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产业观察组
就在不久前,深圳市原副市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唐杰在2025《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上公布了一个重磅消息:
深圳的充电枪数量,已经超过加油枪了!
众所周知,续航和补能,一直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多人攻击新能源汽车的理由。
而在深圳,现在累计建成了超过550座超充站和145座V2G(车网互动)站,充电设施总数达到了37.4万个。超充站的数量是加油站的2倍,基本形成了“一公里超充出行圈”。
深圳,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超充站、充电枪数量超过加油站、加油枪数量的“双超”城市。
这一成就在当下具有两重意义。
首先,众所周知,储能和补能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瓶颈之一。
以充电桩为例,2018-2023年间车桩比及公共车桩比均呈下降趋势,车桩比由2018年的3.23降至2023年的2.37,公共车桩比由2018年的7.89降至2023年的7.49,但仍明显存在公共桩缺口较大的问题。
遇到集中出行的极端情况,就面临着高速公路服务区好几辆车抢1个桩的局面。
虽然这种出行场景与日常城市场景相比少之又少,但对于厌恶风险的大多数人而言,这就构成了从观念上抵制新能源汽车的理由。
之所以深圳成为“双超”是个“里程碑”事件,因为它以一种普罗大众最容易理解的方式,宣告新能源汽车产业最大瓶颈的松动。
更何况这是在深圳。
在最新获批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深圳作为先行示范区的地位再次明确。
深圳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的快速建设和超充技术的发展等方面,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放眼未来,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预测,到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年销量将达到3200万辆。
结合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规模计算,要达到这一预测目标,未来几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的销量需要以18.60%的年均复合增速发展。根据上述分析以及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供需情况,前瞻预测,到202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将双双突破2600万辆。
年均18.6%增速的产业,绝对是任何地方都要争夺的香饽饽。
其中佼佼者,无疑是深圳。
2023年,以173.3万辆的新能源汽车产量,深圳首度跻身“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城”。2024年,深圳凭借预计超280万辆的新能源汽车总产量,有望再摘“中国汽车第一城”桂冠。
然而,众所周知,燃油车时代的中国六大汽车城分别是长春、上海、北京、广州、武汉、重庆,深圳在其中排不上号。
为什么到了新能源时代,深圳竟然能一跃而成为“第一城”呢?
作为立足于大湾区、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前瞻产业研究院早在新能源汽车风口之初就成立了“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所”,并对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模范样本进行了详尽研究。
从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其今天的成功,无疑是在对产业发展规律的深切把握之上,准确地在产业发展的每个节点,进行了正确政策引导推动产业升级的结果。
回首早期,新能源汽车产业尚处萌芽时期,深圳敏锐洞察到新能源汽车蕴含的巨大潜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迅速出台诸多因地制宜的扶持政策。
2009年,深圳开启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项目,尤其侧重公共交通领域的电动化转型,对公交、出租等运营车辆购置新能源汽车给予大力补贴,以降低企业更新成本,提升新能源汽车上路比例。比亚迪作为深圳本土培育的新能源车企代表,在这一时期果敢布局,抢占先机。
2011年至20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成长探索关键期。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重磅登场,国家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研发的资金支持,引导企业攻克电池续航、充电效率、安全性能等核心技术难题,为产业发展筑牢根基。
深圳积极响应,在国家政策上继续加码,对新能源商用车、乘用车提供最高50万、6万补贴,在本土龙头比亚迪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并带动五洲龙、沃特玛等产业链巨头发展。
同时,深圳率先关注充电桩建设,出台地方充电桩标准,为全国探路;规划引领,要求新建住宅小区、大型公共停车场按比例预留充电桩位,2015年底累计建成快速充电站约200座、充电桩2.4万个。
随后双积分政策的吹风和实施意味着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车道。在这一阶段,深圳准确预判了产业加速发展的趋势,出台一系列高精准、强力度政策,重点推动产业高端化、集群化。
科研投入上,专项资金开始源源不断流入电池能量密度提升、智能网联汽车核心技术开发等难题。产业集群打造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快速成型,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协同创新生态,如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汇聚众多知名企业,零部件配套近在咫尺,整车研发生产效率大幅跃升。
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步入成熟引领全新阶段,深圳精准锚定产业方向,全力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 - 2025年)》重磅发布,为产业腾飞注入磅礴动力。
在本地产业已然成势的基础上,深圳新能源汽车政策全面铺开,推动全产业链多点共进,吸引超240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集聚,涵盖整车、电池、电机、电控、智能网联等各个环节,同时推进研发、制造、推广、基建、人才配套,形成紧密配合、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
同时,深圳市政府成立新能源汽车产业办公室,由全市选调年轻化、高知化、专业化精干干部组建,集中资源打造“热带雨林”式的汽车综合产业生态、一站式汽车出海政务商务服务平台、智能驾驶全国示范区和全国范围内城市级试验场。
具体来看,深圳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关注覆盖以下几个领域:
①鼓励创新激发产业潜能
深圳设立了规模可观的新能源汽车研发专项资金,在《深圳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中,开展先进创新技术攻关可获最高1000万补贴,实现重大核心环节突破可获高达3000万补贴。此外,深圳还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深度合作,搭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
②扩张制造夯实发展根基
深圳规划打造多个新能源汽车专业产业园区,以坪山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为代表,龙头引领、核心技术企业配套,打造了完整、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了,同时还在探索产城融合的新发展思路,鼓励功能混合,涵盖生产、研发、展示、体验、文化、居住等多种功能。
③市场推广驱动消费热潮
在国家政策基础上,深圳加码购车补贴力度,从2016年起就针对乘用车推出2.5万/辆起步的购车补贴。这一组合拳极大刺激消费需求,截至去年10月,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经达到75.9%,加速新能源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④布局基建破除使用障碍
深圳是最早投入充电桩建设的城市之一,并陆续出台《深圳市新能源汽车超充设施专项规划(2023—2025年)》等文件,相较其他地方,将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路线图及建设标准落地得更快,也更为明晰化、技术化。
⑤人才引育汇聚智慧力量
深圳推动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设立车辆工程学科以及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城建等领域的交叉学科。鼓励企业联合市内外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探索“订单式”人才培育模式,围绕前沿领域打造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校企联合培养基地。
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今日的辉煌成就,无疑是其一系列科学、精准且极具前瞻性政策的有力见证。从研发创新时对技术突破的大力支持,到产业制造时为企业发展筑牢根基;从市场推广时激发消费活力,到基础设施建设时消除用户痛点;从高端人才引进时的诚意满满,到人才培养时的长远布局,每一项政策都紧密相扣,共同编织起一张推动产业蓬勃发展的大网。
*封面配图来源于摄图网
更多行业研究分析详见:
【1】《2024-2029年全球新能源行业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深度研究报告》,前瞻产业研究院
参考资料:
【1】《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工信部
【2】《2024浦东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趋势报告》,浦东新区人才工作局
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新赛道研究、投资可行性研究、产业规划、园区规划、产业招商、产业图谱、产业大数据、智慧招商系统、行业地位证明、IPO咨询/募投可研、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等解决方案。在招股说明书、公司年度报告等任何公开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内容,需要获取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正规授权。
前瞻产业研究院
SINCE 1998
FORWARD
股票代码:839599
前瞻产业研究院于1998年在北京清华园成立。26年来,前瞻始终坚持两翼一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宏观研究+技术洞察+自研大数据”为可持续发展先行之翼,以“智库专家+平台资源"为落地性发展后固之翼,致力于为政府、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提供一体化的产业发展咨询服务。
FORWARD
更懂产业的科技型决策智库
FORWARD.
欢迎各种咨询→
产业咨询
400-639-9936
研究咨询
400-068-7188
决策·投资,一定要有前瞻的眼光
FORWORD, FOR WORLD