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书@原来如此君!
张掖,古称甘州。
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汉朝和西域各国,对抗匈奴的侵袭。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 就是出自张骞的西域之旅,“张”是伸开的意思,与张姓无关。
张掖的地理位置有多特殊?
焉支山挡住了北方的黄沙和寒风。
大马营河、童子坝河、洪水河、黑河等从祁连山脉呼啸而下,交汇后,形成黑河绿洲。
而张掖,就在焉支山和祁连山之间的黑河绿洲上。
七彩丹霞 大佛寺 金塔寺
而来到张掖,怎能错过七彩丹霞!
张掖七彩丹霞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有着多种颜色的丹霞地貌。
作为国家5A级景区,七彩丹霞瑰丽万千,粗矿雄奇,犹如“上帝打翻的调色盘”, 让人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那这种“七彩丹霞”是如何形成的呢?原来是该区域经历了干旱和半干旱气候条件,通过沉积作用沉积了红色岩层。随后,气候条件转变为干燥与湿热相互交替的环境,导致了湖泊沉积,形成了红、紫红、黄绿、灰绿、灰黑等杂色砂质泥岩。因此,不同颜色岩层的交替呈现。
张掖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原名迦叶如来寺,在西夏和元朝时期为皇家寺庙。
大佛寺因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据记载,西夏时期,国师嵬咩在这里无意间挖掘到一尊玉卧佛,后争取到西夏皇室支持,敕建卧佛寺。
大佛寺的释迦牟尼涅槃像,为全国最大的室内泥塑卧佛,身长34.5米,肩宽7.5米。
走进大佛殿,释迦牟尼涅槃像金描彩绘,头枕莲台,侧身而卧,两眼半闭,嘴唇微启,神态安详。
小红书@彩色的时间
金塔寺是位于甘肃省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一处重要的佛教石窟,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马蹄寺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
小红书@忙客MONK
金塔寺石窟始建于北凉时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保存着北梁、北魏、西魏、西夏历代的雕塑和壁画 。
小红书@鲸色小鱼
金塔寺石窟共有东西两个窟,其中东窟特别著名,以其高肉雕彩塑飞天而闻名,这些飞天雕塑呈“V”字形,上身和双腿悬空,展现出极强的动感,被认为是国内石窟中的绝无仅有之作 。
这些飞天雕塑的历史远早于敦煌飞天,属洞窟艺术之罕见珍品,为全国仅有 。
小红书@小红薯66AFBCE9
张掖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融合的典型地方,在这里,牛羊肉的烹饪技术尤为精湛,同时,受农耕文化的影响,搓鱼子、炒炮、臊面等面食也呈现出独特风味。
01
手抓羊肉
张掖手抓羊肉是甘肃省张掖市的一道传统名菜,深受当地人喜爱,尤其在节日或宾客临门时,是宴席上不可缺少的美食。
@小城夜食记2
在张掖,手抓羊肉的选材也很有特色,主要选用的是山丹羊肉,这些羊喝着祁连山的雪水,吃着草药长大,肉质鲜嫩且不膻不腥 。
@小城夜食记2
手抓羊肉的制作非常讲究,通常选用带骨羊肉,剁成二指宽的长条或块状,然后通过不同的吃法呈现其风味:热吃是将羊肉切片后蒸热蘸三合油,冷吃是直接蘸精盐食用,煎吃则是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这道菜的特点是肉味鲜美,不腻不膻、色香俱全 。
祁连羊肉馆(玉水街店):玉水街112号(滨河新区碧桂园门口)
02
臊面
张掖臊面的特点在于面条的制作,讲究“薄、亮、精”,即面条要薄如纸片,色泽光亮,吃起来要有筋道的感觉。
面条通常用双擀杖擀制,形似韭叶,薄而长,煮后需在冷水中过一遍,以增加嚼劲。
小红书@一盆椰子鸡
汤料是臊面的灵魂,一般以鸡汤为佳,牛、猪排骨汤也可。汤中加入胡椒粉、姜粉等调味品,以及适量的水淀粉,使汤达到一定的色度和浓度。最后,汤中还会加入白水肉丁、油炸豆腐片、葱花、香菜等佐料,使得臊面汤晶亮透明,色香味俱全。
小红书@💜芋泥酥酥
和顺源· 臊面包子(西关店):西环路315号(农机公司综合楼下)
03
牛肉小饭
张掖牛肉小饭是甘肃省张掖市非常有名的特色美食早餐,它与米饭无关,而是一种面食。
牛肉小饭的特点是面粒小、肉块小、豆腐小、菜丁小,因此得名“小饭”。
小红书@成龙同学姓刘
这种早餐的制作包括将面团切成小方块,煮熟后浸入凉水,然后浇上用鸡汤或牛骨汤熬成的汤,加入胡椒粉和姜粉调味,汤中还勾入水淀粉以增加粘度,最后配以黄牛肉片、粉条和豆腐片 。
牛肉小饭入口牛肉嫩滑爽口,面丁疙瘩爽滑,口感特别好,是张掖市民的传统早餐之一 。
小红书@YUKEXIN,
董记风味牛肉小饭(南街山西会馆店)
店在大佛寺附近,曾经在《孤独星球》中介绍过。
小红书@成龙同学姓刘
说是牛肉小饭,其实与米饭无关,小饭是切成很小的面丁,粒粒有嚼劲。
牛骨清汤是灵魂,有胡椒粉的香味,很鲜。
小红书@柠檬水太冰了
牛肉是白煮牛肉,切得薄薄的,在热汤里一过,铺在小饭上面,肉质酥嫩爽滑。
当地讲究的吃法是每一勺汤里带着面,一勺一勺,汤和面同时吃完,最好能加点油泼辣子,更香。
地址:甘州区南大街187号
04
炒拨拉
炒拨拉是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的一种传统地方小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味。
@小城夜食记2
它通常使用羊或猪的心、腰子、肚、肠等内脏食材,配以葱花、蒜苗等调料,用铸铁鏊子和柴禾或煤炭为燃料进行猛火爆炒,使得炒拨拉麻辣适度、肥而不腻,烟熏火燎,边炒边吃,非常美味。
@小城夜食记2
炒拨拉不仅是一种美食,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相传起源于西汉时期霍去病将军在焉支山与匈奴作战时的一次即兴烹饪。
刘玉珍炒拨拉店(和谐步行街店):清泉镇和谐步行街东4号(仁瑞小区南门附近)
05
炒炮
炒炮是张掖市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面食,因其形似鞭炮而得名“炒炮仗子”。
这种面食的制作过程相对讲究,选用上好的面粉和面后,面团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醒面,然后搓成长条形状,再次醒面,接着将面条拉成筷子粗细,揪成寸段后放入沸水中煮熟。
小红书@佩琦今天吃点嘛儿
煮熟的面条会与蔬菜如芹菜、小白菜等拌炒,并加入用卤汤炒熟的豆腐粒,最后将面条与卤水豆腐汤炒均匀,盛出后覆盖一层卤肉,这样一碗地道的张掖炒炮便制作完成。
孙记炒炮(西街店):西大街113号(近明清街,仿古街牌楼对面)
06
搓鱼子
搓鱼子,又称搓鱼面,是甘肃张掖特有的汉族面食小吃。
它的制作方式独特,形状酷似小鱼,因此得名。
小红书@张掖旅游包车
搓鱼子的制作过程包括和面、擀面、切条和搓制。首先,将面粉用盐水和成面团,擀成0.5厘米厚的面张,然后切成四楞面条。
接着,用左手拿面条,右手在面板上将面条分段搓成一寸长的、两头尖的面鱼,形成其特有的形状。
小红书@瑞宝今天吃什么
吴记排档搓鱼(原甘州市场店):长寿街鑫汇国际时代广场负一楼新乐美食村12号档口
07
杏皮茶
张掖杏皮茶是甘肃省张掖市的一种传统饮品,它以酸甜口感和解辣解腻的特点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被誉为西北地区的“凉茶”。
小红书@乌鱼籽在旅行
这种饮品的主要材料是干杏皮和红枣,通过熬煮后过滤,根据个人口味加入冰糖,冰镇后饮用,具有酸甜的口感。
在张掖,杏皮茶非常流行,尤其在甘州市场,几乎人手一杯,街头巷尾也有很多小贩售卖,价格亲民,2元至3元不等,味道类似于酸梅汤,酸酸甜甜的。当地人推荐购买推着保温桶卖的那种,因为味道更浓,而且一定要加杏皮。
小红书@以七🔆
晓英杏皮茶(鑫汇国际时代广场店):长寿街鑫汇国际时代广场负一层
08
灰豆子
张掖的灰豆子,也被称作灰豆汤,是一种具有当地特色的传统小吃。
它以豌豆为主料,加入红枣、白糖、玫瑰等调料制成,具有色彩鲜艳、口感细腻的特点。
制作灰豆汤的过程包括将豌豆浸泡后沥干,干炒以带出香味,然后加入烧开的水和食用碱,小火煮至稀糊状,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红枣和冰糖继续煮制1个多小时。
小红书@爱吃的小井儿
食用时,灰豆汤可以热食或冷饮,具有祛暑或滋补的效果。灰豆汤不仅味道独特,而且富含营养,价格亲民,是张掖人民喜爱的美食之一。
后记
到现在还清晰记得
从兰州出发
进入张掖已是夜晚
经历了一整天的茫茫戈壁
此时车窗外却飘起了细雨
心中疲惫顿消大半
唯一的感受是
我们终于到绿洲了
那感觉
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河西走廊
无比的神奇
那一刻我应该会铭记一生
SUMMER
店铺汇总
祁连羊肉馆(玉水街店):玉水街112号(滨河新区碧桂园门口
和顺源· 臊面包子(西关店):西环路315号(农机公司综合楼下)
董记风味牛肉小饭(南街山西会馆店):甘州区南大街187号
刘玉珍炒拨拉店(和谐步行街店):清泉镇和谐步行街东4号(仁瑞小区南门附近)
孙记炒炮(西街店):西大街113号(近明清街,仿古街牌楼对面)
吴记排档搓鱼(原甘州市场店):长寿街鑫汇国际时代广场负一楼新乐美食村12号档口
晓英杏皮茶(鑫汇国际时代广场店):长寿街鑫汇国际时代广场负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