珍惜真题,这三次准备我都是看第一次的题目,殊不知PMP的题型变化非常灵活,早已从概念题变成了场景题。
考虑到我没有什么证书,而PMP又挂掉了,这在申请提前面试时肯定没有优势,但大陆的补考已经来不及了。我决定去香港补考,香港的PMP考试是机考,考完马上出成绩。最终,经过一个月的苦学,我在6月份通过了香港的补考,并拿下了3A的成绩(最高)。第二天电子版的证书也下来了。
最后是提前面试的准备。在此之前,我早已把各大高校官网翻了个遍,了解清楚不同学校的申请要求、面试难度、报录比、复试线、考生背景等,以确定目标院校。第一家机构采用的是群打卡的方式,群里大约有20人,其中有几个是清华、北大的,其他人也都非常优秀。老师会在群里发布任务,这些任务涵盖了广泛的内容,包括行业分析、个人优劣势分析、三大领导能力、报考原因、职业规划等。
完成后,我们把作业发到群里,老师会点评,大家可以相互借鉴。群友的作业非常有参考价值,老师也会把往届的优秀作业发到群里供大家参考。如果涉及到个人隐私的作业,学生可以通过邮件发给老师。写这些作业真的很累,因为我之前从未写过这些东西,写得不合格还要反复修改,有些作业甚至比我的毕业论文还长。前前后后写了三个月,大概有几万字。做完这些前期工作后,学校的系统材料由我自己填写,写完后老师会帮忙审核。
由于后来发现华中科技大学的提前面试即使通过了也不是国家线录取,最终还是要拼笔试,加上招生人数只有25个,我觉得意义不大,于是换成了相对简单的河北工业大学。虽然这所学校的提前面试通过后也不是国家线拟录取,但好在是线上面试,可以用来练手。当然,老师并不知道我这个想法,她还是希望我求稳,确保有学可上。临近面试前,我进行了两次模拟面试,发现自己完全答不上来问题。后来,老师根据我的情况,让我准备常见问题的汇总去背,并教了一些面试技巧。总的来说,所有的问题都是在考察个人特质和能力,回答中要体现自己的优势。
8月份,我提交了河北工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申请材料。很遗憾,中国科学院大学的材料没有通过,更别说面试了。最终,我面试了河北工业大学。面试过程中非常紧张,一开始的自我介绍结巴得说话都在打哆嗦。后面是自由问答和专业课面试,主要围绕我的个人工作经历和管理学理论知识提问。整个面试过程有三位老师参与,他们都很和蔼。面试结束两天后,我拿到了成绩——良好。当时我真的非常开心,没想到凭我的背景竟然通过了211的面试,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
第二家机构比较传统,学生跟着网课学习,内容和第一家机构差不多。因为之前写过类似的作业,这个网课我看了一眼后就没怎么继续看了。我和老师们有一个单独的群,没和其他同学一起。有不懂的问题可以直接在群里问。这个机构的优点是提面材料修改得非常细致,每一句写得不好的地方都会给出修改意见。老师们也非常好,三个老师围着我转了半年,我觉得这6K花得很值。
但不幸的是,今年华南理工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都取消了提前面试,但毕竟已经报了辅导班,不能不选学校。因为铁了心要考985,只能硬着头皮去选。我筛选了一轮,发现985学校招全日制MBA的很少,排除不开设全日制MBA的学校(如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没有提前面试的学校(如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天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以及清华、北大(难度太大不敢报)和北京理工大学(提面要求本科毕业5年)、上海的学校(学费是其他地方的两倍),最后只剩下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出了名地难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提交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最后不得不选择浙江大学。因为报了两所学校的辅导,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浙大没过,就辅导中国人民大学的常规面试。
在准备申请材料期间,我的客户和直属领导非常支持我的深造计划,还帮我写了浙大的推荐信,我非常感激。经过2个月的准备,我终于完成了申请材料,并在8月提交了浙江大学的申请。提交后我知道通过几率渺茫,但是还是每天刷新着学院的系统,直到有一天我看见资格初审通过,真的是把我惊呆掉了,想着中国科学院大学都挂了,浙大居然能过。于是我打了鸡血一样赶紧准备面试材料,毕竟之前以为没希望完全没怎么准备。
不过,今年的招生情况和往年不太一样,往年有几百人投简历,今年限制了100份简历,具体多少人能进入面试不得而知。
9月10日,我迎来了浙江大学的面试。由于我不喜欢匆忙的感觉,所以决定提前两天到达,这次也是我第一次坐飞机。
浙江大学的面试时间为10分钟英文和10分钟中文。我在面试前的半个月里一直在背诵英文自我介绍和问答,早上背、晚上背、睡前还得背,背得滚瓜烂熟,几乎脱口而出。
我的面试安排在下午,面试当天,我穿好西装,打好领带,穿上皮鞋,走进了学校。作为一位自考生,第一次走进985校园,内心的感觉难以言喻。管理学院的规模让我感到震撼,地板光亮得能映出人影,我仿佛成了“刘姥姥进大观园”。在等候区,我继续背诵问答,时间到了先进行身份和学历材料的核准。老师看到我的专科和本科只隔了3个月,还怀疑我是不是造假。核准完成后,我抽到了18号,排在最后一个,这是我的幸运数字。
面试开始前,我在面试区继续背书,和其他考生聊了起来。我们几个人加了一个群,大部分人都是985、211的毕业生。在聊天中得知,有两个人放弃了中山大学的面试,选择了浙江大学,因为中大面试难度太大,和浙江大学同一天。这样的信息让我觉得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不过也遇到了几位考生,他们居然不知道有英文面试,还有人没有提交英文简历,这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当一个号码被叫到,我的内心就紧张一分。最后,偌大的面试准备区只剩下我和保安大叔了。我从保安大叔那里得知,今天的面试人数大约是50多个,少了三四个放弃面试的人。轮到我面试时,虽然老师们都很和蔼,但我还是非常紧张。不过面试整体进行得还算顺利,我的状态也不错,老师们都对我笑嘻嘻的。我还做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去年通过面试的人数是37个,按照去年的情况,今年应该只会淘汰10几个人,加上现场很多人说他们面试时英语答得不好,这让我觉得自己稳了。
然而,一周后成绩出来,我看到成绩是“一般”,简直犹如晴天霹雳。我本以为自己有机会拿到“优秀”,这也让我意识到竞争的激烈。群里的小伙伴中,只有一个通过了面试,最后的有效统计是9个人中只有2个通过。这段时间我也在网上搜寻信息,发现浙江大学的提前面试优秀率大约在20%左右,和我们这次统计的通过率相符,但不排除极端情况,不确定会不会真有这么巧,就我们几个人没过。我推测这次提前面试的优秀人数在15个左右,意味着将有大量名额留给统考。
我原本报考了PETS4(公共英语四级),但因为获得了提面资格,加上面试后一直在等成绩,没心思学习,最终放弃了9月16日的考试。9月底,考研预报名开始了。由于有了一次浙江大学的面试经验,我觉得自己有点优势,所以报了浙江大学。后来综合考虑学费和学院氛围,我又改报中国人民大学。然而,联系人大招生办后得知,人大MBA需要三年工作经验,而不是本科毕业三年,我中间有空窗期,所以不符合报考条件,复试资格会被取消。最后,我还是做出了最终的选择,改回了浙江大学。
报名后,我开始复习,目标定在230分,其中管综150分,英语二80分。然而,我还是延续了自考时的拖延症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复习得很松散。每天在公司摸鱼学习2-3小时,没有上一节网课,下班后基本没怎么学,两个多月下来,下班学习的次数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
首先说英语,由于之前备考过英一,这些年英语学习也没断过,底子还在。从6月份考完GMAT后,我到考试前一个单词都没刻意背过,只刷了4、5套真题。完型填空拿了7分左右,23年的真题拿了9分,阅读和新题型错了4-5个,23年很简单只错了两个。作文部分,考前一周才随便看了一下,一篇作文都没写过,所以英语基本没花什么时间。
管综分为数学、逻辑和写作三部分。数学部分我过了一遍陈剑的《高分指南》,做了课后习题和基础自测题,但综合提高题太难了,不符合真题难度,所以后面的章节没做。笔记做得很少,基本上是在书里做的,单独写在A4纸上的连半页都没有。我的同事是全日制本科理工科背景,也在考管综,有不会的我就问他,相当于一对一辅导,效率很高。除了函数部分不太熟练,其他部分的简单题和中等难度题基本没问题,难题就稍微看看,分值太低的直接放弃。数学部分我做了10多年的真题,每年有25道选择题不算多,平均分能有50多分,算是达到了预期。
逻辑部分我看的是赵鑫全的《逻辑精点》基础和强化两册,还买了1000题和模拟题,但十多套真题都没刷完更别说剩下的题了。这部分基本没什么知识点,主要靠推理,所以笔记也很少,形式逻辑部分做了一点点笔记,后面就没再做笔记了,加起来也是连半页A4纸都不到。虽然是初次接触逻辑,但我的逻辑不算差,了解知识点后,真题的正确率还算高,平均能拿46-48分,也算是达到了预期。
写作部分包括小作文和大作文,小作文30分,大作文35分。我估摸着拿个平均分45分应该没问题,所以一直没怎么学,直到考前半个月才开始学。当时用的是赵鑫全的《写作精点》,小作文还行,但大作文我非常不适应,决定立马换书。于是买了张乃心的《四步写作法和真题讲解》。这个时候离考研只有大约一周时间了,我泛读了一下,主要是注意大作文根据材料拟题目,不跑题就赢了一半。练习时,我看完材料自己拟题,看看和范文的题目有没有偏差,就这样练习作文。最终,写作部分我一篇作文都没写过,笔记仍然不足半页A4。
截至到考试前,我没有模拟过一套完整的管综,只是各自模拟了数学和逻辑。
11月,我通过PMP辅导机构争取到了一个参加PMI项目管理大会(中国)的志愿者名额。因为有社会服务经历在简历中加分,我花了2K多还请了几天假去上海自费参加为期三天的志愿者活动。虽然对复试的帮助可能不大,但我觉得只要有一点帮助,我都要去争取。这是我目前为止参加过的最“高端”的活动,第一次进入有门童的酒店,超级豪华,志愿者团队非常有组织纪律性,成员都很热情,有素养,还拿了一个志愿者证书,算是开了一回眼界。
终于到了考试前夕,我提前一晚入住酒店,但粗心和紧张的我忘记了带笔记本和充电器,晚上也紧张得睡不着。早上5点起床,过了一遍数学公式,找找大作文命题的感觉。7点出发去考场,路上看到很多机构在发资料,大家都在学校外等开门。
考试开始时,我发现自己忘记带2B铅笔了,问了老师也没有,还好前面的大哥借了我一支削好的铅笔,这支铅笔我现在还保留着。拿到试卷后,我就开始做了,数学部分感觉题目都能做,有几道不会的就空着。时间总体把控得还行。接下来是逻辑部分,这次逻辑很多综合推理题,花了大量时间,而且有种“做了这么久,现在放弃可惜”的心理,没找到解题思路就会卡住,导致逻辑严重超时,最后还有5-6道没写。留给写作的时间只有35分钟,小作文还要读一篇长材料,两篇作文要写1400个字,时间非常紧迫,照理说这只是一篇大作文的时间,我瞬间犯了难,眼前的任务看起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甚至觉得继续考下去也没有意义,差点就想放弃了。
一想到这一年来的努力可能要白费,心里急得差点哭出来。但就在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那些考研老师给学生打气的话,想到每年都有很多人选择放弃,只要我还能坚持站在考场上,就已经战胜了许多人。无论成绩如何,我都要坚持到底,给自己这一年一个交代,绝对不能再重蹈人大弃考的覆辙,何况这次我已经站在了考场上。
突然之间,我不知道从哪里来的力量,拿起笔就开始快速写作。作文材料我只是匆匆浏览了一遍,先从小作文开始写,写到一半时,我意识到只剩20分钟了,必须赶紧转到大作文。如果大作文没写完,分数损失会更大。接下来的15分钟里,我拼尽全力写完了800字的大作文,然后立刻返回小作文继续写。由于时间紧迫,一个论点还写错了,最终只写了600字就匆忙收尾。剩下的两分钟里,我迅速涂完了数学和逻辑部分没有写的答题卡,刚刚涂完,考试结束的铃声就响了。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真的很庆幸自己没有放弃,在几乎看不到希望的情况下,坚持到底真的能见到结果。
考试结束后,我去附近的披萨店吃了点东西,吃完后因为前一晚没睡好,今天又起得早,感到非常困。虽然定了2点10分的闹钟,但我还是决定提前回考场,继续背作文模板。走在路上,我发现四周越来越安静,周围几乎看不到人影。到了学校门口,我才意识到,里面除了安检的保安外空无一人。我急忙查看准考证,发现下午考试时间是2点,因为上午考试是8点半,我以为下午是2点半。意识到这点,我立刻飞奔进考场,幸运的是,终于在最后一刻赶上了考试。要是多睡一会儿错过了考试,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下午的考试开始后,我先做阅读部分,但立刻感觉难度大增。第一篇文章我完全读不懂,答案全都模棱两可,20分钟过去了还没做完,只好赶紧转到下一篇,但情况还是差不多。我继续跳到后面的文章,感觉也不太好。不过新题型我看出了其中的坑,勉强还行。翻译部分,第一句就遇到了“奶酪”这个词,但我不会写“酪”字,后来发现很多人也不会写。
写作部分,我之前背过的模板完全想不起来,只能胡乱写一些词句,半天也憋不出几个单词。时间一点点过去,阅读部分终于做完了,但时间所剩无几。最后,完型填空我只用了5分钟就草草做完,小作文随便写了几句,而大作文的课外活动主题与新题型内容有些相关,我就直接抄了一整段新题型的内容。抄完后考试时间只剩一两分钟,查看阅读答案时,我看到有3个连续的B选项,觉得不太可能,就改了其中一个。尽管之前做真题时,改了连续的D选项结果改错了。
管综考试的人数很多,考完试后,机构的小程序立刻更新了题目。我马上开始对答案,结果发现前10个数学选择题就错了8个,很多基础题都看错了,心态瞬间崩溃。例如,14x14居然算成了156,最后估计数学得分大约39分,是我做过的最低分。逻辑部分估计得了44分,两篇作文我只敢估35分,总共约118分,有些没写完的题乱选了,估计总分120分。
至于英语二,这次考试被认为是近十年来最难的,考完后直接冲上热搜霸榜好几天。题目不再是简单找文章对应,而是需要理解概括。机构的小程序上传题目比较慢,第一篇阅读我就错了两个,当时觉得自己完蛋了,可能只有60多分。后面题目更新后,发现阅读加新题型只错了4个,算是不幸中的万幸。遗憾的是,连续的三个B选项又被我改错了,否则四篇文章就只会错一道。完型填空对了14个,这倒有点意外,翻译估计得10分,大小作文我也尽量低估,最终估分75分。
就这样,考研初试终于落下帷幕,紧张和疲惫的感觉交织在一起,我感到一阵轻松。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更为漫长的等待时间,这段时间既充满了期待,也夹杂着不安。我一边回忆着自己在考场上的表现,一边不停地猜测可能的成绩,内心在希望与忐忑之间不断徘徊。每一天的等待似乎都被拉长,仿佛时间也在与我作对,让人既渴望知道结果,又害怕面对现实。
在结尾,我还需要补充一些关键背景信息。在23年8月时候因为生产场地原因我的办公地点搬到了另一栋楼年中,刚刚搬过去人很少领导们还没有过来,所以管理比较松散,主要靠自我管理。后面人这个项目的人陆陆续续搬过来了,但核心主管还是在原本的地点进行其它项目。我和我的直属主管不是在一个项目,所以没有过来,我的项目主管在台北,一年也就出差深圳几次,也基本不过来。加上我们部门组织架构比较特殊,不直接隶属于工厂(部门BOSS和厂长平级),除非太过分,不然工厂管理者也不会太过管我们部门的事情。我和同事平级,甚至我变成了这个项目在工厂的测试负责人。
于是我便进入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治模式,项目经理在项目中有主管级别的话语权,干什么活都由自己支配,主要的还是跟踪项目进度,有进度跟不上的就提醒一下项目成员。我工作安排得很好,都能又快又好地完成,因为沟通能力出色,解决了很多主管都解决不了的任务,我的台北项目主管经常公开称我为“亲善大使”。因为以上原因,我上班有很多时间复习,项目末期基本上就是一两个月的闲暇时间,这让我我大量时间学习。
我们的国外驻场客户非常好,平时完完全全把我们当平级看待,虽然我们是代工厂,但工作中也会经常询问我们的意见,做到和朋友一样相处。客户也经常请我们吃饭,每次都是大包厢,还说请我们吃饭是应该的,也从来不让我们请回去,这让我感觉到非常受重视,最起码国内的领导我完全没见过。客户还很赞成我学习,上班我都直接把书放在办公位上学习,客户看见了我学习老是夸我,说工作后很少看见我这种坚持学习的。我提前面试要求客户帮我写封推荐信,他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我的项目主管也非常非常好,也是把我们当平级看待,说工作中我们的决定他都尊重,我们的决定就代表他的决定。很不巧考研初试还有半个月的时候项目主管出差来工厂了,我还和主管说我马上考试要上班看书能不能不要说我,他说让我注意分寸就行,我真的太感动了。
有这样的客户和领导,是我上岸的重要原因和基础,很庆幸能遇见他们。
2024年
初试结束后,眼看着春节临近,等待成绩的那段时间变得格外难熬。我整个人也没心思准备复试,几乎每天都在考研群里“水”着,浑浑噩噩地度过了这段时间。
终于,2月26日这天成绩出炉了。前一晚我紧张得一夜没睡好,当天干脆请了一天假打算睡个好觉,然后下午直接查成绩。那个时候查成绩的网站有两种选择,一种是直接显示成绩的“刺激版”,另一种是需要输入准考证号才显示成绩的“温和版”。我选择了“刺激版”,还用便利贴挡住屏幕,一点一点往下挪,像是在开彩票,非常紧张刺激。最终,实际分数和我的估分基本一致,总算是心里的石头落了地。
然而,学校并没有公布正常批次的招生人数公告,也没有发放政治大纲,所以我依旧没法集中精力准备复试。通过浙江大学面试系统,我了解到全日制MBA的复试时间是3月22日(周五)或3月23日(周六)。浙江大学的复试只有面试和政治开卷笔试,因为觉得没什么东西需要背诵,我又拖了个把星期才开始重新整理面试材料,主要是针对第一次面试的问答进行优化。
3月18日凌晨1点多,临睡前我刷了一下学院官网,发现招生人数和复试名单居然公布了,而且是在大半夜发布的。我初试成绩排在靠后的三分之二位置,复试时间是3月22日。提前面试通过了13人,和我预估的15人基本一致,正常批次招收37人且进复试37人,复录比从去年的4:1变成了1:1,这意味着只要不犯致命错误就有很大可能被录取。
一想到这里,我激动得整晚都没睡好。政治大纲也随公告一起发布了,由于大家都没有直接的竞争关系,我在小红书上找到了进复试的同学们组成的微信群,大家也都很乐意分享政治资料。因为距离复试时间只有几天,网上订购书籍已经来不及了,除了在当地新华书店买的一本很厚的书,其他的资料我都打印成纸质版。
3月20日,我买好了机票飞往浙江。复试当天的流程和上次差不多,也抽到同一个房间,但这次我抽到了这个时间段第一个面试,这让我感到超级紧张。面试仍然是10分钟英文加10分钟中文,问题的范围很宽泛,与之前的提前面试完全不同。,这次英语回答得不如上次熟练,几个问题甚至让面试老师皱了眉头,我感觉整体表现很一般。
面试结束后,我感到头疼欲裂,睡了一整个下午,可能是因为用脑过度,感觉这辈子脑子都没转得这么快过。第二天晚上是政治笔试,由于心里没底,当天下午还在搜集资料,并打印了出来,主要是当年的时政热点和重大会议。晚上进入考场时,我发现浙江大学非常大,考场在校园的中央。我尝试骑共享单车,但蓝牙一直匹配不上,只好步行了半小时,结果走得满头大汗。政治笔试的时间很短,只有一个小时。
拿到试卷后,我发现资料基本都对上了,很幸运,大题答案全部找到了,唯一不会的选择题也蒙对了。考试结束后正好赶上了大暴雨,很多人没带伞,但我正巧带了伞,雨水冲刷着大地,犹如洗去我心中的疲惫和紧张,仿佛在宣告所有的考验都随着这场大雨画上了句号。雨声中,我缓步前行,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平静与释然。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就像经历了重重考验后的心境,一切都显得如此透彻而清明。与其他考研人相比,我很幸运,父母和朋友、同事和领导、客户都很支持我继续学习,身边也没有冷言冷语。
回到家后,又开始了煎熬的等待成绩的日子。学院系统上原本显示3月28日(周四)公布成绩,结果3月26日突然有人在群里说可以查成绩了。我一听到消息立刻紧张了起来,当时还在上班,我马上打开网站查询,和之前一样用东西挡住屏幕,慢慢往下滑,结果左下角没挡住,直接看到自己被拟录取了。那一刻,我的大脑短路了,看了好一会儿才确认自己不是在做梦。我真的做到了,考上了浙江大学的研究生,这种喜悦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确认录取后,我的心情平复了好久。10天后,研招网也出了正式的拟录取。由于笔试成绩不够高,没达到奖学金标准,我决定再考一次GMAT,冲击奖学金。同时,我也在去年中旬报了ACP(Agile Certified Practitioner 敏捷管理专业人士资格认证),一直没时间学习,这次正好一起考了。所以我花了大约两个月时间准备这两门考试。因为之前GMAT考砸过一次,这次我比考研初试还要认真。ACP考试是在6月,这次努力学习了一个月,刷了很多题,最终顺利通过,拿了7A的成绩(最高级)。
然而,GMAT考试我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三个部分写完都忘了主动点击提交,导致3题被系统判为漏做,这种情况扣分非常严重,最终得分445,和上次几乎一样,依旧无缘奖学金。
等待了几个月的录取通知书终于在7月份发货了,让我惊喜的是,从浙江到深圳仅用了一天时间。然而,当包裹到达深圳的派送点后,却迟迟没有动静。于是,我决定骑车去快递点拦截。到达后,我看到快递员们正忙着分拣包裹,显然无暇顾及我的请求。但当我告诉他们这是录取通知书时,他们立即帮我找了出来。回到公司,我迫不及待地拆开了包裹,内心充满了紧张和兴奋。那天,我提早下班,感慨着我的7年求学之旅在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回顾这些年的努力,我才发现自己在不断与现状抗争,虽然学习的过程有些断断续续,但每一次努力都是为了不甘心向现实妥协。这种抗争虽然艰辛,但最终还是让我实现了短期目标。
最后,我结合自己的经历,还总结一些心里话,与大家分享:
1、与自己和解:接受成考、自考包括我目前选择的全日制MBA含金量不高的现实,不要因此陷入焦虑和自卑。这是目前最好的选择,应该庆幸还有这条路可走,人生还能继续前进。
学会保持客观,不要被情绪左右: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不好的声音,尤其是在网络上,非全日制学历往往会受到歧视。保持客观态度,思考他们的意见是否真的完全不对,不要被情绪牵着走。
2、人生不是一帆风顺:对某些事物的结果抱有悲观的态度和积极的行动,着听起来似乎有些矛盾。在面对逆境时,不要轻易放弃,即使坚持到最后的结果不如人意;我们也不能期待每次决策都是完全正确的。有些事情的发展可能会超出我们的预料。我们要发挥作为人类独有的主观能动性,我们有能力改变一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
3、越主动越幸运,越努力越幸运:在成本不大的情况下,尽可能多主动尝试和试错,更容易找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道路。就像买彩票一样,买得越多中的概率越大。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期间的积累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发挥作用。
4、实践出真知:在学习中,要多体验不同的学习方法。别人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最终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即使大多数人认为某个方法或课程不好,但如果自己没有尝试过,也不能轻易否定它。
5、天赋和努力同样重要,兴趣也是:与其说培养兴趣,不如说是挖掘自己在某方面的天赋。有些能力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自己去发掘。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可以让学习事半功倍。
6、肚子里有货,是自信的必要条件:在工作中,我从不避讳别人问我毕业于哪所学校,总是自信地回答我是华南师范大学的自考本科生。虽然我的本科学历可能比很多人差,但我的工作表现却在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中算得上中上。相比之下,那些表现平平的全日制二本毕业生,反而因为内心的不自信而不愿坦诚面对自己的出身,工作中就算问及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学校。
7、衡量得失:在决定做一件事之前,先预想一下如果失败了,自己能不能接受这个后果。快速做出决定,长期犹豫只会浪费精力且无所收获。坚定地相信自己的选择,并承担相应的后果,不要为自己的选择后悔。
8、人选择环境,而非环境造就人:环境很难改变,与其努力适应不适合的环境,不如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像孟母三迁的故事一样,甚至野生动物也会为了生存迁移到更好的环境,在原先的环境强行适应可能适得其反。其实自我自考和考研以来,我的周围从来没有冷言冷语,大家都很支持我,这也像我的工作经历一样,每份工作都做得很开心,因为不开心的工作,我果断离开了。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分享,感谢那些认真看到最后的同学们。希望大家都能在考研的路上顺利上岸,迎接越来越美好的未来。
专科考研,自考考研,自考本科都可以关注我们这个群体公众号“专科生自考生考研圈”。对我们专科生自考生友好的考研院校分析,自考资料,考研资料,都可以在里面找到。也希望公众号中的科普文章能帮助到咱们这个群体更多的人。
关注我们这个群体的公众号“专科生自考生考研圈”,在后台发送「努力学习」四个字,送你一则特别的推送。
作者:北风
编辑: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