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的梵净山脚下,被誉为“中国土家族第一村”的江口县太平镇云舍村,土家儿女载歌载舞,热情相迎远道而来的游客。凭借诗意田园风光和独特的土家风情,这里已成为远近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合水镇兴旺村,以“两改两治理”为契机,创新打造“党群同行·善治兴旺”党建品牌,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
碧江区漾头镇九龙新村,以东西部协作为契机,对村子原有的民房加以改造,发展了集住宿、茶室、酒吧和多功能餐厅的叁莳·民宿,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作出重点部署,2023年4月,贵州发布《贵州省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 (2023—2025年)》,强调要全力打造一批“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年来,铜仁市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探索乡村建设有效实现路径,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外塑“颜值”、内修“气质 ”,大力整治村容村貌、培育文明乡风、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不断拓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着力打造环境美起来、乡风淳起来、村民富起来的和美乡村新画卷。
乡村要发展,环境是底色。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在打造美好环境上下实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任务。
迎着朝阳,走进玉屏侗族自治县亚鱼乡郭家湾村,只见群山环抱间,千亩梯田层层叠叠,村落民居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绿树成荫,瓜果蔬菜香飘满园……移步皆是景,处处好风光。
在郭家湾村深处,有一处花田错民宿,民宿隐于一片静谧的果园间,是村民陈定华因地制宜,依托郭家湾村梯田风光和贡米、黄桃、油菜等产业,打造的一处充满田园风情的民宿。这里自然环境优越、山水风光优美,可以沐浴清新的空气,聆听鸟声虫鸣,品尝新鲜水果,是露营、写生、采风、烧烤、游玩休憩的好去处。
“小院经常会有人来进行团建,很多客人喜欢在院子里看夕阳和梯田,小朋友则对果园和烧烤更加感兴趣。”陈定华指着院外的果林说:“这里空气清新,游客可以吃到刚采摘的鲜果,或是在院子里品一壶好茶。”开窗见绿、开门见景、移步闻香,优美的自然环境让民宿颇受欢迎。
近年来,郭家湾将美丽庭院创建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相结合,积极利用田间路边、宅前院后闲置土地,试点打造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让“三小园”盘活农村闲置土地,农家乐、民宿、采摘园等层出不穷,成为当地休闲旅游热门地。2023年,郭家湾村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带动综合消费达110万余元,村集体收入8万元,带动户均增收2000余元。
郭家湾村是铜仁市和美乡村建设的一个缩影。自开展“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特色小寨建设工作以来,铜仁市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推动特色小寨建设,着力保护村寨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留住乡风乡韵乡愁,积极推进具有铜仁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同时动员引导群众积极盘活村寨闲置资源,利用房前屋后、自有院落空间以及资源资产,大力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手工、特色休闲等庭院经济,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开创群众增收致富“新路子”,把庭院“方寸地”变成群众“增收地”。
随着一座座独具特色、充满生机的美丽庭院应运而生,不仅扮靓村庄“颜值”,更富了村民“口袋”,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宜游。
建设和美乡村,不仅要让村民拥有“身有所栖”的美丽庭院,更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从认为“管好自家一亩三分地”即可,村集体的事务与自己关系不大,到村子就是我的家,和美乡村建设人人有责,万山区高楼坪乡青年湖村群众的心态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青年湖村人员流动性大、人口成分较为复杂,垃圾乱堆乱扔、陈规陋习屡禁不止、人员蓄意斗殴、小偷小摸事件时有发生。2022年,为了更加科学有效治理好村子,青年湖村《村规民约》应运而生,村规民约包含社会治安篇、村风民俗篇、安全生产篇和违约处理四方面内容共26条。该村党支部通过以村规民约为抓手,激发基层组织活力,打造和美乡村建设“样板间”。
自从《村规民约》将外来人员同步纳入管理,并将社会治安纳入村规民约后,矛盾纠纷少了,群众对待矛盾纠纷的态度变了,由原来的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到帮助劝解劝导、不让事态扩大,大家事不关己不管不问的现象不见了,帮助弱势群体的群众多了,全村群众慢慢向文明处事、冷静处事、追求上进、追求先进、明是非、懂道理转变。
青年湖村不仅把红白事操办标准写进村规民约,倡导喜事新办、丧事简办,还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并将村规民约的实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与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道德评选活动结合起来,积极引导群众共同参与,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导村民践行村规民约,促进乡风文明入脑入心。
为了吸引更多村民参与村寨治理,青年湖村大力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通过建立积分兑换超市,将村级重要工作、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等内容纳入积分范围,让群众积极参与村里的会议、技术培训、走访慰问、环境整治、爱心服务等活动进行积分,在积分达到60分以后,可以用超过的分数到积分超市兑换洗衣粉、洗洁精、香皂等生活用品,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让青年湖村干群关系越来越密,社会治安越来越好,村风民风越来越正。
农村要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离不开科学有效的治理。近年来,铜仁市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工作,构建“村(社区)党支部+小寨党小组”的基层治理体系,以小寨为单位自主制定“村规民约”,健全寨民自我管理体系。组织实施小寨清洁行动,发动寨民自己动手,开展房屋乱建、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畜禽乱跑、污水乱排、秸秆乱烧、车辆乱停“八乱”整治,不断提升寨民参与度、主动性及获得感,着力夯实基层治理基础。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不仅要塑乡土乡貌之形,更要铸乡风乡情之魂。铜仁市通过选用群众喜闻见乐的方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政策,讲好村寨发展故事,教育引导寨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推行道德榜、光荣榜、红榜和“文明积分”等机制,深入挖掘村寨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各类先进典型,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有力推动文明素养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大提升。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产业兴则农村兴,产业旺则农村旺。
金秋好“丰”景,红薯采收忙。时下,正是红薯大面积采收时节,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一派丰收的热闹景象。
田间地头,刚出土的红薯被直接装车拉往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内,一个个普通红薯正经过深加工变成口味丰富的红薯粉;直播运营中心,主播们正变身乡村美食“推荐官”,向全国各地介绍公司生产的“陈薯”酸辣粉。
“好粉好料好味道,我们的酸辣粉酸辣爽口又开胃,欢迎各位直播间的朋友下单。”每天成交量平均5万单,在思南县三道水乡周寨村,小小红薯摇身一变,成了地里的“金疙瘩”,帮助当地群众找到一条致富路。而就在几年前,周寨村还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
“周寨人不姓周,土不成块田不成丘,有女不嫁里山沟。”一句顺口溜,却道尽了周寨村往日的穷苦生活。受地理条件限制,曾经的周寨村,人均纯收入仅7600元,村集体经济基本为“空壳”,让山村农民吃尽了苦头。
要条件没条件,资源没资源,要资产没资产,这样的村子要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周寨村山高谷深、植被茂密,村民们祖祖辈辈都有种植红薯的习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种植技术。三水道乡党委、政府经过反复论证,决定将红薯产业作为该村主导产业,并于2016年建起了红薯粉加工厂。但受到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小打小闹的小作坊生产始终难以拓展市场,红薯加工发展陷入困境。
2018年,周寨村党支部书记、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张诚回乡看到此情此景,毅然选择返乡再创业。他接手村里的红薯加工厂,并成立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启红薯种选育、种植、淀粉加工、生产粉丝(条、饼)、产品开发、销售、薯渣烘干利用等全产业链的探索之路。
在张诚的带领下,公司利用“线上+线下”的销售方式,与抖音、淘宝、京东、拼多多等10多个主流电商平台建立深度合作,逐步打开红薯产品类市场,并在以酸辣粉为主的速食类产品中“杀”出一席之地,让周寨村的红薯价值翻了好几倍,远销全国各地。“小红薯”种出了“大产业”,周寨村也从曾经的集体经济“空壳村”变身为现在的“亿元村”。2024年,贵州佳里佳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红薯种植合同超10万亩,带动农户6600余户约3万人,户均增收8000元以上。
近年来,铜仁市深入实施“强村富民”行动,依托特色小寨自然禀赋,开发乡土资源,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加工产业为重点、乡村旅游为纽带,因地制宜探索集约种养、自主营销、农旅融合等多元发展模式,扎实做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不断推动特色小寨高质量发展。积极培育农户为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支持有条件的小农户成长为家庭农场,支持家庭农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办成企业,推动特色小寨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带动特色小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特色小寨实现产业兴、主体强、农民富。
迎着金色的朝阳,行走在广袤的黔东大地上,一条条乡村道路宽阔整洁、一座座农家小院错落有致、一项项富民产业蓬勃发展……一幅村庄美、乡风好、产业旺的“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这片大地徐徐铺展开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梵净云天客户端
编审:何芳 核校:李小倩
审核:安超 终审:田 波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