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笔账”里看振兴——查哈阳农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节本增效“密码”

文摘   2024-12-01 17:27   黑龙江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俗话说:粮食进了场,算盘跟着响。今年,查哈阳农场深入落实“稳粮稳豆、主攻单产、科技引领、标准提升”工作要求,厚植强落实、强科技、强标准、强创新的“四强理念”,粮食单产和亩效益均有新突破。那么,粮食产量连年创新高靠的是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建设冲破了农业生产的“天花板”。
今年,农场立足增发国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努力在土地高效利用、群众致富增收、集体经济壮大等方面下功夫,算好粮食产量、成本支出、土地流转“三本账”,力争让高标准农田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算好粮食产量账
“发力”稳产保丰收
小账连大账,同样的地,在高标准示范农田的作用下,产量也大不相同。今年,查哈阳农场完成旱田水肥一体化滴灌共3.7万亩,经过实收测产,采用水肥一体化模式的玉米平均亩产887.16公斤,比未实施滴灌的地块亩增产207.16公斤,亩增效200余元。大豆实施“七水四肥”管理模式,最高亩产达314.4公斤,刷新了农场大豆最高单产纪录。
今年,农场组织管理人员实地踏查,根据不同的地势条件、土质条件、格田面积,对每个地块“量身定制”高标准农田建设提质增效工作方案,新建高标准农田7万亩,治理侵蚀沟6.97公里,新建衬砌渠道38公里,新增格田1.23万亩。农场实施格田改造后小田变大田,减少了渠系和田埂,同比增加耕地面积1%,增加有效种植面积6200亩,年增加粮食6.5万斤。
“高标准农田建设补齐了灌溉设施不足的短板,增强了农田的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实现旱涝保收,为稳定粮食产能、增强生产效率、提升质量效益奠定了坚实基础,使粮食总产量的‘天花板’又向上顶了一顶。今年,粮食总产达到50.55万吨,同比增加3500吨。”农场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国义说。
算好成本支出账
提质增效有“良方”
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头连着生产根基粮食安全,一头连着种植户切身利益。10月28日,在查哈阳农场新立管理区规模化格田改造施工现场,推土机、挖掘机联合作战,对原有水稻格田进行重新规划平整。种植户冉启民望着即将改造好的格田满意地说:“把原来面积小、池埂占地大的地块改造成田成方、埂取直、渠相连的标准大格田,水稻每亩能增产60公斤,节省成本60元。”
今年,农场在扩大水肥一体化滴灌项目面积的同时进行提质升级,把田间路变成硬化路,机电井从50米、60米升级到70米,确保标准更高、设施更完善。水肥一体化项目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灌溉效率,还实现了精准施肥,有效节约了资源,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
“去年,我们创新提出了‘双三千’战略目标,即利用3年时间实现全场80%的耕地水田公顷节本3000元、旱田公顷增产3000斤。想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采用北斗定位无人插秧机,每公顷节约人工成本3000元,为农场农业产能全面提升夯实根基。”农场副总经理李扬子坚定地说。
实实在在的降本增效让农业标准化生产道路越走越宽。未来,农场将继续深化合作机制,不断完善农田基础设施,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实现无人化插秧作业面积超过70%,粮食总产达到52万吨。
算好土地流转账
规模经营效益高
大规模高标准农田建设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农工年经营土地面积的数量,带动土地集约化利用率大幅提升,也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的热潮。查哈阳农场稻花香管理区种植户万太江算了一笔账:“我家有68.7亩地,每亩地流转后能剩400元,土地净收入2.74万元,自己打工每年能赚七八万元,合计年收入10万元左右,一家3口基本够用。”
今年,农场总投资3134万元进一步升级智慧农业设施,完善数字农业示范区的硬件设备,对软件系统进行迭代升级,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管理智能化、标准化。同时,农场还借助数字孪生平台打造元宇宙空间,通过数字孪生技术与元宇宙的结合,打破现实与虚拟的界限,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体验农业生产全过程,进一步调动种植户的种粮积极性。
“有了数字化管理农田,种粮大户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更迫切了,每次培训大家报名的积极性都很高,还有的种地能手主动到外地学习农机具使用技术。”农业科技服务中心主任纪红飞说。
如今,在查哈阳农场,广袤无垠的沃土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蓬勃生机。农场将进一步提高标准化格田覆盖率,推进良田良种良法良机深度融合,持续向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方向聚焦发力,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增添更坚实的力量。(文图 马向微)




查哈阳农场有限公司
传播查哈阳声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