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妹们,下午好吖~
麦琳被全网骂成这样,真是超乎想象。
没想到这么多人对婚恋综艺如此感兴趣,也没想到舆论能对一个人产生如此强烈的讨厌情绪。
结合麦琳的遭遇,我想探讨一下婚姻中的五个底层逻辑。
第一,婚恋的悲喜本质上是“不可说,一说即错”。
写情感文章多年,最深的教训是:外人可以分析你们的某个具体事件,但永远无法解决你们的整段婚姻。
换句话说,外界的帮助最多是治标,真正治本的力量只能来自内心。
没有任何人能将你从糟糕的婚姻中拯救出来,除非你自己愿意觉醒并做出改变。
把婚姻中的甜蜜或痛苦告诉闺蜜、父母、调解员甚至全国观众,或许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往往更容易自取其辱。
毕竟,“感同身受”是世上最残酷的词汇之一。
它的残忍之处在于,要让别人真正理解你,必须将他们置于与你完全相同的境地。
但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人的境遇完全相同。
从别人那里讨要理解和认同,最终注定会让你失望。
麦琳今天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她和李行亮参加《再见爱人4》时,便注定会面临如今的争议与指责。
这与她是否愚蠢、是否自私、是否懒惰、是否有心理障碍无关,而是与婚姻的底层逻辑有关:
婚姻中的种种,都是当事人最深切的体会,不能说,一旦说了,便失去了完整性。
当你把自己的婚姻暴露给外界时,语言和表达的局限性,便无法完整还原事件的真相。
人们会依据这些局限来审判你,却永远无法从婚姻的完整性来理解你。
第二,普通人讨论的是“过与不过”,有钱人关心的是“爱与不爱”。
也许你会发现,很多婚恋节目常常把焦点集中在“你爱不爱我,我对你好吗,你错了还是我错了”这些单一的问题上。
却从不触及普通人最为关心的实际问题:孩子、房子、父母、疾病和养育等。
作为普通人,我对婚恋最深的理解是:在我们这些普通人的婚姻中,“爱与不爱”远没有“能不能过下去”更为重要。
而“能不能过下去”,归根结底取决于夫妻二人在挣钱、养娃、养老等核心问题上的配合度。
某些节目把夫妻拉出来,专注于“情感纠葛”和“是非对错”,用二元对立和流量话题吸引眼球,实质上不过是娱乐资本的操控,而非现实生活的真实呈现。
亲密关系固然重要,但如果忽略了它背后涉及的经济、生育、养老等核心问题,单纯抓住两性对立,无异于只看见树木却看不见森林。
面对这样的节目,我们不仅要反思麦琳被攻击的现象,更要反思整个时代的文化:除了男女之间的问题,似乎其他的事都不敢也不能讨论。
这种保守、退行的态度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第三,有毒的夫妻关系中没有无辜者。
家庭是一个系统,系统中的每一方都影响着整体的运转。
一段夫妻关系,实际上是一场共谋,任何一方的“罢工”都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的崩溃。
那些长期存在的有毒关系,其实是双方共同配合的结果,绝对没有无辜的一方。
无论是黄圣依的乖巧与杨子的张扬,还是麦琳的控制欲与李行亮的安全感缺失,抑或刘爽的眼高手低与葛夕的隐忍退让,都是两性关系中彼此协作的表现。
这正是两性关系中的内在法则:一方温顺,另一方必然霸道;
一方讨好,另一方便必然控制;
一方焦虑,另一方则回避;一方包揽一切,另一方则甩手不干。
所以,心理学家才说:“告诉我你为什么离婚,我就知道你为什么结婚。”
结婚和离婚的理由,往往是同一个,只是结婚时,对方的特点可能让你感到完整,而离婚时,正是这些特点变成了无法忍受的缺点。
李行亮才华横溢、父母早逝,他一定从麦琳身上看到了自己理想化的影像。
而麦琳也许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放大了两人关系中的不满与不适。
他买了礼物庆祝结婚纪念日,老婆却批评他乱花钱,甚至退掉了礼物。
这让他感到非常困惑。我告诉他两点:首先,关系中的弱者因为没有经济话语权,往往既贪婪又恐惧——麦琳也有这种表现。
她在掌控家庭财政时,既不敢花钱,又无法容忍别人花钱,这种矛盾体现在她的生活中。
其次,弱者往往通过贬低他人来获得优越感。
像张泉灵这样的嘉宾都提到,麦琳的思维模式如果放到职场上,早就被整顿过无数次了。
因此,这次节目中的审判和指责,反而可能成为麦琳的契机,帮助她走向更大、更深的世界,成长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