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访华拿到成果就翻脸!指责中菲交锋、中俄合作,为何这么做?

文摘   2024-06-26 22:13   上海  

请您点击上方蓝字关注“上海热线观察”,点评台湾时事,分析台海形势,爆料国际热点秘闻。

近日,德国副总理兼经济部长哈贝克访华,此行似乎有些戏剧性,德国一边在中国寻求合作与共识,另一边又在回国后迅速表态不认同中国对南海仁爱礁等岛屿的主权,并公开支持菲律宾,还对中俄合作指手画脚。

这个“拿到成果就翻脸”的操作,着实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中德达成五点绿色合作,可结果并不如预期

哈贝克访华期间,与中方共同主持了中德气候变化和绿色转型首次高层对话。双方围绕着绿色产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在多个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这些成果不仅反映了中德在气候变化和产业转型上的共识,还是中德政府和地方在绿色产业转型上的对话路径。但实际情况是,对于哈贝克此行关注的电动汽车关税问题,这些成果只能起到缓冲作用,并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哈贝克自己也曾表示,不可能通过这次访问解决中欧之间的电动车关税纷争,他更无法代表欧盟进行谈判。不过,好歹双方开启了磋商,总比不谈好,但结果如何,还要看桌下的博弈了。

德方态度突然大变:不许中俄合作,也不许中国反制菲律宾

哈贝克此次访华,有一个明显倾向,就是强调加征关税是最差的结果。他一方面反对加税,寻求积极对话,另一方面又将中国的电动车产业快速发展归因于补贴,说得轻轻松松,仿佛中国的发展是“取巧”而来的。

此外,哈贝克还指责中俄之间的正常合作,想要推动与中国竞争的长期战略。


但中国商务部长在会见哈贝克时表示,中国将采取各种行动保障中企权益,中国电动汽车技术的领先并非依赖补贴,而是市场竞争不断迭代的结果。中方对哈贝克及欧盟的偏见直言不讳,并当面予以批驳。

其实,欧盟所谓的补贴论根本站不住脚。美欧自身也在大范围对电动汽车进行消费补贴,但依然在中国电动汽车面前步履维艰。

“菜就多练,玩不起就别玩”!不能因为别人超过你了,就使用下三滥的手段吧。

中国的成功主要靠以下两点:

整体工业体系的持续建设:包括能源、道路、政策、教育等配套设施,中国具备全球规模最大、配套最完善的工业产业链,这大幅压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在电动车技术上的押注:面对美欧燃油车技术的严防死守,中国企业选择了在动力电池新技术上的突破,这是它们能够在电动车领域突围的重要原因。

所以,哈贝克抛出的“补贴论”,只是为了掩盖美欧在技术上被超越的不甘心与无奈。


德国为什么回国就翻脸?美国的因素不可忽视!

近些年,德国内政和外交政策一直亲美,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战、科技限制以及乌克兰危机背景下,德国更多充当美国的附属角色。对于中国,德国不仅在经贸问题上屡屡施压,还在南海问题上趁火打劫。

近期,中国海警船对擅闯的菲律宾船只进行执法,收缴其武器并驱离。

当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对此事指责中国时,德国也赶来凑热闹,表态不承认中国对仁爱礁的主权。

这种行为显然助长了菲律宾的挑衅,中国驻德国使馆发言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要求德方谨言慎行,以免损害双方互信和自身利益。

对中德关系来说,美国因素无疑是一大干扰项。作为二战战败国,德国在主要国际事务上的话语权不足,只能充当美国的附庸。而美国通过G7等机制频频向中国施压,也让中德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中国需要做的:技术自主与全球竞争力

面对中美、中欧贸易战,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技术自主,以技术增量为中企全球业务提供势能。在新能源和电动车领域,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还需要在更多的高新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形成更加全面的竞争力。

同时,中俄战略合作也为中国提供了有力的反击底气。中俄的合作不仅是对美欧的有效牵制,也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争取了更多的主动权。

德方在南海问题上的干涉,显然对中德关系没有任何好处。事实上,中俄合作和中国捍卫南海主权,都是中国战略利益的一部分,不可能因为外部压力有所让步。

最终来看,哈贝克访华虽然带回了一些绿色合作的成果,但在关键的电动车关税问题上并未取得实质进展,德国既当不了欧盟的家,也做不了美国的主。


回国后的德国,不仅不认可中国对南海仁爱礁的主权,还公然支持菲律宾,这种两面派的操作,只会让中德关系面临更多不确定性。

未来,中国需要继续提升自己的技术自主能力和全球竞争力,对于美西方的无端打压和制裁,做对等反击!同时稳步推进与友好国家的战略协作,共同抵御外部压力。

友情提示:欢迎您下方左侧一键分享至朋友圈,同时点击右侧【点赞】【在看】,获得更多好文推荐!

上海热线观察
点评台湾时事,分析台海形势,爆料国际热点秘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